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嘉賓
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楊金海:我們講引領新人文主義,完全是有理由的,相信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會贊成中國道路的。
“盛世出鴻儒,太平論文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有過多次這樣的輝煌。像漢唐盛世的時候,不僅經濟發達、政治昌明,而且思想超前、文化繁榮,于是便有人才輩出、詩書勃興、鴻篇巨制、蔚為壯觀、引領天下、四海來朝之盛況??上В孜鐟馉幹螅覀兊奈幕宦淝д桑⌒疫\的是,經過170多年的奮斗,中華民族的兒女們又迎來這么一個新的太平盛世,我們終于能夠坐在學術殿堂,高談闊論,評品時勢;既講中國,又談世界;既講當下,又論未來。這種氣象難道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氣象嗎?
葉先生演講的這個題目很好,是今天論壇的點題之作。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他演講這個題目的旨趣:有“引領世界潮流之氣象,合乎中華復興之大勢”。我覺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自強的直接表現。去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來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令人鼓舞,催人奮進!這標志著中華民族將從根本上告別自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間由于內外反對勢力的壓迫所造成的文化弱國歷史,逐步從世界文化的邊緣走向中心,從弱勢走向強勢。文化強國形成是民族復興的最后標志,這已經為中外歷史所反復證明。
那么怎樣才能建設成文化強國?我覺得首先就是要有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如果連一點自信都沒有,總是受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文化弱勢心理、文化自卑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的束縛,老是覺得中國不如外國,東方不如西方,“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那還建設什么文化強國!
什么是新人文主義?從葉先生的演講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新人文主義是相對于舊人文主義而言的。舊人文主義是近代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人文主義。它從15、16世紀興起,影響數百年,是西方世界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也是人類從前現代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轉折點。這種人文主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反對宗教神權,提倡人性人道;反對封建專制,提倡民主科學等。不僅當時的文學藝術大講特講人的自然屬性,張揚人的個性解放,而且哲學、倫理學等也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大講人道主義、理性精神等。這種反對以神為本、提倡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在當時是很先進的。
但舊人文主義確實也有很多弊病,而且越是到后來就越是明顯。今天,人類文明狀況雖然有所進步,但舊人文主義的局限性并沒有從根本上克服,只是改變了形式。在物質主義、自由主義的推動下,人類加速對自然的掠奪,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科學技術曾經是推動人類文明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過度自由地發展,制造了毀滅人類的核武器等,出現了科技的異化;為爭奪石油等能源資源,霸權主義、新帝國主義肆意橫行,人類的和平發展受到威脅。還有很多資本主義發展的異化現象,不一而足。這些都使得人類越來越生存在一種不穩定的、偶然性狀態中。
今天,人類的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怎么樣往前走?答案就是走新人文主義精神所引領的新文明道路。我們今天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倡導的新人文主義將揚棄舊人文主義。這是歷史的必然。當然,這一點還需要大家來共同研究。
那么,關于中華民族應該怎么樣為新人文主義運動興起、為新的人文精神建設、為和諧世界建設做出我們自己的新貢獻呢?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我們中國的現代化過程用的時間比西方要短很多,而且基本上是在穩定、和諧中進行的。當然,要真正引領世界潮流,把新人文主義推廣開來,還需要付出極大努力。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建立一套新人文主義的價值觀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新話語,取代西方資產階級的舊口號,占領道義制高點。
責編/艾蕓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