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摘要本文闡述了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探討如何基于行動導向突出學生的崗位實踐技能訓練,使實踐性教學體系、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手段得到加強與完善。
關鍵詞行動導向實踐教學雙師型教師高職教學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1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概述
20世紀80 年代,德國職業教育界提出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德國經多年的實踐推廣, 并日益為世界各國職業教育與培訓界所推崇。行動導向教學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訓練, 以專業實際開展的具體活動為導向,為學習者創建一個身臨其境的工作過程學習氛圍。
“行動導向”要求按照職業工作過程來確定學習領域,設置學習情境,開展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是中心, 教師反而成為次要的角色,起著導演、咨詢和組織的作用,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動性。教學內容以職業活動為核心,遵循“實踐靠前,理論推后”的原則,讓學生先在做中學,然后在學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通過解決接近實際工作過程的案例或項目來引導學生進行庖丁解牛般的學習。“行動導向”運用項目、案例、角色扮演、引導文教學等具體方式,解剖特定工作崗位實際問題的關鍵點,讓體現技術應用能力的點大白于學習者之前; 力主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引導、啟發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尋覓相關知識點就成為主流;同時,強調栩栩如生的環境,多種教學器具的跟進,學習者自然會不由自主地主動去思考和探索為什么進行不下去了、怎么進行下一步、設備是如何運作的、產生這個職業崗位的原因等問題。
2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活動的一體化實施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要產生實效,第一步,我們在設計各專業培養方案時就要有“一盤棋”的理念,要把實踐教學階段作為整個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們要根據人力資源成長特點,進行專業人力資源調查,獲取一手崗位人力資源資料,以這些資料反映的崗位需求為基礎, 開展課程分析、課程設計和教學材料建設。
課程開發以“行動導向”作為指導開發的基本原則。基于“行動導向”就應該按照專業的工作性質、工作要求和基本操作過程對專業化的術語進行分解,明確崗位專業術語表達的真實含義,包括的具體范圍、工作任務。“傳道”不是簡單地講授專業術語而是教會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種種技能。在此過程中,學習者為能夠完成后面的任務,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會不斷地進行探索,以尋覓新的支撐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否則就無法操作,無形中達到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從而做到了一體化的有機結合。
其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由專業帶頭人組織專家事先對各項實踐項目以工作過程為依據,由工作任務確定教學項目,將專業知識模塊化,構建模塊化課程結構。在教學項目中創設學習情境,以典型的職業活動工作情景為導向,模擬職業環境,實施情景教學。學生在具體崗位上易于找到角色的心理定位,從而迅速進入角色,對模塊化的知識系統化。
通過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的各環節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能體現系統性、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實驗、實訓和一體化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再次,課程設置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突出崗位操作技能。要達到實操技能比較熟練,實踐訓練的時間不應該低于四成。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通過邊教邊學邊做,學習者個人獨立模仿,以實際操作帶動理論知識學習,分工合作完成一個項目。
最后,重新設計學生學習效果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實踐教學的考核,增加實踐技能考核的比重,以應用技術能力考評為主。
3 改革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實踐教學包括實驗、頂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手段要體現“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動態性、應用性。
(1)利用網絡技術,建設網絡開放性學習平臺,進行仿真教學。采用數字化資源,增大學習的信息量。對一些過程進行仿真和模擬,能夠很逼真的重現形成過程。可以生動地表述既抽象又無味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當前專業發展狀況,對現有實驗導向”教學模式概述
20世紀80 年代,德國職業教育界提出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德國經多年的實踐推廣, 并日益為世界各國職業教育與培訓界所推崇。行動導向教學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訓練, 以專業實際開展的具體活動為導向,為學習者創建一個身臨其境的工作過程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