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良
摘要:在基礎教育課堂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是學校各項工作評價的基礎,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內容。隨著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原有“社會本位”學生評價體系的弊端日顯端倪,而“人本化”的評價體逐漸成為廣大教師需要探索的主要評價理念。
關鍵詞:課堂教學人本化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198-01
學生評價是指對學生在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并對其改善和發展給與指導的過程。學生評價是學校各項工作評價的基礎,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內容。隨著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原有“社會本位”學生評價體系的弊端日顯端倪,這就昭示“人本化”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1“社會本位”的評價弊端
傳統教育見書見分不見人,成了純粹的“文本教育”、“應試教育”,從而演變成了一種“目中無人”的教育。而學生評價體系也表現為把考試和測驗作為學生評價的唯一形式,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評價,根據不同的分數對學生進行等級劃分,形成對分數的過高追求。這樣的評價成為了家長、老師、社會評斷學生好壞的依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時間能力和創新精神,人為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畸形化,壓抑了學生身心和個性的發展。并成為學生養成諸如抄襲、作弊等不良行為習慣的誘因。有這樣一個事例:一次單元考試后,只考了58分的小學生淚流滿面地向老師借2分,因為考不及格回家要挨打。像這樣因為考試分數不理想而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例子還有很多,看后簡直讓人觸目驚心。
以上種種表明,社會本位的評價體系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已經不適合現在教學模式的變革,因此“人本化”評價體系將引領教育,還學生健康與本色。
2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發展學生本位
人本化評價強調學生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評價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或方法,首先是一種培育人的活動,因此評價中要善于關注個體促進個體發展。
2.1 家校聯系,轉變家長評價觀念
孩子成長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這是孩子從一出生首先接觸到的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的意識趨向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方向。受應試教育影響,家長過多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學生本位發展,因此,要想發展學生本位,首先要改變家長評價機制。
(1)召開家長會,讓其了解當今社會教育發展趨勢,領會人本化評價的重要意義。(2)與家長溝通合作,在家庭教育中貫徹人本化評價機制。如:制定“家校聯系簿”,由家長記錄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學生的進步表現,適時發送小獎品。
2.2 分層評價,關注個體
每個人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我們應該珍視學生的獨特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因此評價中不僅僅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真正的評價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可以采取分層評價。對優等生見解獨到的,運用“標新式”評價,表揚他“解答有創意”“方法獨特”;對中等生一般運用“肯定式”評價;對學困生教師要用誠懇、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查找、分析研究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學習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假如某學生在考試中得了54分,如果老師說,你怎么這么笨,跟別人一樣天天坐在那聽課,怎么就是不及格,你看人家某某每次都能達到100分。結果學生就會產生自卑感,失去學習興趣,對考試產生恐懼感,學習成績就會每況愈下。如果教師不去指責他,而用鼓勵性的語言效果就不一樣了,你看這幾道題你都答對了,說明你是有潛力的,我相信你繼續努力一定還會有進步的。還可以抓住學生某一方面特長,刻意夸大,這樣學生在老師親切而鼓勵的語言就會讓學生充滿自信。
教師還要抓住學生小小的進步,進行表揚和獎勵,一旦自信有了,成功就離他不遠了。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身上其他特長,使其潛能得到發揮和培養。
2.3 互評自評、促進發展
課堂是教育主陣地,人是課堂的主體,“人本化”的課堂應體現對人的需求和發展的尊重,學生互評與自評是發展學生本位的重要方法。
制定自我評價表包括:大膽展示、質疑問難、補充糾正、傾聽情況、合作情況等等,促進學生自主成長。指定學生自我變現評價制度,一方面能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提醒的意識,另一方面能夠通過他人和教師的評價促進自身的發展。生生互評,以補充延伸。教學中開展同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的學生評價。比如一學生讀了一段課文,可以讓其他學生評價,“讀得如何?”“好在哪里?”“哪里需要改進?”這樣本來程序化的課堂就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同學們在平等、融洽、互助的氛圍中學習,關注了學生的情緒及個性發展。在他人評價中主動參與,有意識地從評價中選擇和吸收對自身發展有用的信息,以便改進。通過自我評價,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活動和其他方面的發展狀況,根據情況及時調整,促進自身不斷進步。
案例分析:楊××,是一名遵守紀律,關心班級,友愛他人的學生,但由于基礎較差,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束縛,對學習失去興趣。面對這樣的學生,評價上首先采用鼓勵性語言,如“你不比別人差。”“你能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針對他的發言調動其他學生找其優點,發揮集體激發作用,隨后為其制定自我評價表,包括紀律、衛生、友愛他人等等各方面,學習方面幫他制定成績對比表,將每次成績記錄下來,進步了就為其掛上一面獎牌,并發給其進步獎。這樣的評價使他獲得成功的喜悅,如今不僅學習興趣濃厚,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人本化教育,讓學校、班級成為師生展示生命活力的綠洲,使素質教育、創新能力的發展真正地落到實處。合理的人本話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為學生的成長悉心服務,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重視生命的價值,努力促使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和諧發展,我們的教育將生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