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政
在現代社會中,數學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進一步深造的基礎,是終身發展的需要。通過數學教育,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能使學生表達清晰,思考有條理,從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到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而運算求解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一個基本能力。回顧我們的教學過程,我們可以發現,現在中學生的運算能力越來越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不高,動手解題的主動性較差,再加上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過多的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注重解題的技巧訓練,講題只講思路、方法,忽視了習題運算求解的過程。導致學生在考試中因為運算問題而丟了很多分數,這在高考試卷的批閱中是非常明顯的一個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一些章節的授課中,要注重通性通法解題,淡化解題技巧,在課堂上重視學生運算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在習題講解時,教師要給學生在運算過程中做出示范,并及時糾正學生在運算過程中的出現的一些投機現象,比如過分依賴計算器等現象。同時在課堂授課中多選擇一些基本習題,突出運算求解能力,淡化解題的技巧,讓學生多動手去操作、實踐、體會,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思維品質。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會遇到有些學生的運算能力非常差,每次練習總是出很多運算方面的錯誤,問他們為什么出錯了,一般同學回答的是“我馬虎了”,“我看錯題了”,“我算錯了”再進一步問他們為什么算錯了,學生總是撓頭,說不出理由。這種情況也讓我們老師很無奈,明明上課反復強調的東西,教師也做了規范的板演,為什么學生就是貫徹不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應該冷靜分析,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逐步找出學生出現錯誤的真正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有以下幾方面問題導致運算錯誤:
(1)基本概念、公式模糊不清,導致運算錯誤。數學中的基礎知識是算理的依據,對運算具有指導意義,基礎知識混淆、模糊,基礎知識不牢固,往往是引起運算錯誤的根本原因。例如很多同學對三角函數的概念掌握不清,導致他們對一些需要記憶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只靠死記硬背,在練習當中又容易混淆,導致錯誤,造成整個題目全部錯誤。在我的學生當中就有很多同學分不清30°和60°角的正弦和余弦值到底誰是二分之一,誰是二分之根三。
(2)書寫不規范,符號不準確,導致運算錯誤。在平時練習中很多同學不注意數學習題的規范性,總認為數學符號怎么寫都行,正由于不規范的書寫,使得學生在做題時出現錯誤,例如有同學在寫2的n次方時,不注意n的位置,在做題時一不留神寫成了2n,再往下接著做,可想而知當然運算錯誤了。
(3)學生持續運算能力不強,一道題總是做不到底,或者討論不全面導致運算錯誤。在解析幾何教學中對運算的能力要求特別強,往往某一道題的運算過程需要寫滿一黑板,甚至更多,這對學生來講非常頭疼,而我們教師有時只重視思路講解忽視了具體的運算過程,導致學生一聽就懂,一做就錯或者一做就漏情況的發生。
(4)不注重積累。平時上課只知道聽,不知道記,或者只知道照搬老師板演的習題,不注重思維和方法的積累,不懂得舉一反三,等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又出現上次的錯誤。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數學概念教學、公式教學。保證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掌握熟練準確,應用靈活,同時對一些需要記憶的數據、公式,教師可以總結規律方法,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竅門,讓學生很輕松的記憶。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性質中,有的是運算的依據,說明了“為什么可以這樣做”的理由,有的是運算的方法與步驟,給出了如何做的程序,即算法,學生學習了有關的概念、性質、公式,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法則、步驟,然后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逐漸形成較強的運算技能。
(2)加強對學生書寫的要求。讓學生重視數學符號、公式書寫的準確性和嚴謹性。目前高考實行網上閱卷,對學生的板書要求比較高,所以我們教師要通過批改學生的書面作業、練習,糾正學生的不良書寫習慣。因此基礎年級的教師在作業批改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書寫規范性,不能只看結果是否正確。平時考試時,可以設計三到五分的卷面分,強化學生規范書寫,在規范中提高運算能力。
(3)建立錯題集,在學習過程中,常遇到學生們一錯再錯的現象。究其原因,多數是由于在學習中不注意總結積累所致。因此,我建議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一本錯題集,專門記錄每次作業或測試中做錯的題目。不僅記錄錯誤的解題過程,而且在旁邊寫出出錯的原因并加以訂正,這樣對錯誤加深了印象,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才能避免做題錯之再三的現象。
(4)教師自身也要重視運算能力的教學。尤其是高中基礎年級的教師,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展示一些詳細的運算過程,比如三角函數、解析幾何等運算量較大,運算要求較高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利用黑板或者多媒體讓學生充分體驗每一道例題的分析過程,運算過程,以及嚴密的分類討論過程。讓學生養成嚴謹的運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
總之,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做為教師的我們要明白,任何能力都是在一定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要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就必須加強練習,培養學生運算的熟練性、準確性、迅速性、靈活性、合理性。另外,教師還應把握好數學課堂對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做好學生的榜樣。課后以題組訓練的形式培養學生運算過程中思維的深刻性,并注重題目難度系數的合理安排,讓學生在提高運算能力的同時又不失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學中算,在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