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巖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的必要性和途徑幾個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218-02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貫穿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實施實踐教學的基礎和首要條件是實訓實習基地,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教學分別在校內和校外兩類實訓基地進行:校內實踐教學一般在計算機加軟件的仿真實訓室中進行,這種實訓只有事先設計好的程序,但缺乏真實企業的氛圍,學生實踐效果無法保證。另一種是校外實踐教學學生到企業實習。而學生到校外企業實踐存在著崗位的容納量有限以及對學生的管理和考核不到位等困難。
而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1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內涵
經營性實訓基地,就其本質而言,應該是在學校內建立的以真實企業經營環境為基礎的校內實訓基地。這一類實訓基地主要是針對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類專業。作為一種創新型校內實訓基地存在形式,經營性實訓基地具有經營性和創新性兩個顯著特點。
1.1 經營性
經營性實訓基地,對學校和學生來說是實訓基地,而對社會來說是經營企業。也就是說,它既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程實訓場所,也要為社會提供良好的服務。因此,所有的培訓項目都是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進行的。學生直接參與經營活動,能夠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并接受指導教師的培訓,并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嚴格遵守職業規范。通過這樣的經營性實訓,學生掌握了未來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術能力,并具備了相應的職業素養;企業為社會(或為學校)提供了豐富的產品服務,滿足校內師生的生活需求,同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2 創新性
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是一種創新型的實訓基地形式。它既不同于校內實訓室內的實踐教學,也不同于學生到企業去做的頂崗實習,它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另外,實習的內容也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應該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來進行運營與管理。
2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推進高職院校的改革與創新
實踐教學環節是高職院校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關鍵。而建設經營性實訓基地可以優化高職院校的實訓環境,為高職院校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系、完善課程內容提供依據,使高職院校的教育始終圍繞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中心,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第16號文)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緊密聯系行業企業,廠校合作,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經營性實訓基地為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做”一體的平臺,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這樣就可以使老師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教,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學,在教學內容上突出一個“實”字,在教學方式上突出一個“活”字,從而突破實踐教學一貫的仿真、模擬等虛擬環境。
2.2 有利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高職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實際就是為職業做準備。注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使他們在求學期間盡快完成職業習慣的模仿、學習和形成以及相應職業技能的掌握等一系列學習任務,是當前我們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經營性校內實訓基地能彌補校外實習崗位的容納量有限、輪崗機會少、崗位內容單一等缺陷,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扎實掌握綜合技能具有重要作用。經營性校內實訓基地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與工作的零對接,真實了解工作崗位的需求。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切合實際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準確定位,滿足社會需要。此外,學生也能很好地理解、接受企業文化,受到了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工作紀律、職業技能等方面的全真培養,提高了今后的工作熱情與效率,最終提高其社會競爭力、就業和創業能力。
2.3 有利于建設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多數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大多數專任教師的專業技能職停留在口頭上,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完成實訓任務,導致實踐教學深度不夠,學生不能全面地、系統地、高質量地完成專業技能訓練。經營性校內實訓基地為教師提供了真實的實踐機會,在經營性校內實訓基地中,高職校的教師往往就是生產經營的組織者、管理者。這樣的地位,一方面,促使他為本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進行科研和創新;另一方面,又能讓他的科研和創新能較快地在實踐中檢驗應用。此外,通過經營性校內實訓基地,教師還可以增加與外界的交流機會,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3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途徑
3.1 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原則
工學結合基本內涵是校企合作、雙向參與、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學生為主體的可行性實踐教學體系,真正實現學生頂崗實習,努力實現“教、學、做”融為一體,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在建設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的時候,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實用性原則。
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實踐教學的需要,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因此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滿足課程實訓的要求。要不僅僅滿足一門課的實訓,要盡量滿足多門課的實訓和綜合實訓,這樣實訓基地的利用率才會高,才會有比較好的實訓效果。
(2)效益性原則。
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既要考慮高校人才培養,也要兼顧企業利潤創造兩個方面。在建設經營性實訓基地時,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效益優先、風險分擔、優勢互補、各取所需”的原則,不僅要保證實訓基地培養人才的功能,還要保障投入的合理利潤。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其中,使企業、學校和學生都受益。
(3)科學性原則。
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要嚴格按照科學化的管理要求。在建設經營性實訓基地時,高等職業院校要在人員配置、質量控制、管理標準等方面進行企業化建設,還要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讓學生按照企業科學化的管理模式來要求自己,適應實訓基地的企業化、公司化的運作,這樣學生才會真實地感受到企業經營管理環境。
(4)持續性原則。
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建設不能僅滿足當前課程的要求,還要立足長遠,為課程和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空間。因此在建設經營性實訓基地時,高等職業院校要有前瞻性的眼光,這樣構建教學場地、配備設備設施和打造管理模式才會適應以后的發展,而不是一時的需求。實訓設備要能代表本行業、本領域應用發展的趨勢,還要能夠體現近幾年內先進的技術手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能夠適應未來技術發展的需要。
3.2 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
(1)企業主導型實訓基地模式。
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建設具有獨立所有權的經營型校內實訓基地,例如學校的超市、食堂、招待所等這些學校投資建設的,擁有所有權的經營性場所。其實這些經營性場所原本學校已有,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完善,形成一定的規模,并且根據作為經營型校內實訓基地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調整。而后,學校可以將這些營業性場所租賃給有資質的企業,由企業來進行經營。在企業經營的同時,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開展經營性實訓。當然,這些安排必須在雙方簽訂協議時要特別標注的。學生可以采取工學交替的方式到這些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習期間服從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
這種運作模式為完全企業化管理,經營過程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的經營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學校現有資源,投入較少,合作形式靈活多樣;企業也可以從經營中獲利,并且解決了部分勞動力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切身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獲得與以后工作崗位相同的體驗,取得良好的實踐成果。缺點是由于企業完全按照市場化來運作,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較少考慮教學方面的內容,教學實訓的系統性不強,沒有形成較好的教學體系,學生在其中經常是簡單勞動的重復操作員,沒能在實踐中獲得更高的知識層面的拔高。另外,對學生作為員工的身份的認定缺乏一定的界限,使他們的自身定位較為模糊,這樣既不利于他們的實習,也不利于學校和企業對他們保護措施的實施。
(2)學校主導模式。
在經營性實訓基地中,學校主導模式主要是技術服務型。其主要方式是成立較小規模的服務性機構,利用學院的設備、師資、圖文資料、技術等優勢為企業及社會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比如會計專業,可以成立小型的會計師事務所,為社會上的中小企業服務;再如文秘專業可以依托學校成立秘書事務所,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面向社會獨立經營管理,開展秘書職業資格培訓、文書擬寫、檔案管理、會議策劃與管理、禮儀培訓等各種服務,使秘書的各項技能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得以充分的鍛煉和展現;國際商務專業可以成立小型外貿公司,開展聯系進出口客商,尋找客源等業務。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經營性實訓基地完全由學校來主導,學校的宗旨是讓學生有較好的實踐場所,獲得比較好的實踐能力,因此摒棄了企業完全利潤最大化的缺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來由重點地指導學生,讓學生掌握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應用,做到學以致用,實訓效果好;教師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提高實踐能力的機會。缺點是學校經營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有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也可能出現經營不下去的可能;教師的實踐水平與實際情況也會有一定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肖紅,李秀華,虢歡.高職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理論探析[J].
[2] 全細珍,伍耿清.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對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意義[J].中國電力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