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娟
摘要: 跨學科試題,是指初中各學科之間的滲透、交叉與綜合的命題,它打破了傳統的封閉的學科觀念,在考查學科能力的同時,向考查跨學科的綜合能力邁出了有意義的一步。本文就這類試題的類型及教學對策作探討。
關鍵詞: 跨學科中考數學試題教學策略
一、中考試題跨學科現象的審視
在學科之間關聯日益密切的今天,試題的擬制也跟上了步伐。近幾年的中考數學試題中,以其他學科為素材的跨學科知識滲透問題,成為各地數學命題的熱點。數學與其他學科及生活中的事件組建成了一道道豐富多彩的題目,成為中考試卷中靚麗的風景線。這類試題,不僅題材新穎,富有創意,而且能有效地考查學生適應新問題、接受新知識、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與理科相關聯的試題
例1:(江蘇泰州)在物理實驗課上,小明用彈簧秤將鐵塊A懸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勻速向上提起,直至鐵塊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則下圖能反映彈簧秤的讀數y(單位:N)與鐵塊被提起的高度x(單位:cm)之間的函數關系的大致圖像是( )。(答案C)
簡析:這是數學和科學整合的題目。枯燥的函數和生動活潑科學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對函數的關系有一個形象的認識,增加了試題趣味性。
例2:(山東濟寧)將一定濃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釋,能正確表示加入水的質量與溶液酸堿度關系的是( )。(答案為B)
簡析:化學中關于溶液的水量和溶液酸堿度的關系可以建立相應的函數關系,將抽象的關聯運用形象的圖示展現出來,更便于學生接受。一方面對學生的興趣和各學科的融合起到一定考查作用,另一方面切實地落實了數學知識。
例3:(廣西桂林)生物學指出:生態系統中,每輸入一個營養級的能量,大約只有10%的能量能夠流動到下一個簡析:這是一個數學和生物相關聯的試題。將科學計數法的考查和生物種能量的流動結合起來是不錯的選擇。學生對生物界的能量流動在解答數學題目過程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許兩者是一種相互參證的關系,題目盡顯生活趣味。
2.與文科相關聯的試題
例4:(四川巴中)趙明暑假到光霧山旅游,從地理課上知道山區氣溫會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沿途他利用隨身所帶的登山表,測得以下數據:
海拔高度x(m) 400500600700 …
氣溫y(℃) 32 31.4 30.8 30.2 …
(1)現以海拔高度為x軸,氣溫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如圖9),根據上表中提供的數據描出各點。(2)已知y與x之間是一次函數關系,求出這個關系式。(3)若趙明到達光霧山山巔時,測得當時氣溫為19.4℃,請求出這里的海拔高度。
例5:(寧波市)仔細觀察下列圖案,并按規律在橫線上畫出合適的圖形。
簡析:這是一道十分新穎的題目,可以說是數學和英語、美術學科的結合。圖形的絢麗多彩本事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從連續變化的圖形中尋找下一個形象這是對學生思維能力測驗的好方法。在平面立體的疏忽變化中,基本功扎實的學生能夠找到答案。
3.與體育相關的試題
例6:(湖北武漢)為了備戰世界杯,中國足球隊在某次集訓中,一隊員在距離球門12米處的挑射,正好射中了2.4米高的球門橫梁。若足球運行的路線是拋物線y=ax+bx+c(如圖),則下列結論:①a<0; ③a-b+c>0;④0<b<-1.2a,其中正確的是( )。(答案B)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例7:(浙江紹興)小敏在今年的校運動會跳遠比賽中跳出了滿意一跳,函數h=3.5t-4.9t(t的單位:s,h的單位:m)可以描述他跳躍時重心高度的變化,則他起跳后到重心最高時所用的時間是( )。(答案D)
(A)0.71s(B) 0.70s (C)0.63s (D)0.36s
簡析:這是兩道數學和體育學科相掛鉤的試題。世界杯在學生中反響很大,運動會是學生比較喜歡參與的活動,這些都是十分迎合學生口味的話題,將拋物線的一些性質貫穿在體育類話題中,能有效激起學生的解題興趣。同時也告訴學生數學并不單調,而是生活實際的抽象反映,既感受了世界杯的狂熱,又解答了試題。
以上對中考試題從不同學科整合的角度作簡要分析,從這些形式各異的題目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目前數學中存在的豐富性,這與以前的枯燥、單調純數學教學不可同日而語,中考數學試題逐步趨于生活化、應用化,同時也增強了學科間知識的聯系,注重了知識的應用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跨學科題目教學應對策略
這些年跨學科知識的滲透的探索和創新試題有著明顯增加的趨勢,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活實際,對習題進行拓展、滲透,把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為教學重點,切實加強落實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用數學思維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和解決日常生活中其他學科問題的能力。學科滲透的數學中考題對考生的知識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該采取一些應對策略。
1.樹立學科滲透意識
意識是先行,行動要緊跟。教師要始終向學生灌輸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絕不能偏科。課本中的例題、習題是教學中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的基礎,用好教活例題、習題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中考試題往往來源于課本中的例題、習題,卻又高于課本。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改變部分條件,時時插入一些學科滲透類題目,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只要有這種學科滲透意識,對此類中考題目就不會有陌生感。
2.培養觀察思考能力
學科滲透題目雖然給人一些新穎的外觀,但懂得解答的同學仍可以迎刃而解,原因在于題目萬變不離其宗的歸結點,那就是數學問題最終還是通過數學思維來解答的。如果一個學生不善于觀察思考,那么一碰到經過喬裝打扮的題目就會暈頭轉向,何談順利準確地解決問題呢?因而平時要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仔細觀察的能力。只有學生具備了較為犀利的目光,才能理析披在數學題上的斑斕,看出里面藏著的數學原理來,如孫悟空火眼金睛般厲害。當然這個能力是需要慢慢養成的,訓練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細節中入手,從散落在題干中的信息點入手。
3.提高數學思維水平
數學教學歸根結底是一種思維訓練,所以對于這些跨學科的題目只要擁有較強的數學思維就能以不變應萬變。思維是突破的關鍵,不能將學生的思維局限于單純的數學題目中,有時在課堂上也要有意識地向其他學科方向延展,主動地培養引導優越于被動的應對和接受。比如近年來,以環保、國家資源、市場經濟等以生活實際為背景的數學中考試題有明顯增加,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把數學的知識與這些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去觀察世界、留意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平時讓學生多關注其他學科和生活實際,多給學生這方面的思維訓練,自己編制這類題目,學生就會逐漸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慢慢地會適應并接受甚至樂意解答這類有趣的數學題目。
我對于這類跨學科試題的教學應對策略,雖然是些零碎的感悟,但在教學實踐中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它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對跨學科知識滲透教學,正是體現了數學在各學科中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