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蓉萍 胡萍萍
摘要當前高職英語單元教學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作者嘗試將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改善其現狀,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技能得到協調發展,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得到提高。本文以教學實例進行課堂觀察所得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高職英語單元教學中的應用初見效果。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高職英語單元教學具體應用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1 高職英語單元教學
1.1 高職英語單元教學的重要性
本文所討論的高職英語教學是指高職公共英語,并非專業英語。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英語語言基礎能力。
高職英語單元教學具有能將聽說讀寫譯等五大技能圍繞一個單元主題展開教學的優點,符合《基本要求》的教學目的。學生通過單元教學,在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方面得到協調發展,使學生英語語言基礎得到鞏固。但《基本要求》中同時也指出: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事實上,社會各行業招聘對能具有實際運用英語能力的專業人才優先錄用。高職英語教學不是單純地掌握語言基礎,更重要的是實際運用能力。這對高職英語單元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一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語言基礎知識也要有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1.2 高職英語單元教學的現狀
近幾年,以單元為教學單位的高職英語教材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基本要求》也進行了改革,由最早注重語言基礎慢慢向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轉換。即使如此,高職英語單元教學在實踐中仍然暴露出一些問題。首先,高職英語單元教學的聽說讀寫譯的內容雖然是圍繞同一個單元主題,但教師在執行過程中經常依據五大技能分類教學,割斷了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容易使學生產生總是在重復同樣內容的錯覺,從而感到乏味,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其次,單元教學包括聽說讀寫譯的技能,但面對等級考試的壓力,教師常常只重視閱讀和聽力,忽視英語說的能力的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技能并沒能得到協調發展。同時,由于大部分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仍然按照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沒有將單元教學的優點發揮,注重的仍然是學生的語言基礎而不是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既重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重視學生的語言基礎。
2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概述
2.1 任務型語言教學(TBLT)的介紹
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目前國際上外語教學界廣泛采用的一種語言教學思路。英籍印度語言學家Prabhu最早進行任務型第二外語教學實踐,于1983年提出“Task-Based Approach”。
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將學習者的經歷和知識視域融入課程,將真實世界的任務轉換成教育性任務,根據學生需要設計一系列教育任務,讓學生通過用英語做事情以達到學習目標。TBLT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結合小組學習,所營造的環境和氛圍有助于學生放松并順利完成任務。其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強調“做中學”,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方便日后運用到實際日常生活中去。同時,也注重任務的整體性。
2.2 TBLT的理論基礎
社會建構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為任務型語言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由他人傳遞,而是由學習者個人自己建構的。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夠更易于提供個體的學習氛圍。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的任務型語言教學使學習過程充滿真實的個人意義。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秉承馬斯洛(2010:217-224)的人的“自我實現”理論,把教育的宗旨定位在:教育要真正關照人的終極成長,促進人的“自我實現”,培養“完整人格”。人本主義支持下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強調做中學,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結合真實生活完成任務,能自由地和創造性地運用所有有關經驗靈活處理各種問題,能在各種活動中有效地與他人合作,既達到語言習得的目的也發展其各項潛能,從而培養學生做一個“完整的人”。
2.3 任務型語言教學過程
目前國內比較常用的是Willis(1996)在她的著作《任務型學習模式》中提出以任務為基礎的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任務前階段(pre-task),第二個是任務循環階段(task cycle),第三個是語言重點(language focus)。Skenhan(1996) 和Willis觀點基本一致,也將任務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任務前(pre-task phase)、任務中(main-task phase)和任務后(post-task phase)。結合兩人觀點,國內學者基本將任務型教學過程分為任務前的準備階段(Pre-Task Preparation)、任務中的階段(Main-Task Phase)和任務后階段(Post-Task Phase)。
任務前的準備階段是為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資源,幫助學生重構語言系統、思維方式;也為使學生具有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減輕在下一階段完成任務時的認知壓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主動學習者做好準備。
任務中的階段(Main-Task Phase),這一階段的活動方式可以是一對一或是小組活動。學習者準備向全班匯報他們是如何完成任務,結論是什么,最后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把自己的發現介紹給全班同學。
任務后的階段(Post-Task Phase),在這個階段,強調任務中的一些特殊語言形式并進行練習。Ellis(2003:260)認為:關注語言的形式可以以各種方式,在任務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進行。任務型語言教學同樣重視語言的準確性。
3 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高職英語單元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3.1 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高職英語單元教學中的教學模式
結合多年高職英語實踐教學經驗,利用學校規定教材和大綱要求,以Willis的任務過程為依據,摸索出一種有效的高職英語單元教學模式。將任務過程分為五個階段:任務的介紹(Task Introduction)、任務前的準備(Pre-Task Preparation)、任務的執行(Task Implementation)、任務的總結(Task Conclusion)、任務的反思(Task Reflection)。
3.2 教學實例
此節將以《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Unit 7 Success為案例,來展現以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高職英語單元教學中具體應用。
教學內容:Unit 7 Success任務話題:How to get success?任務目標:①學生能運用所學語言就成功主題表達自己的想法;②學生有獲得成功的正確意識和行為;③學生能掌握相關成功的語言表達。活動形式:個人學習,同伴學習,小組學習。
教學步驟:(1)任務介紹:
Step1:任務導入。教師問問題作為本節的開場:Do you want to get success? 大部分學生回答yes.教師再問:But what does success mean? 學生開始自由討論,任選幾名學生回答。教師播放一小段相關視頻回答此問題。教師繼續問:How can we get success? 讓學生思考片刻后,任選幾名學生回答。由此教師引入任務: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success. So the task is that youre expected to express yourself on the topic with the language expressions of this unit. Well finish the task according to learning Unit7 Success.
Step2:任務目標。首先,教師對本單元要采用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進行簡單說明。其次,教師直接說明任務目標。最后,教師告知完成任務的途徑:Get information and language expressions on success according to reading and listening。
(2)任務前的準備。
按照任務步驟,教師安排輸入內容。輸入一:通過聽力理解,獲取信息——獲得成功需要哪些品質;輸入二:通過閱讀學習,獲取信息——獲得成功需要哪些良好習慣;同時獲得大量相關語言表達;輸入三:通過閱讀后的詞匯和語法練習,鞏固學習所獲得的語言表達;輸入四:通過翻譯與成功有關的句子,拓展關于成功的相關表達學習;輸入五:通過圖片故事,獲取信息——發生在身邊的成功故事。圖片故事全都是任課教師按成功主題出發搜尋身邊真實人物進行事實闡述,完全真實,和學生生活緊密貼近。同時布置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更多的成功故事,并歸納出是什么讓他獲得成功。輸入六:語言表達的積累。通過以上輸入學習,學生需要自己默寫出有關成功的語言表達,默寫后與同伴進行討論,互相補充相關語言表達。
(3)任務的執行。
在完成大量輸入和不斷重復任務目標的情況下,進行任務活動,分5個步驟進行。
Step1:將學生按自愿的原則進行分組。Step2:小組討論:講述身邊的成功故事,并歸納是什么讓她們獲得了成功。Step3:匯報討論結果。學生自愿主動匯報小組觀點。原則上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發言,也鼓勵其他組員進行補充。Step4: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各小組所發表的所有信息點。Step5:教師對本次任務的執行進行總結,并表示對學生的肯定。
(4)任務的總結。
步驟一:要求每個學生對此次任務進行總結并以書面形式記錄,包括獲得哪些信息,掌握哪些語言表達兩方面。步驟二:教師就學生任務的執行中出現的語言表達進行總結,再將本單元重要語言表達進行強調和鞏固。
(5)任務的反思。
步驟一:要求每個學生對任務執行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并以書面形式記錄;步驟二:學生小組討論并自由發言。學生反思整個任務過程中自身的表現,包括是否明確任務,是否認真輸入獲得,是否主動執行等,并找出自身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步驟三:教師結合學生反思結果進行反思并總結。
3.3 應用效果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任務型語言教學以任務為導向,將高職英語單元學習內容串起并自然融合;使學生聽說讀寫譯的技能發展顯得自然;使學生通過單元學習能進行相關主題的表達。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整個過程都促使學生對英語單元學習保持著熱情。學生為能完成任務必須要通過自身學習,努力積累;而在積累了相關信息和語言表達后,學生進行表達的欲望大大提高,在任務的執行階段,學生表現非常積極: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熱情高漲地參與小組討論,并踴躍舉手,氣氛活躍。
4 結語
經過教學實踐和課堂觀察,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高職英語單元教學中的應用初見效果:聽說讀寫譯等五大技能得到協調發展,學生一定程度上能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另外學生表現出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當前高職英語單元教學現狀得到改善,但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和探討,任務型語言教學具體應用在實踐中還可以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Willis,J.(1996).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2]Skehan, P.(1996).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based instruction. In J. Willis& D.Wills(Eds.). Challenge & Changes in Language Teaching. Heineman.
[3]Nunan,D.(2004).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5]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6]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馬良誠,譯.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