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金虹 鄭鵬
摘要:目前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綠地在城市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生態綠地的建設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城市綠地不僅僅在城市中心區內建設,而是要擴展到市域范圍內,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城市環境質量。
關鍵詞:市域綠地系統生態網絡自然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TV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136-01
1規劃原則
1.1 生態優先
在綠地系統規劃上,要注重保護山、水、城生態環境,發揮生態文化優勢,構建山水文化新城;在綠化設計上,堅持“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物種多樣性”原則,使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土樹種,構建節約型綠化體系。
1.2 系統布局
突出綠地布局的系統性,結合城市布局建立連續完整的綠地體系;加強山水景觀聯系,通過生態廊道將城外自然山水及綠色環境引入到城區內部,達到城區內、外景觀自然滲透。
1.3 區域統籌
考慮全區、規劃建設用地與外圍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達到保護整體生態環境、保證城市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4 突出特色
突出水源保護、綠色休閑、山水宜居城市的特色,根據城市發展目標和現狀條件,綠地系統規劃建設強化地方自然及文化景觀特色。
2市域綠地系統規劃
2.1 市域綠地系統分區
市域綠地系統可分為:山地丘陵綠化區、平原臺地綠化區、平原綠化區等分區。山林地、水庫和山谷基本農田,應以保護為主,限制開發力度,承擔區域生態旅游與生態保障雙重功能。
2.2 景觀生態基質保護與建設
景觀生態基質是指區域景觀生態的本底和原生態環境。規劃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建設:維護區域內自然山水的完整性;保護和建立多樣化的鄉土生境系統;保護和恢復區域大型自然斑塊;盡可能保持河道自然形態;將城市綠地系統和區域景觀格局相結合。在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上,要修復地帶性森林植被,提高東北山區和東南山區植被覆蓋率,提高山區生態屏障中的森林質量。繼續開展小流域治理,重視整治水土污染源,嚴格保護水庫流域濕地,加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維護地區生物的多樣性。
2.3 景觀生態網絡保護與建設
規劃建設景觀生態網絡系統,成為城市超級基礎設施,使廣大市民能在5分鐘內走進自然和綠地公園。
保護河流及其河岸帶,沿河建立河流生態廊道。規劃依托河流水系,構筑“生態廊道”骨架。河流生態廊道作為連接整個城區的生態通道。
結合道路防護綠地、鐵路防護綠地、衛生防護綠地、小溪流和農田灌渠,建設道路防護生態廊道、鐵路防護生態廊道、衛生防護生態廊道、溪流保護生態廊道、農田灌渠生態廊道。
在城區內部規劃生態嵌塊體,成為城區生物生境棲息地和中心化公園綠地,成為城市的綠肺。城區內部生態嵌塊體及濕地公園與各級景觀生態廊道有機連接,形成城市景觀生態網絡系統。
2.4 市域生態屏障保護與建設
規劃從庫區水域、庫區山地方面著手,構建完整的森林及水域生態系統,保護區域生態安全。庫區水域要注重水源地、漁業、防洪、灌溉、旅游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庫區山地要注重因時、因地、因害設置水源涵養林,嚴禁大面積皆伐,重要區域要禁止任何方式的采伐。
2.5 水系生態保護與建設
通過實施園林綠化工程、森林保護工程和水域治理工程等措施,保護與修復水域及濕地生態系統,逐步構建起完善的水系生態保護體系。
水庫流域要加強水源涵養林保護與建設、小流域治理;改善水庫水文狀況,蓄水攔沙,防止水庫淤塞;合理保護和利用水源,防止農業面源污染,保護水質安全。利用各條河流水域構筑城市生態廊道,對河岸及渠道進行整治,建設綠化保護帶,增加植被覆蓋和濕地恢復修復面積,同時設置為居民及游人休憩和游玩的設施。
3自然生態系統恢復
自然生態系統類型主要有森林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目前,山地次生森林生態系統比較完整。但是,由于人類的長期開墾及不合理的利用,山地原生森林生態系統、平原森林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整體上已經被破壞,生態關系失衡,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低下。
森林生態系統恢復:保護山地次生森林生態系統,加強森林撫育,調整單一樹種的簡單結構,建設針闊混交林森林生態系統。結合城市建設和城市防護林建設,構筑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實現城市森林化、林蔭化。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田防護林建設,構筑鄉鎮森林生態系統。
水域生態系統恢復:控制和治理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設立水域水質保護區,保護水環境質量。
4人類生態系統建設
4.1 城市生態系統建設
城市生態系統是自然、社會、經濟高度復合的人類生態系統。城市居民與其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也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加工、改造而建設起來的特殊的人工生態系統。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為核心,對外部的強烈依賴性,以及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資金流等。
一個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態城市應該是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調的城市生態系統。科學的城市生態規劃與設計能使城市生態系統保持良性循環,呈現城市建設、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協調發展的格局。城市生態系統建設重點為自然生態系統恢復、山水生態城市建設、濕地生態城市建設、森林生態城市建設。
4.2 城鎮生態系統建設
規劃建設城鎮生態系統,把每個鎮建設成為生態鎮。規劃建設環城鎮防護林帶,形成城鎮防護林網體系。
4.3 鄉村生態系統建設
規劃建設鄉村生態系統,把每個村建設成為生態村。規劃建設環村防護林帶,形成村屯防護林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