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0年,中國國家漢辦研制并推出《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以下簡稱《等級劃分》)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可依據的新標準。為了檢驗這部新的《等級劃分》是否能夠解決國別化漢語教學的問題,作者選用一本中國和泰國專家合作編寫的教材《實用泰漢翻譯教程》來做研究,把教程里的詞匯與《等級劃分》里的詞匯表做對照,發現該教材詞語注釋表和補充詞語表1187個詞中有77.6%的詞語未被《等級劃分》所收錄。本文從語域的角度對這部分超綱詞語進行分析研究。將其歸納為12類,并選取其中泰國人名、地名、文化習俗季節等專有名詞、熟語、虛詞、修飾詞等來考察詞語注釋的模式,又對泰語專有名詞的漢譯在音譯和意譯方式的選擇做出調查,以期為國別化教材中特殊詞語的注釋提供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等級劃分》 國際教育 國別化教學 國別化教材
一、引言
中國和泰國的交往歷史悠久。就泰國方面來說,在東南亞范圍內,泰國政府對華人可以說是最開放的。近一二百年來,數以百萬計的華人移民定居泰國。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泰友好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泰國很注重漢語學習,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學習熱潮。泰國人在本國學習漢語,有著雙重任務:1.一般任務。泰國學生像其他國家的學生學習漢語一樣要遵循學習漢語的規律。2.特殊任務。如何把泰國特有的,比如地名、人名、食品、用品、風俗習慣等,用漢語表達出來。要完成這個特殊任務,不僅要研究泰漢兩種語言的詞匯,還要對泰漢語言翻譯進行深入研究。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界,比較重視制定一些詞匯大綱、詞表,以此規范教材對詞匯的收錄。以前的是《漢語水平詞匯和漢字等級大綱》,最近又頒布了《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但這類詞匯大綱或詞表,在一定程度上不適合國別化的詞匯教學。因為語言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一方面,其他國家的學習者要了解中國,另一方面,他們也想向中國人介紹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風俗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后者更重要。因為外國人跟中國人交流的時候,不僅要說中國的事情,而且還要說自己國家的事情。而中國研發的這類詞匯大綱或詞表,是基于中國境內的常用詞收錄的,比如“餃子”“春節”等,不可能也把其他國家的專用詞語和常用詞都收錄進來。從這一點上說,在不同國家進行的漢語教學,即國別化漢語教學不應當完全受這類詞匯大綱或詞表的限制,要重視與本土社會文化相關的詞語的教學。
二、《等級劃分》與《實用泰漢翻譯教程》介紹
《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是漢語國際教育的第一個國家標準,是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重點科研項目,是教育部社科司重大研究課題。《等級劃分》是經過17年的不斷思考、積淀和梳理,經過在香港11年3萬多學員的長期實踐,用了兩年九個月的時間研制出來的。由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這項研究有兩項重要成果:一是《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語言文字規范(GF0015-2010),一是《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國家標準·應用解讀本)。兩本書均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國家標準》規定了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的等級劃分,給出了漢語國際教育用分級的音節表、漢字表、詞匯表,體現了三維基準體系。它適用于漢語國際教育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課程測試、工具書編寫和音節庫、字庫、詞庫建設,也可供計算機輔助漢語水平測試以及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普通話教學之用。《等級劃分》是基于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37億字次最新大型動態語料(特別是對話體語料)、詞典、字表、詞表建立的現代漢語規范口語主導型的新模式。
《實用泰漢翻譯教程》是為具有中級漢語水平的泰國學生專門編寫的一本實用語言類教材。這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三、四年級的必修課(或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為漢語導游工作者及其他從事與漢語有關工作的泰國人的自學教材。該教程共18課,以介紹泰國國情與泰國文化為主要教學內容,通過18篇課文,系統介紹了泰國的國家政體、國民性格、宗教信仰、民俗節日、飲食特色及華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
三、《實用泰漢翻譯教程》詞語等級分析
(一)《實用泰漢翻譯教程》詞語等級分布
參照《等級劃分》,筆者把《實用泰漢翻譯教程》注釋的1187個詞語與《等級劃分》的詞匯表做出對照。發現同《等級劃分》里的詞語有266個,超綱詞語有921個。同《等級劃分》的266個詞語的分布,一級詞語有68個,二級有98個,三級有79個,附錄有21個。同《等級劃分》的266個詞語占22.4%,超綱詞語921個占77.6%。
(二)《實用泰漢翻譯教程》不同等級詞語的語域分布
結果證明,要解決漢語國際教育的國別針對性,任何一套詞匯等級劃分或大綱都是遠遠不夠的。《實用泰漢翻譯教程》里的詞匯超綱率高達77.6%。雖然只用一本教材難以全面證明,但也突出了教學和教材國別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為了深入了解超綱的詞語,筆者把超綱詞語進行分類并對超綱詞語的語域分布做出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到,超綱詞語跟泰國國情密切相關,這些特有詞語是能夠反映該國社會文化的詞語,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別化”詞語。雖然使用范圍不一定僅限于泰國,但這些詞語是泰國社會文化的縮影,與泰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同的文化模式,對民族的語言發展,在某種程度、某個側面、某個層次上起著制約作用。如在泰國,國王及王室有著崇高的地位,泰國華語反映國王及王室成員的詞語十分活躍,如“陛下、公主、王子”等;又如:泰國素有“千佛之國”的美稱,全國9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這就使得反映佛教及相關事物行為的詞語,在泰國華語詞匯中非常豐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條規律,《等級劃分》表內的詞多具有各民族通用性,而超綱詞則多是表達泰國特有事物的詞語(53.4%)。這些詞盡管超出了《等級劃分》這個大綱,但是在泰國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常用詞,并沒有超出泰國社會日常生活這個實際的“綱”,由此可見,要解決漢語國際教育,就必須走國別化之路。
四、《等級劃分》在國別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及局限
(一)“國別化”理念的提出
“國別化”(country-specific)漢語教學的觀念早己有之。2004年,陸儉明教授針對當時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情況,認為迫切需要開展一些基礎性研究,包括根據不同母語語區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漢語教學用的字表、詞表、成語表、語法要點表等。陸教授在2007年又進一步加以強調,在基礎性應用研究領域進一步提出了“對外國學生的漢語詞匯教學,還得注意國別化的問題。”(陸劍明,2007)
第一次把這一觀點升化為理論提出來的是甘瑞媛博士。她從認知科學、“中介語”理論、教育學、外語教學、語料庫語言學等多個角度,對“國別化”的理論基礎、“國別化”漢語教學等問題進行了闡釋和論述。甘瑞瑗認為:“所謂國別化的對外漢語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基于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而進行的漢語教學”;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對外漢語教學的針對性原則”,“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成功率。”(甘瑞瑗,2005)
對外漢語教學既然把培養學習者運用漢語進行交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根本目標,就應避免出現教材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脫節的現象,以免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語言,到了生活中根本用不上。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傳統、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泰國漢語學習者學了漢語之后也多是在其母語國生活、工作,或者是從事與中國人打交道的工作,唯有開展“國別化”漢語教學才能滿足學習對象以及學習目標的多元化需求。
在語言系統中,從大的方面講,語音、語法、詞匯等都會因學習者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認知模式等因素的差異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開展對外漢語教學,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都需要加強“國別化”研究。鑒于詞匯在漢語學習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社會生活的差異最先在詞匯層面上表現出來,本文以“國別化”詞匯教學為研究對象。
(二)對外漢語“國別化”教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中國國家漢辦在制定21世紀初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規劃時,根據未來發展需要并圍繞對外漢語教學作為專門學科的不可替代性特點,確立了6項研究重點,其中有兩項涉及“國別化”思想:“對外漢語教學需要的漢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對比語言學研究”“對不同母語者的漢語研究”。從這些方面足見國家對“國別化”漢語教學的重視以及所作的努力,這也對漢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使對外漢語教學朝著科學化、實用化的方向發展,開展國別研究、實施國別化教學將是一條必經之路。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材編寫、教學評估、成績測試等,拓展對外漢語教學應用研究領域,應當真正為工作在第一線的漢語教師以及漢語學習者服務。
(三)《等級劃分》在國別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局限
作用:為各國漢語教學提供最基本的、最通用的詞匯,這部分詞匯應當作為教學的重點和核心。
局限:不同區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物態文化、觀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反映在詞匯上,都有一些特殊的常用詞語為其他語言所沒有或不常用,這些詞語不可能全部收錄到通用詞表中。因此,通用詞表對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漢語學習者來說都有一定的不適切性,不能滿足用漢語表達本民族特殊事物和思想的需要。《實用泰漢翻譯教程》這一真實反映泰國本土文化的教材中,77.6%的詞語在《等級劃分》中未予收錄,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等級劃分》這類通用詞表只能為國別化漢語教學提供重要參考,但不應以此限制國別化漢語教學中詞語的選擇。應當針對不同學習群體制定國別化的漢語詞表,在這項工作中,《實用泰漢翻譯教程》這類具有鮮明的本土文化特征的精品教材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五、漢語教學和教材國別化的幾點建議
(一)推出本國的《詞匯等級大綱》
每個國家為了提高本國的漢語教學效率,應該推出自己的《詞匯等級劃分》表,《詞匯等級劃分》里應該收錄和本國國情有關的專有詞匯,包括專有名詞的對譯方法。比如:人名、地名的對譯,文化習俗、宗教、旅游、飲食、熟語等領域的詞匯。
(二)規定專有名詞的對譯標準
在泰國,目前漢語國別化教學的混亂原因就是缺乏標準。泰語人名、地名的對譯有的用潮州話語音對譯,有的用普通話語音對譯,甚至泰國的六家華文報所用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和地名都不一樣。推出泰語人名、地方名的標準漢語對譯,是國家教育部應該承擔的任務,也是本國從事華文教育人士應該推動的工作。
(三)重視對特有文化習俗的對譯和解釋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飲食文化,這些特有的東西需要特殊的詞匯來表達,表達方式要能夠充分讓學習者了解它的背景含義以及跨文化的差異,所以有時簡單的直譯和意譯方式還不夠,還要加以注釋或用附加課文來補充說明。
六、結語
本文為了研究2010年國家漢辦推出研制的《等級劃分》是否能夠滿足漢語國際教育可依據的國家標準,采用一本中泰專家合作編寫具有國別化性質的教材《實用泰漢翻譯教程》里的詞匯來做對比分析。分析結果發現,《實用泰漢翻譯教程》里的超綱詞語超過70%。超綱詞語出現在有關泰國國情的各種領域內,如人名、地名、文化習俗、宗教、旅游、飲食、熟語等領域。通過超綱詞語的注釋舉例,證明漢語詞匯教學國別化包括教材國別化,不但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等級劃分》的作用是為各國漢語教學提供最為基本、通用的詞匯,這部分詞匯應當作為教學的重點和核心。它的局限是不能滿足用漢語表達本民族特殊事物和思想的需要。
國家有關部門應當承擔漢語教學教材國別化的任務,從事漢語教育的人士也應該積極推動這項工作。推出適合本國國情的《詞匯等級大綱》,規定專有名詞和特有文化習俗的翻譯標準,收集各種有關本國國情的特有詞匯作為本國漢語教育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課程測試、工具書編寫和音節庫、字庫、詞庫建設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陳灼等.橋梁·實用漢語中級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
社,1996.
[2]戴桂芙等.初級漢語口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
例[J].語言文字應用,2005,(2).
[5]高名凱,劉正埮.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
社,1958.
[6]高彥德,李志雄.實用泰漢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
版社,2010.
[7]國家漢辦.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Z].北京:北京語言學
院出版社,1992.
[8]郭志良等.速成漢語初級教程·綜合課本[M].北京:北京語言文
化大學出版社,1996.
[9]李領軍.議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方法[J].和田師范專科
學校學報,2010,(3).
[10]李清華.《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詞匯量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1).
[11]李如龍.漢語應用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
[12]劉德聯等.中級漢語口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3]盧曉等.對外漢語教學的國別化思考——以對泰漢語教學為例
[J].中國電力教育,2011,(32).
[14]裴曉睿.漢泰詞典[Z].泰國理論出版社,2006.
[15]孫紅.面向泰國漢語教學“國別化”詞表研制[D].暨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09.
[16]王明東.兩套泰國國別化漢語教材的對比分析[D].暨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11.
[17]武占坤,王勤.現代漢語詞匯概要[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
出版社,1983.
[18]楊德峰.試論對外漢語教材的規范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
(3).
[19]張和生.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義類與形類[M].北京:北
京大學出版社,2010.
[20]張凱.漢語構詞基本字的統計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
(1).
[21]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22]張偉華.淺議外來詞的翻譯[J].大學英語,2005,(34).
[23]張曉麗.從翻譯選材、翻譯方法和譯文評價看社會文化對翻譯
的制約[J].宜春學院學報,2009,(12).
[24]鄭通濤.對外漢語國別化教材開發的啟示[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11.
[25]周鳳玲.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
(5).
(姜薇 泰國曼谷 北京語言大學曼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