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輝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發生顯著變化。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思想品德課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摒棄舊的教育觀念,讓思品課堂摘掉枯燥、乏味、說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這一目標邁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讓思品課堂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談談自己的認識。
1.受學生歡迎的思品課堂應該是情感化的課堂
索利特爾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學》中說:“無論何時何地,對學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認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勵,他們也會給我們多一分的驚喜!”我想這就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情感的交流,這種交流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才會出現。由于這種交流,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態度、方式和情感了解學生、關注學生。例如: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常常板著臉批評、數落學生,使自己和學生間產生距離感,互相無法靠近。現在我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微笑的表情激勵、感染學生,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除了此種交流,我還在不同的情境下給學生送去不同的眼神:當發現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目光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膽怯、畏縮時,用目光鼓勵、支持;當學生犯錯誤時,目光嚴厲而誠懇;當學生有所進步時,換成贊許、信任的目光。特別是對一些后進生不用鄙視、厭惡、輕蔑的目光對待他們,以免損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而用一種期待、信任的目光,讓他們看到希望、增添力量。我從中也感悟到:現在的學生有鮮明的個性,豐富的情感,他們需要理解,需要宣泄,需要溝通。把課堂看做情感交流的場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發學生說真話,培養學生強烈的愛憎、好惡之情,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索真理、積極向上的欲望,是教師神圣的使命。此外,教師在上課時微小的動作也能消除與學生間的距離。如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后,我不是站在講臺冷眼旁觀,而是來到他們各小組,認真聽,參與其中,必要時在組內發言;看到學生開小差,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頭,暗示其改正;上課與學生談話時,上身略微前傾。這些讓學生知道老師是真心真意地對待他們的,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2.新課導入生活化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獲得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接收知識信息達到最佳效果;還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集中學習,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所以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3.上課堅持“順學而導”
以“以學定教”的目標預設為藍本,實施課堂教學,“順學而導”是關鍵。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漸進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在學生從“未知”到“知”、“不會”到“會”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滿足學生一般性的“知”和“會”,還要善于挖掘隱藏在顯性知識背后的一些隱性知識。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需要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的學科,案例分析與案例教學是思想品德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開發、捕捉教材和現實生活中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因素,發現案例中新的價值、新的意義,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的重要資源,改變過去圍繞教材知識說教的模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教師一定要抓住機會“順學而導”。千萬不要以各種原因為借口,從而導致大量有價值的生成性教育資源最后被忽略。在現今的思品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已被大多數教師認同。然而,對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是教師和教材直接給予的,而是在體驗感悟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來的。因此,思品教師應千方百計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怎知”,順應學生的思維而導。
4.應用信息技術
隨著社會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引進數字化信息技術必定有助于教師對思品課教育資源的整合和教師自身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
當然,教師認清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無疑是用好數字化信息技術的關鍵。換句話說,只有在實踐中把握好數字化信息技術對學科切入點,才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抓住思品課的要素,凸顯它的時代精神,并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把握相關技術,從而讓自己在思品課教學上勇于創新、不斷突破、富有建樹。
以前,每當我看到學生對思品課的學習態度不如其他學科好時,都會將其歸于思品課的宿命,總覺得思品課固有的道德說教狀況很難徹底改變,而學生又怎么可能對大道理有興趣呢?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出和教改的不斷深入,尤其是自從在思品課教學中開始引進數字化信息技術,我看到了改善思品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希望。而眼下數字化信息技術在思品課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更讓我對思品課教學的發展前景感到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市場推出的教學軟件已經在技術上為一些設計優秀的思品課母本構筑了令人欣喜的展示平臺,一些原本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缺乏的拓展性教育素材和技術,如:大型圖片、視頻資料、便捷的轉接功能等,經過教師的有機整合并做成課件,使得思品課課堂教學煥發了勃勃生機,讓學生得到了寓教于樂的輕松體驗,更為學生在學習上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創造了有利條件,對確保思品課的德育主導地位和促進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由此可見,思品課教師將數字化信息技術與自己的日常教學進行整合,無疑是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現實要求和現代學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