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辛酉 徐大平
摘 要:實現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改革水利建設投資機制,積極引入市場經濟機制,制定和完善發展民營水利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民營水利,走民建、民有、民營發展之路。
關鍵詞:民營水利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TV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b)-0249-01
1 引言
從我市幾年來水利建設特別是民營水利建設的實際情況看,要實現全市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改革水利建設投資機制,積極引入市場經濟機制,制定和完善發展民營水利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民營水利,走民建、民有、民營發展之路。
2 民營水利發展情況
我市近年來立足實際,在發展民營水利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到目前為止,全市民營水利投入資金近7500萬元,新建的600座方塘、塘壩工程中,群眾集資興建的有400座,占61%強。民營水利已占農村水利的半壁江山,這就更激發了社會各界和廣大農民自發建設水源的積極性。
2.1 我市民營水利發展的動因
1998年一場大雨過后,我市連續五年大旱,農業生產嚴重依靠各種水源設施,加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水源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政府投入不可能滿足所有農業生產需要。
1)自然條件適宜發展民營水利。我市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市,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多,地表水比較豐富,特別適宜興建投資少、見效快、工期短、易操作、好管理的水池、塘壩等小型水利工程。通過土地延包政策的實施和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為民營水利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和政策保障。
2)體制迫切需要改革。建國以來,我市建設各類小型水利工程1000多宗,這些工程已運行多年,老化、退化、失修嚴重,地方財政困難,無力拿出足夠資金維修;同時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變,使水利建設和管理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現實向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只有改革管理體制,才能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管護工程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民營水利改革勢在必行。
3)土地延包政策和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迫切需要“當家水”作保障。土地延包幾十年不變政策的實施,使農民吃了“定心丸”,舍得投資在責任田里建設水利工程;而種植結構的調整,必須有充足的水源作保障,利益的驅動又進一步促使農民自覺自愿地投資建設自己的“當家水”。
4)具備了發展民營水利的條件。通過發展民營水利,農民得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對水利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具備了發展民營水利的思想基礎。同時,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的貫徹實施特別是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后,農民的負擔減輕了,擁有了更多的富余資金,也具備了發展民營水利的物質條件。
5)發展民營水利是大勢所趨。農村稅費改革后,集體建設水利工程要全部依靠政府投資。在現有條件下,對那些政府無力投資或投資不足且非干不可的水利工程,就必須轉變政府行為,放手大膽地讓農民群眾去投資投勞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政府投入不足、集體建不了和建了也管不了的問題。
2.2 我市發展民營水利的措施
1)政策推動。我市對小型水利工程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制定一系列扶持和優惠政策。進一步放開建設權,明晰所有權,拍賣使用權,搞活經營權,誰投資,產權歸誰所有,由政府發放產權證,允許轉讓、租賃,50年不變。
2)典型帶動。樹立一批民營戶作為投入主體、建設主體、受益主體的好典型,以身邊發展民營水利的投資者獲得實惠、嘗到甜頭的實例,調動農民及社會辦水利的積極性。
3)效益驅動。綏中縣前所鎮李桂才投資12萬元,建成一座蓄水1.2萬立方米的方塘,在塘內投放1萬元蟹苗,使水源工程變成財源工程,周邊農民競相效仿。目前,該鎮已投資近百萬元,建成了超萬立方米的方塘12座,蓄水總量達10多萬立方米,發展多種經營,效益極為可觀。可見效益驅動的力量不能小覷。
4)服務促動。針對多數民營水利的投資者,沒有專業知識,缺乏經驗的實際,各級水利部門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從項目的選定、審批、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全過程進行全方位服務,同時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極大地促進了民營水利的發展。
2.3 我市發展民營水利的效果
幾年來,我市通過發展民營水利,達到了政府省錢、省心;投資者掙錢、可心;群眾受益、稱心的“三贏”效果,并起到了“五個作用”。一是彌補了水利投入不足,緩解了水利發展的資金“瓶頸”。二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水源條件的改善,使荒地變良田,“靠天田”變成旱澇保收田,促進了“三高”農業的發展,為農民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減輕了農民負擔,杜絕了用水腐敗,促進了節約用水。民營水利工程由于加強管理,降低了供水成本,減少了農民用水負擔。也從體制上消除了集體管理下的“浪費水”、“人情水”,解決了“責任田”與“大鍋水”的矛盾,提高了用水效率。四是盤活了水利資產,促進了資產保值增值。五是投資者加強管護和維修,促進了水利工程管理呈現良性循環的態勢。
3 民營水利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看,民營水利的發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發展不平衡。二是對水資源的利用不均衡。三是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4 幾點建議
4.1 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水利市場
要積極支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供水、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水利行業,緩解投資短缺狀況。要建立開放、競爭、有序的水利市場,對民營企業投資水利在政策上不歧視,與公有制經濟一視同仁。
4.2 制訂市場規則
規劃、法規、政策是建立公開、公平、公正市場體系的前提條件。要首先著重抓好規劃制訂工作,規劃要有前瞻性、整體性,局部效益服從整體利益。同時制定好相關政策、法規,改變以前那種領導說了算的狀況。
4.3 提高服務質量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宗旨不僅反映在資本效益上,而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時間觀念上。水利部門項目審批、工程監管的效率直接關系到業主的經濟利益,因此工作效率和水平日益受到社會的監督。我們各市縣水利部門都要改進工作作風,推動制度創新,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4.4 加強道德教育
對機關干部職工進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強從政道德。推動廉政建設,打造信用政府。對民營企業主也要加強道德宣傳,在項目建設中既要考慮自身利益,又要考慮環境、社會效益,不損害他人利益;關心職工生活,提供良好工作條件。
4.5 組建行業協會
水利部門作為政府部門行使國家賦予的權力,應代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眾多分散的小水電企業的利益代表必然要落到水電行業協會身上。水利部門也要推動行業建設,促使行業自律,更好地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