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孔
多媒體技術能把語音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集合在一起,能給語文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可以說,多媒體的介入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實踐體會。
一、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配樂朗誦,投影片,乃至運用多媒體提供的相關背景材料、影片、錄像等,能創(chuàng)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境,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跨越時空、地域的鴻溝,撥動學生的心弦。我在講《春》時,就用錄像再現課文中的畫面,表現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教學中,我播放描繪春天的錄像。學生從屏幕上見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吹楊柳,柳條擺動;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開放;連綿的細雨滋潤著農田,農民披著蓑衣,戴著斗笠在辛勤地勞作;快樂的孩子們歡跳著,風箏在天空中盡情地飛舞……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著屏幕,盡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麗內涵,書面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畫面,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體會出了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
2.運用多媒體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在講解課文時,采用多媒體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教《海燕》這首散文詩的時候,考慮到教材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學生難以把握詩的主題,于是采用多媒體循圖入文:讓學生觀看海燕在風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畫面,感受到海燕矯健、勇猛、不畏強暴、勇于搏擊的雄姿。播放朗誦錄音,用形象的圖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樂語言調動學生感官,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師交代高爾基創(chuàng)作此文的背景,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
3.直觀形象生動,內容豐富。
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多媒體可以促進課堂教學信息傳遞,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tǒng)揭示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大大擴充信息的傳遞量。尤其在小結課上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化零為整,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揭示給學生,形成整體認知。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體會文章語言。教材中許多名家名篇,有的語言流暢明快,有的語言生動活潑,有的語言凝練含蓄,有的語言樸實感人,有的語言富有哲理性。運用多媒體可以充分體會各種語言。如果輔之以音樂,就能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極大地優(yōu)化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實施審美教育。
語文學科包含其他學科沒法相比的美育因素,這種性質決定語文必須成為審美教育的主陣地,將多媒體教學、聲像文結合,讓語言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讓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tài),并打破教師四十分鐘的時空限制,縱觀古今,橫跨中外,能夠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創(chuàng)造一個嶄新的審美時空。
5.節(jié)奏緊,容量大。
語文課內容多,受課時的限制,教師在課堂上常常忙于板書,忙于講解,結果只是完成了基礎知識的傳授,談不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多媒體演示教學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儲存于電腦中的板書、圖像、影視音樂等信息,不僅省出了板書時間,而且加深了學生的理解,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知識容量增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jié)奏。
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弊端
1.課件統(tǒng)治課堂,教師不能因材施教,師生難以交流情感。
多媒體課件都是預先制作好的,很難臨時變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據課件的情況,把學生的思路硬往課件的模式中“拽”,事實上是課件統(tǒng)治了課堂。課件統(tǒng)治課堂,人性化的師生交往被冷冰冰的人機交往取代,嚴重妨礙了師生課堂情感的互動。“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僅僅是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接受自己傳授的知識,而是在于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時能夠成功地調控課堂情緒和氣氛,激活思維的火花,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靈感迸發(fā)。讓學生領悟語言藝術的魅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不能僅靠教學技巧和現代化的教學武器,更有賴于教師牽引學生靈魂行走于字里行間,流連于墨韻書香,這樣,才會取得真實閱讀的效果,獲得啟迪智慧滋補精神的營養(yǎng)。多媒體語文教學是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對最古老語言文字的挑戰(zhàn)。在這種最古老語言文字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雖然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但無法代替語文教學本身。我們應盡可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絕不能用屏幕、畫面代替文學意境。
2.喧賓奪主。
多媒體教學如果只是黑板和教科書的搬家,由“人灌”改為“機灌”,是嚴重違背教學宗旨的。在語文教學中,文字提供的空間遠遠大于直觀。僅僅采用直觀手段組織教學,對學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是一種極大的限制。多媒體在教學匯總永遠只能處于輔助位置,它的一切設計都應為教學服務,而不能代替教學。
3.雜亂無章。
無再現性、紛雜地顯示教學內容只會導致學生頭腦中堆砌一大堆材料,而無法在稍縱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線索,也就不可能從這種學習中獲得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無法形成整體全面的概念,學習效率自然不高。
4.不留“白”。
中國美術作品非常講究布“白”,藝術的高層境界不僅在形似神似上,而且在這布“白”中——留下可供人遐想、揣摩探究的空間。多媒體語文教學同樣要注意布“白”——留給學生消化、思考、想象、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這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多媒體的內容選擇一定要適度,教學密度適量。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對不利于達到教學目標的媒體要忍痛割愛,給學生思考留下足夠的空間,因為思考才是更重要的。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們應揚長避短,使古老的學科在先進科技的幫助下再次煥發(fā)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