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林 張旭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勝任基礎生物教育教學需要的新型的卓越教師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改革實驗教學、創新教育實習、科研論文訓練等對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生物教育實踐教學高等師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174-02
卓越人才培養是教育部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有關要求,在我國部分高校對拔尖創新人才及高等精英教育實施的人才培養計劃。其中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需求,具有“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教師素養,掌握“會備課,會上課,會當班主任,會研究”教師專業技能,勝任基礎教育教學需要的新型師資為目標啟動的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給予了眾多在大眾化教育發展背景下合并升格成立的地方高師新的發展機遇。各地方高師紛紛搶抓機遇,積極開展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模式的探索,著手培養更加符合基礎教育需求的創新人才,這對于整體提高我國教師教育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師職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職業,高等師范院校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是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能有效地促進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對于實踐性更強的生物教師來說,更應加強實踐教學,提升生物教師的實驗傳授技能和知識傳授技能。為此,本文主要從實驗教學、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方面結合生物教育專業的特點探討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
1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看待實踐教學
思想是行動的導向,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實踐教學是提高我們綜合技能的途徑,是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認識到實踐教學對我們發展的重要性,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實踐教學。
2完善制度,有效地實施生物實驗教學
無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制度是有效實施生物教學的保證。實驗室管理工作是一項比較繁瑣的系統工程,一套好的實驗教學管理體制的建立,能夠為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和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提供一個探索平臺,為實驗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提供有利條件,規范化管理有利于儀器、實驗的科學管理,有利于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1]。建立完善的生物實驗教學制度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根據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及學生課程安排情況,合理配置生物實驗課程安排,增加實驗課與理論課的課時比例,把實驗課提到更高的地位;適時開放實驗室,充分利用生物實驗室的資源,讓學生也能自主設計和進行簡單的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能夠及時鞏固課堂理論知識并掌握相關的實驗技能操作。
(2)配備高素質的生物實驗教師和生物實驗員,讓學生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接受規范的生物實驗教學;有條件的生物實驗教師還吸收一些有興趣的學生進行一些課外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生物實驗員要對實驗室認真負責,細到實驗室的一針一線也要在自己的管理范圍內,嚴格執行實驗室的管理制度,杜絕一切的安全隱患。
(3)加大投入,不斷完善生物實驗室的建設。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實驗室的建設是開展實驗教學的基礎。當前高師院校的生物實驗室普遍存在實驗設備簡陋的狀況,要想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就要加大對生物實驗室的投入,不斷建設完善生物實驗室的各種儀器設備。
3創新模式,提高教育實習的質量
教育實習是高師院校實踐教學中一項要素繁多、涉及面較廣的系統工程,高師院校應高度重視,認真規劃,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教育實習的模式,提高教育實習的質量,促進其協調發展。
3.1 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教育實習
高師院校的領導、老師和學生都應正確認識教育實習的目的和價值,形成共識。教育實習既能鍛煉和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又能培養高師生的專業思想、職業道德、教育科研能力,同時還有檢驗高師院校教育質量的作用[2]。實習生扮演雙角色,一方面是作為中小學生的“教育者”,另一方面又是教師教育技能的“受教育者”。實習生要正確處理這兩角色的關系,通過對中小學生的實習教育檢驗自己的專業知識,培養教師教育素質。
3.2 合理安排教育實習時間
鑒于當前高師院校實習時間較短、與其他時間有所沖突的原因,務必要對教育實習的時間做相應的調整。各高師院校應根據該校的實際教學情況,適當地延長教育實習的時間,從現行的6~8周增加到8~12周,甚至有條件的學校還實行實習一個學期的模式。為了避免時間上的沖突,各高師院校也應對教育實習的時間段進行適當的調整。從學生的發展出發,綜合考慮學校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某些可以改動的專業的教育實習的時間段進行調整,盡量避免與學生的其他重要方向的發展相沖突,統籌兼顧,既能確保教育實習的質量,又不阻礙學生其他方向的發展。
3.3 加大頂崗實習面,拓寬教育實習渠道
頂崗實習是高等師范院校一種新的教育實習模式,它主要是改變傳統教育實習的做法,派高師生到中學頂替原來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崗位進行教育實習[3]。鄉鎮中學的人事權主要在鄉鎮黨委,出于財政開支方面的考慮,用人一般是“寧少勿多”,寧多要‘主課教師,不要‘副科教師,生物教師受不到應有的重視[4]。所以,鄉鎮中學特別缺乏專業的生物老師,中學的生物課大多都是由其他科教師頂替,學生很難受到專業的生物教育。通過對玉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2005級的5位在不同學校參加頂崗實習的同學進行訪談,他們都覺得自己的教師技能較之前的教育實習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基本能夠勝任中學生物教學的任務了。他們參加的都是交叉式的頂崗實習模式,即每個實習點都有幾個專業的學生在一起實習,且每個專業只有一名實習生。這種模式有它的優點也有缺點,不同專業的實習生在一起相互交流,有時能起到知識互補的作用,一個專業只有一名實習生的模式能讓實習生獲得獨當一面的鍛煉,但另一方面這種模式不利于專業知識的交流,容易產生專業知識上的錯誤。所以,高師院校應加大頂崗實習面,讓更多的師范生能參與到頂崗實習中,全面提高教育實習的質量,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
3.4 及早準備畢業論文,嚴把畢業論文質量關
高師院校生物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實驗性畢業論文為主,步驟繁雜,周期較長,有些甚至還有到野外進行考察。所以,生物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要提前選題,根據實際情況提早制定畢業論文計劃,而且要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萬一實驗失敗還有后備方案。這就需要畢業論文指導老師細心指導的同時,畢業生認真對待,不能有一絲的馬虎。學校還應制定完善的畢業論文考核體系,指導老師嚴格按照考核體系嚴把質量關,使畢業生認真地去完成畢業論文,確實提升畢業生的科研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總之,要提高生物教師的教學技能,我們應高度重視生物教師的實踐教學的培養,從優化實驗教學、創新實驗教育實習、科研論文訓練等方面探討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上得去,講得出,有成效”的卓越生物教師。
參考文獻
[1] 趙秀勤.高校生物實驗室規范化管理的嘗試[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24(9):127~128.
[2] 俞華.高師院校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24~127.
[3] 王玉生.師范院校頂崗實習的新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10):61~62.
[4] 陳忠.師范院校生物教育實習現狀調查與思考[J].生物學雜志,2005,22(6):54~56.
[5] 朱元春.高師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探索[J].教師教育研究,2006,18(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