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華
南陽文人有個共同的特點,不結群、不聲張,很多人在各自崗位默默地耕耘,你根本不知道他是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會同時推出一批作品,而且品味不低,一鳴驚人。這大概與南陽盆地孕育出的南陽人的性格有關。詩人魯東升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幾年南陽詩歌界舉辦了不少活動,他從不參加,我至今與他也不曾謀面。前日,有朋友送來他即將結集出版的詩歌稿子,才得以接觸。
東升剛一出道就被貼上“法官詩人”的標簽。我對此大不以為意。這大概是因為他從事法官工作,而且是南陽市臥龍區法院的副院長。法官的嚴肅堅硬與詩歌的浪漫溫婉似乎風牛馬不相及。其實,法官只是他的職業。而詩人才是他內心精神向往所在。閱讀他近幾年寫的詩作,你看不到一點冷漠古板的痕跡。相反,處處展示了一個文化底蘊深厚,感情追求豐富的精神世界。對人生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愛意,對理想執著追求,構成他詩歌的總體基調。不論是四時變化,季節更替,雨雪風云,還是身邊的花鳥竹木,社會人事,人生感悟,愛情向往,都充滿了真摯、樂觀、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反映出他敏銳的生活觀察能力和審慎的人生體驗思考。他在《雨》中“尋覓一份真實和快樂”,渴望“在歲月的額頭/深情一吻”;在春天渴望所有“枯萎的日子/在初春亮麗的舞臺上/一個個復活”;在《麥收的季節》,品讀“麥語、露珠、鳥鳴”,“點燃希望的火焰”,渴望“用汗水和歌聲/釀造生活的甘冽”;在《月季花》開時節,用“五彩繽紛的詩情/點亮生活的主題”,體驗“幸福原來如此美麗”;看到云雀即使在“風雨中折翼”,也要“一步步接近云的高度”;即使一根無名古木,也想象它“站在時間的制高點”,“自信、執著、堅貞”,“以玫瑰的火焰點燃黎明”(《木頭》);甚至在《清明時節》祭奠父親,也寫得并不悲傷,而是在懷念中祈禱“花好月圓”。他像一位充滿熱情的堅定的行者,渴望“實現與季節的無縫對接”,并“以山的形象展示陽剛和激情”,在“風平浪靜的意境里自由穿行”(《旅者之歌》)。
但東升寫得最多最好的還是那些屬于愛情一類的詩篇。他直言不諱地說:“需要愛情,還有孩子的哭聲”,既要有“蘿卜、白菜、土豆”,還要有“樸素的愛情”,這樣,即使貧窮也不會孤獨(《日子》)。但東升詩中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對過往的思念和對更高境界愛情的向往。對愛的留戀與向往,“如一片云從心頭飄過/等待一生一世”。“想你/讓思念的種子/在四季飄灑”(《一片云》)。甚至“走進十二歲的花季”,對“一個扎馬尾辮的小姑娘”的思念,也會從少年延續到中年(《雪,一封給遠方朋友未寄出的信》)。他以《老樹與蟬》做比,以“樹與蟬這不對稱的愛”相喻,表達那“愛得忘我,愛得無私,愛得纏綿,愛得癡迷”,愛得血淚相合,驚心動魄的戀情。但那愛似乎僅限于思念,“思念如霧、如云、如霓、如詩、如絲,如水草瘋長”,“情深似海,執著如山”。而那愛又似乎如平行的鐵軌,永遠不能相交,如此岸彼岸不能抵達,于是“此岸是酒/是醉/彼岸是歌/是淚”(《此岸彼岸》)。思念愈切,向往愈烈,詩人內心深處還是渴望這“將愛情緊緊包裹”的思念,最終能夠破繭化蝶,嫦娥奔月,攜手走向永恒(《走向永恒》)。
愛情是詩歌永恒的主題。當然,我不認為詩人所寫的愛情僅僅是狹義的具體的愛情,很可能是我的斷章取義并非作者原意。以香草美人愛情喻寫對理想的熱切追求,是中國的詩歌傳統之一。我不認為作者這樣詠唱描寫健康美好的愛情有什么不好。相反,我認為這部分恰恰是作者詩歌中最精彩的部分。
東升詩歌在藝術表達上達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他的詩寫得唯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明亮、純凈、柔軟,是他詩歌的基本風格。“文似看山不喜平,詩貴含蓄忌直白”。他不是簡單地表面地去描摹事物,而往往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內在的精神層面的象征意義去開掘,從而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深度。如他寫《竹》,說竹子是“孤獨的歌者”,伴著“清風、明月、山嵐”,“自成風流”。寫出了竹的高貴、雅致和清逸(《鳳尾竹》)。寫菊,“一縷幽香/清澈如水”,以“一塵不染的純情/擁抱著這個透明的季節”,并“以九月菊的名義/為愛命名”,寫出了菊的清純、“羞澀”與高潔(《九月菊》)。他的很多詩寫得含蓄、內斂、委婉動人,如“你我之間/僅隔著一朵花的距離”(《告白》),“完美的雪/成就了我的痛/棉花裸出了雌性的柔”(《愈》),等等。一個優秀的成熟的詩人,不在于他運用了多少修辭手段,而在于他所表達的純真的詩人情懷和他對詩意、詩質的抵達程度。在這一點上魯東升取得可喜的成就,他成功地把自己體驗到的詩愛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贏得了讀者的共鳴和贊許。
現代新詩發展到今天,在探索中已經走得很遠。詩歌日益變得小眾化、邊緣化、多元化。我一直主張,現代新詩應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探索新路不斷發展,探索創新是詩歌的生命。
魯東升詩集的出版是南陽詩壇的一件喜事好事,也是他詩歌創作的一個新的起點。我相信東升一定會和廣大詩友們一起,永不停歇,發奮創作,為中國新詩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東升寫出更多更好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