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毅 劉洋
摘要: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軍事思想的變化和武器裝備的更新,以及我軍的建設發展和院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斷發生變化,任職教育從可有可無,時有時無逐漸成長發展并形成體制。而且隨著院校的改革,必然與學歷教育并行發展,互為補充。
關鍵詞:任職教育核心地位互補銜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204-01
長期以來,我軍院校一直是重學歷教育,輕任職教育,任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致使“既要適應第一任職需要,又要面向未來發展”的教學指導思想始終難以準確把握和落實。實施院校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相對分離,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預示著任職教育進入實質性的發展階段。
從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把軍隊院校分為學歷教育院校和任職教育院校到十七次全軍院校會議確定學歷教育院校與任職教育院校分離教學,任職教育的地位不斷得到重視,任職教育已經成為全軍院校關注的重點,其主體的核心地位日益凸顯。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在教學規律方面有很多是共同的,是需要共同遵守和把握的,但任職教育又有其鮮明的特色,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與學歷教育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對此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定位,探索新規律,適應新形勢。
1世界軍事發展和新軍事變革要求任職教育不斷發展
所謂任職教育,主要是指為了使培養對象獲得適應某一特定工作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或者能力而進行的專門教育。就軍隊而言,任職教育可以定義為官兵首次任職或為適應新崗位所進行的專門教育與培訓,它是以提高官兵崗位任職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教育模式。
為了滿足第一任職的需要,需要任職教育。任職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員崗位任職能力,使學員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部隊生活。依靠地方高校優勢資源為部隊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國防生教育,已經成為我軍基層軍官的一個主要來源。國防生想要迅速勝任部隊工作,任職前的培訓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實踐證明,作為軍隊院校培養的生長干部學員,也不能在畢業后馬上適應部隊工作需要,還需要進行有計劃的逐級任職培訓。
為了提高本職工作的標準,需要任職教育。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軍事人才不能僅僅接受一次性教育,必須不斷學習,多次進修。而隨著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應用,新戰法不斷發展。想要掌握軍事高技術與武器裝備,就要加強軍事理論與高技術局部戰爭研究,培養精湛的技、戰術知識水平和操縱指揮技能,對武器裝備、戰斗力和各戰位相互關系以及各種條令條例等了如指掌,以便形成正確的操縱指揮決策,提高自身任職能力,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這也要求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繼續教育體系,為軍事人才不斷補充新知識創造條件。
為了適應當前軍事的發展,需要任職教育。未來的軍事斗爭,將不限于只是對一個軍兵種的組織指揮,需要同時指揮多個軍兵種進行作戰。集團化,信息化的多兵種聯合作戰中,對中、高級指揮軍官提出的新要求,不僅是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戰略意識,而且應當是既懂軍事、政治,又懂后勤,既具備比較廣博的軍事學識,又掌握一定的軍兵種知識及特點規律的新型人才。而這樣的要求更需要通過系統全面的學習和培訓來完成。
2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的相互依存、相互補充關系
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是兩個相互銜接、相互交融,又相互區別的階段。學歷教育是以使受教育者具備必要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為目的基礎性教育,是全部教育中相當有限的部分。任職教育旨在使在職軍官不斷獲得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理論,以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和適應新崗位急需為目的的教育,在全部教育中占有更大的比重。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的召開,明確規定了各軍隊院校的培訓任務,大部分院校由原來的學歷教育為主要任務轉變為只承擔任職教育任務。培訓任務的轉型使軍隊學歷教育由原來的主體地位轉變為基礎地位,而任職教育則從原來的輔助地位轉變為主體地位,成為軍隊院校建設的重點。
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是一種互相補充的關系。學歷教育為以后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功底,完成輸送合格的具有寬厚基礎知識的通才,為任職教育打下基礎,解決任職的知識基礎問題。任職教育則是在學歷教育基礎上完成不斷向部隊輸送能夠勝任各種崗位的專才,解決任職能力的基礎問題。只有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的有效結合才能使人才既要接受正規系統的高等教育,具備堅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又接受嚴格、專門的任職教育,具備勝任本職崗位的能力和素質。可以說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是學員軍旅生涯中的“兩條腿”,只有用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穩健。
3如何更在教學訓練中搞好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的銜接
轉變觀念,倡導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并重。學歷是社會認可個人受教育程度的尺度,社會對學歷要求越高,說明教育的社會認可程度越高。但社會認可程度并不等同于教育的本身價值,更不等同于學歷教育所代表的知識的經濟價值。如果有學歷而無學力,有文憑而無水平,這種學歷的含金量也不高。所以在干部的使用上要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并重,在模式上可以大膽借鑒地方上的資格認證制度,給參加過任職教育的學員頒發資格認證書,做到不僅要看文憑,更要看水平。
科學合理,把握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的兼顧。搞好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互補的同時,不能完全脫節,導致受教育者產生學非所用的困惑。學歷教育作為任職教育的基礎,要積極主動地適應任職教育的主體地位。不能一味的強調“打基礎,重理論”,尤其是對一些專業性強的崗位,要從專業需要和培養對象原有的專業基礎知識出發,分析所需專業基礎知識范圍,重新梳理知識體系,設置專業基礎課程,為專業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舍得投入,促進教員隊伍的成功轉型。教員隊伍建設是我軍任職教育事業的一項基本建設,教員隊伍的質量直接關系任職教育的實施。隨著軍隊院校培訓任務的轉型,原先擔任學歷教育任務的教育很多人都要轉變角色,擔任任職教育的培訓任務。新的授課對象、內容、方式和要求對教員的知識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須下大力氣、舍得投入,加快培養一支過硬的教員隊伍。在方式方法上,可采取選派優秀教員到部隊代職、到其他院校接受培訓、組織集訓和聘請其他院校院校教員或一些在部隊中相關崗位上工作突出的同志任教。不能閉門造車,要與部隊及其他機構建立一種通力協作的關系,走開放辦學的路子,形成院校和部隊良好互動的局面,共同搞好任職教育。
參考文獻
[1] 劉炳峰.毛澤東與我軍軍事院校的建立.
[2] 劉逢安,陶社蘭.中國軍事院校由學歷教育轉變為任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