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毅 張兆吉
摘要:成品油管道運輸有諸多明顯優勢,我國成品油運輸管網逐步走向成熟。通過對中國成品油管道運輸分布情況的研究,對于科學合理地規劃我國未來成品油管網的建設、更好提高我國成品油的生產銷售各環節的效率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成品油運輸管道分布
中圖分類號:F5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250-03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期間,規劃建立了眾多的成品油管道,這給成品油管道的發展帶來契機。目前全國已逐漸形成了由北到南、自西向東的油氣輸送管網,重點管道工程項目是西部管道工程。但由于我國煉油廠分布和地區需求不均衡,加上我國成品油管道的發展起步較晚,我國現在的成品油運輸管道還不夠發達,輸送管網還不夠成熟。對于現在煉廠分布和地區需求有很大出入的情況,管道運輸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1成品油管道運輸的特點分析
成品油管道運輸有諸多明顯優勢。首先,成品油管道運輸能明顯減少成品油損耗;其次,成品油管道運輸能明顯降低運輸費用,可以省去裝卸、運輸等多個作業環節;再者,成品油管道還可以改善油品運輸供應的協調性,優化輸油的操作條件,便于集中管理,而且對復雜地形和惡劣氣候條件適應性更強,對環境的污染更少,運輸過程更加安全可靠;此外,可能導致油品質量變差的因素更少,更重要的是,成品油管道建設快、占地少、投資少。管道輸送成品油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完善的現代化物流儲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各國都不斷發展成品油管道運輸,積極調整成品油運輸結構,其大量采用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為利于我國成品油運輸管網逐步走向成熟,對成品油運輸管道分布情況進行調查,并且以此為基礎對成品油運輸管道體系進行合理完善高效的分析規劃,有很重要的潛在價值。
2我國成品油管道運輸分布現狀
我國成品油的運輸,長期依賴鐵路運輸和水運。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成品油運輸結構為鐵路43%,水路37%,公路17%,管道3%。與美國鐵路運輸成品油只占總量2%、管道輸送占80%相比,差距很大。
我國2000年之前的成品油管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僅有早期建成的為數不多的幾條。如1977年建成的格爾木至拉薩管道,長1076km;1995年投用的撫順至營口魷魚圈的成品油管道;1996年投產的克拉瑪依至烏魯木齊成品油管道等。這些管道大都輸汽油和柴油。1998年資料顯示:我國成品油運輸水路占8%,公路占21%,鐵路占70%,管道僅占l%。這與石油工業的發展極不相稱。我國各種運輸線路長度的數據如表1。
20世紀末,我國己成為一個石油凈進口國。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燃料的需求必將快速增長,繼續依靠鐵路、汽車和船舶運輸成品油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成品油市場規模的形成及其發展,提出了建設成品油管道的迫切需要,拉開了成品油長輸管道建設的序幕。
2002年9月29日投產的蘭成渝成品油管道,全長1251km,管徑為508/457/323.9mm,順序輸送汽油和柴油。沿途地勢連綿起伏、最大落差達2254.9m,中間分輸站多達13個,面向15個油庫分輸。蘭成渝成品油管道的地形要比我國的庫一都大落差輸油管道復雜得多。
2006年建成投產的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該管道首站擬設在湛江市,覆蓋茂名、陽江、江門、惠州、肇慶、佛山、中山、珠海、廣州、東莞及深圳等地,設計全長1056公里,設計輸送能力為每年1200萬噸;魯皖成品油管道,始自齊魯石化公司,終點設在安徽省宿州,全長約770公里,途徑3省9市;西部成品油管道,該管道起自烏魯木齊,終點為甘肅省的蘭州市,全長約1800多公里,設計輸油能力每年1000萬噸。
我國目前最大的成品油管道工程之一、“北油南調”的一條重要動脈蘭州一鄭州一長沙成品油管道工程試驗段2007年在許昌舉行開工典禮,拉開了該管道工程建設的序幕。該管道工程西起甘肅蘭州,途經定西、咸陽、撞關、三門峽、洛陽、鄭州、武漢,最后到達長沙,干線全長2073公里,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條成品油管道工程。管道2008年建成后,西部地區豐富的成品油資源將通過這條管線流向中東部省份。
截至2002年底,我國原油輸送管道總長度己達1.21萬km,成品油管道總長2700km,成品油管道總長約為1.48萬km。原油、成品油管道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東地區。成品油管道己初步形成華北、西南、西北三大區域性管網,具體情況如下所述。
(1)華北地區,已建成中原-滄州、大港-滄州、大港-天津、滄州-淄博等輸氣管線和一些地下儲氣庫,初步形成了能夠統一調度的局部成品油管網。
(2)西南地區,己建成以南、北干線為主,與川渝兩地五大氣源連通的環狀輸氣管網,并以南北干線和各氣源為依托,直供云南省云天化、貴州省赤天化等。
(3)西北地區,先后建成了陜西-北京、靖邊-西安、靖邊-銀川、都善-烏魯木齊、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及新疆和田電站供氣管道等。西氣東輸管道、長慶-呼和浩特輸氣管道正在加緊建設中。
2008年末,全國輸油(氣)管道里程為58326公里,比2002年增長95.6%,年均增長12.8%。其中輸油管24136公里,輸氣管24090公里,分別比2002年末增長61.3%和62.7%,截至2009年底,我國已建油氣管道的總長度達到約7.5萬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3.8萬千米,原油管道2萬千米,成品油管道1.7萬千米(如圖1)。
目前國內正致力于規劃建設三個全國性的管網系統。第一個是原油管網。連接油田和煉廠,把華東、華北將首先形成輸油管網。第二個是成品油管網。主要解決好西部資源與東部的成品油將通過規劃建設的管道出峽東進,橫穿江漢平原送到武漢,實現“川氣入漢”。并將于擬建中的新疆地區至上海的成品油管道在武漢會合,從而構成全國成品油管網“人”字形骨架。第三個是成品油管網。連接煉廠和用戶,在東北計劃把各大煉廠連接起來,并把富余的成品油通過管道輸送到大連港,由此裝船運往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在西北計劃建設從蘭州進川到成都的成品油管道,進而把成品油輸送到四川、重慶和云貴北部地區。
3我國成品油管道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
我國成品油管道的順序輸送技術目前仍處于初級水平,自動化程度較低,成品油管道順序輸送的特點和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出來,還需要不斷吸收國外成品油管道順序輸送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提高成品油管道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成品油管道的運輸優勢,降低運輸成本,進一步提高我國成品油的市場競爭能力。
3.1 加快規劃及建設速度,盡快建成全國性成品油管道網絡
要以滿足轄區市場成品油消費結構調整、消費能三角地區經濟高速增長要求,按照“先重點后一般、先急后緩”的原則,合理定位,加快規劃和構建覆蓋國內主要市場的成品油管道干線;同時加快支線建設,形成覆蓋區間的成品油管網。一方面要抓緊抓好在建項目,確保高質量按期完工投產,盡快發揮效益;另一方面要抓緊擬建項目的可研論證,突出管道建設的環境友好,盡可能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管道建設與使用的可持續發展。
3.2 加快管理及運行體制改革,保證投用長輸管道高效運行
針對成品油管線跨區域、站場多、管理分散等特點,打破分板塊、分區域管理格局,集中所有成品油管道資源,實行成品油管道資源集中扎口管理,統一設立管道維修及養護基金,統一人財物資源,統一制定成品油管道運價規則,提高管道運輸效率,防止形成運能閑置。
3.3 加快技術進步,新建成品油長輸管道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要突出技術創新,以建設數字管道為目標,包括管道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養護在內的管理信息系統、生產系統和模擬仿真系統的一體化,為管道安全施工、生產運營數據采集和綜合分析評價及生產調度管理提供統一平臺。在條件許可情況下,要積極引進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技術,建立穩定、高效的數字化信息保障體系,實現地下管道管理的可視性。隨著油氣管道輸送技術的發展,今后我國將攻關、推廣應用和超前研發43項技術,包括需要重點攻關的技術26項,推廣應用的新技術10項和超前研究的儲備技術7項。通過這些重點技術項目的實施,逐步形成油氣輸送技術、油氣儲存技術、管道工程技術、管道完整性評價及配套技術、油氣管道運行管理與信息技術五大管道技術系列,以全面提升管道技術水平。
3.4 加強管理模式的創新
隨著西北、東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和國內油氣骨干管網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正迎來新一輪管道建設高潮,同時也面臨嚴峻挑戰。因此,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管道建設發展的需要。我國正在施行的從“建管合一”到“建管分離”管理制度也證明,實施科學的合理的管理模式,會給管道建設開創新的局面。
目前,美國、歐洲、加拿大、墨西哥等管道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管道公司對油氣管道紛紛實施了完整性管理策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提高了管道系統本質安全性。為了保證我國油氣管道的安全運行,提高管道的整體管理水平,實現與國際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接軌,我國正在積極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統,編制了完整性文件體系,并使各項生產管理規范化,從而有利于管理者發現和識別管道危險區域,對各種事故做到事前預控。
參考文獻
[1] 田野,孫日鵬.關于加快成品油管道運輸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06(17):45~46.
[2] 文武.西南成品油管道全線投油試運成功[N].中國石化報,2006.
[3] 李春光.我國成品油管道運輸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當代石油石化,2004(8):18.
[4] 文武.西南成品油管道全線投油試運成功[N].中國石化報,2006.
[5] 李旭東,等.發展我國成品油管道的戰略思考[J].石油規劃設計,2007(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