許青
摘 要: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工藝美術專業教材《設計概論》中,導課是教學環節階段性和連續性的標志,也是影響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學生對語言材料感知、理解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導入環節中與學生認知的過程的協調效果的好壞。
關鍵詞:美術教學 導課 藝術
“萬事貴乎始”。新課的開始有出色的“開頭語”,稱為導課藝術。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導課要有針對性、新穎性、啟發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盡快進入聽課的角色。
導課藝術講求的是能“一針見血”,把講課的主題精煉化、濃縮化,直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后邊的課上起來也就順了。開課第一句話最耐人尋味,必須深思熟慮,既要切題,又要帶有趣味性,能引人入勝,甚至帶有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懸念”。
一、導課要有針對性,滿足學生聽課需要
好的導課如同橋梁,承接著新舊內容。美術導課應當針對的教學實際有兩方面:一方面要針對美術教學內容而設計,使之建立在充分考慮與所授教材內容的有機內在聯系的基礎上,而不能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累贅。如在教學《設計概論——第一節中國古代的工藝美術》一文時,導課設計如下:“同學們,我們先聽一下周杰倫《青花瓷》這首歌吧,聽完之后我們來看看以漆器和瓷器為代表的元代的工藝美術。”這樣,很快就導入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基礎、興趣愛好的差異程度進行導課。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樂于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見,導課必須有針對性。
二、導課要有啟發性,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例如教學《設計概論——設計過程與創造方法》一課時,介紹創造方法之一——反向求索法的時候,我舉例:圓珠筆一開始是很容易漏油的,后來一位日本青年仔細觀察,發現當圓珠筆寫到25000字時,筆開始漏油。那么,大家一起想想,如果這個問題由你們解決,那么你們怎么辦呢?于是學生在判斷的時候,就積極地開動腦筋。當學生的判斷產生錯誤時,教師適當地點撥,學生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探究心理,于是,學生的情緒高昂,智力振奮,很快就以很好的狀態投入學習。最后由我揭開答案:日本青年利用反向思維,不解決筆珠磨損問題,而將筆芯的容量減少,使筆寫到15000字時,筆油便用完了。利用這一個非常簡單的反向思維方法,很快解決了懸而未決的難題。課堂氣氛非常好,學生也愿意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
三、導課要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贊可夫認為: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那么這些解釋仍將落空。新課開始可講有關的小故事、小游戲或創設情境等,適當增加趣味成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用故事導課可以說是挺新穎,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導課方式。如在教學《創造活動和創造方法——創造活動的心理機制》一課時,事先準備一個小故事。大意是:一位家庭主婦在用洗衣機洗衣時,總看到水面上漂浮著討厭的棉絮,她想起兒時在河邊捉魚用的網,便做了一個小網,將它放在了洗衣筒的上面,可以自動撈起這些棉絮。經過數次改進,試驗獲得了成功。如今這個吸毛盤已被用在任何一臺洗衣機上。這個例子說明:創造并不神秘,它是有規律可循的。學生喜歡聽故事,生動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就順利地導入了該課的學習。
四、導課要新穎性,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
贊可夫認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令學生耳目一新的“新異刺激”,可能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知態度,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情感的重要因素。學生情感的觸發,往往與一定的情境有關。教師導課時可根據教材特點,通過圖畫、實物、音樂、幻燈、電影、錄音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可感情境,學生由此積聚的情感,必須轉化為知識的巨大動力。激發學生思維過程中的興奮點,是促使學生注意對知識的探求,讓思維迸發出智慧火花的重要途徑。充滿情趣的導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五、導課要有簡潔性,節約學生的聽課時間
語言大師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這個見解是極為深刻的。教師精心設計的導課環節,能使這堂課先聲誘人,引人入勝,為授課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一石擊起千層浪”,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從而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參與學習,這樣有助于在課堂內達到突破教學重點、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課堂教學的導課要精心設計,力爭用最少的話語,最短時間迅速巧妙地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和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聽課上來。例如教學《清代工藝美術》一課時,我用凝重的語氣說:“同學們一定知道,中國清代圓明園文物——當年被法國侵略者盜取的銅獸首,前幾年被大肆宣揚拍賣,法國人這樣做傷害了中國人的民族感情。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清代工藝美術的藝術特點,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好不好?”這個導課因其簡潔、巧妙,成功地激發了學生急切想學習教學內容的強烈愿望。
總而言之,導課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準備動作”,為師生即將進行的思維活動做好心理準備。導課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導課設計得好,就會大面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聚焦”學生注意力,使授課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從心理上對學習產生探究傾向。因此,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掌握導入藝術,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朱孝岳.設計概論.P12-13頁,24-25頁,30-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