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凡



隨著10月5日蘇富比在香港會展中心敲響秋季拍賣第一槌,內地多家拍賣行也相繼舉槌,2012年秋拍拉開大幕。相對于春拍時香港蘇富比有2.786億港元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與1.127億港元的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龍”圖高足縊支撐場面。今年秋拍只有一對清乾隆黃地洋彩“福壽連綿”圖綬帶葫蘆扃瓶獨撐局面,突破億元大關,過千萬的拍品也只有17件。雖然2012年的秋拍尚未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但從數家拍賣行已經顯示的結果來看,今年的秋拍重量級精品相應減少,高價作品不多,市場熱度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價位的作品,藝術家作品平均價格大部分也均在降低。延續春拍的趨勢,炒買資金進一步離場,整體購買力甚為理性,使得部分以前只看不買的藏家也重新開始購買。
10月5-10日為期6天的拍賣中,蘇富比共計推出14個專場,拍品總數再創新高,繼2011年春3738件的最高上拍總數紀錄以來,本季拍品上拍共計3620件拍品,成交數量也高達3155件,總成交率為87.15%,基本與春拍持平??偝山活~為20.45億港元,較今年春拍減少4.2億港元。從最終的拍賣結果上看,蘇富比中國書畫專場部分成交較為穩定;瓷器市場盡管精品數量有所萎縮但拍品質量更為優異,在成交數量創近年首低的情況下,成交總額依然不減。而當代藝術遭遇滑鐵盧,場面較為冷清,成交幾近見底。
2012秋季蘇富比中國書畫拍賣會總成交額為4.15億港元,當場10件成交價最高藝術品全部被亞洲藏家購得。但是在成交TOP10中,并沒有突破5000萬港元大關的藝術精品。在本次的拍賣中,張大千共有30件拍品上拍,可謂是本場拍賣出現次數最多的藝術家。雖然此前最被看好、估價最高的張大千的《擬唐人秋郊攬轡圖》,因作品歸屬問題引起爭議被意外撤拍。但其在1968年書畫合璧的作品《瑞士奇峰》和《行書詩》與傅抱石的《春詞》都以2300萬港元成為書畫拍賣場上的最高成交拍品(拍品介紹詳見本期“拍場快遞”)。其中傅抱石作品《春詞》從400萬港元起拍,現場藏家經過幾輪競價,最終以2306萬港元落槌。本次上拍的傅濡作品共有15件,數量比往年多很多,而且全數拍出,其中《詩意畫境冊》更拍出了386萬港元。
從蘇富比拍品數量的設置上看,傳統的書畫類和瓷雜類的精品數量相對減少,尤其是瓷器工藝品類創近三年來首低,但四個專場、總共237件拍品,共拍出143件精品、6.18億港元的佳績,盡管有小幅度的縮減,但亦占蘇富比此季秋拍總額的30.22%,從成交總額及市場份額來看依然是蘇富比的領頭軍。其中“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總成交額近3.78億港元,成交率達63.82%,高于春拍的51.96%近12個百分點,繼2011年春拍以后再創新高。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乾隆一對黃地洋彩“福壽連綿”圖綬帶葫蘆扁瓶估價為4000萬-6000萬港元(510萬-770萬美元)。扁瓶以2400萬元港元起拍,共有三位競標者參與競投,三人互相較勁,叫價情況非常激烈緊湊,致使場內多名競投者甚至未能中途加入。直至4200萬港元開始,一位電話競投者與一位場內競投者爭持不下,經過27口叫價后,最終由電話競投者以9500萬港元成功投得,加上傭金以11.0706億港元的成交價抱得寶瓶歸。這對扁瓶原屬酵母制造業大亨后人Christian Holmes夫人(1871—1941)珍藏。扁瓶取葫蘆之形,流麗悅目,滿繪祥瑞紋飾,寓意福壽連綿,華彩繽紛。各色彩料迭施,深淺對比恰宜,輔以精妙構圖,足見藝匠巧思絕技。對瓶雅致細膩,紋樣吉祥,最宜獻呈圣上皇室作壽辰或大婚賀禮。其次引人矚目的還有7010萬港元成交的清乾隆18世紀初張照的《張照書韓愈石鼓歌》卷,3538萬港元成交的清乾隆爐鈞釉地金醬彩浮雕“夔龍拱福”圖仿古銅式雙耳瓶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敦樸涵芳:胡惠春舊藏清代單色御瓷”推出的12件拍品悉數成交,其中一對清乾隆松石綠釉浮雕纏枝蓮紋石榴尊以2306萬港元成交,一件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葫蘆尊以1163.6萬港元成交。另一方面,已經連續第四次舉槌的“玫茵堂:重要中國御瓷選萃”本次拍場表現一般,無一拍品過千萬。
相較于書畫與瓷器的平穩表現,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拍賣的慘淡結果被中國當代藝術獨立策展人顧振清喻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黑色星期天”。全場只有兩張作品破千萬:最高成交價來自以2082萬港元成交的張曉剛1993年作品《天安門1號》。但是這個“冠軍”的價格,距離張曉剛最高成交價Top10的第10位還差300多萬港元。劉煒算是蘇富比拍場的一個焦點,他1992年的作品,當中曾參展199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革命家庭系列:晚宴》以1746萬港元開創了自己作品價格的新紀錄。而拍賣前備受關注的方力鈞《失樂園》卻慘遭流拍。其他當代藝術的領軍人士,如岳敏君、曾梵志等藝術家作品的成交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不過即使是價格已經出現低位,一些藏家在現場表示依舊沒能如期“撈底”,這也證明市場至今還沒到“最壞”的時刻。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結果還需等秋拍完畢后才能“蓋棺論定”。
嘉德香港的首拍與蘇富比在10月8日同日開拍,進行了“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及“觀華——明清古典家具及庭院陳設精品”,呈獻319余件中國書畫佳作及39件明清古典家具陳設精品,其中中國書畫部分成交286件,明清古典家具陳設精品成交37件。最終,“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專場總成交3.54億港元,接近拍前估價的三倍。
拍前即為焦點的日本著名中國現代書畫收藏家須磨彌吉郎收藏的齊白石1922年設色紙本《山水圖冊》,以4600萬港元奪得全場頭籌。這幅齊白石作品為已故日本著名中國現代書畫收藏家須磨彌吉郎收藏,1922年是白石老人“衰年變法”的關鍵時刻的作品,變革十分明顯,與同時期的花烏畫相比更加成熟,已經初步完成了齊白石在山水畫史上由“小寫意”到“大寫意”的歷史性飛躍。其他重要作品:徐悲鴻1936年作品《松鷹圖》以2127.5萬港元成交(拍品介紹詳見本期“拍場快遞”),任頤尺幅巨大的作品《花鳥四條屏》以1725萬港元拍出。古代書畫部分王鑒《仿董文敏青綠山水》以1725萬港元被競得,李可染《雨后斜陽》以1610萬港元高價成交,王翠《惜竹愛松圖》以1495萬港元成交,傅抱石《試茗圖》以1322.5萬港元成交。
“觀華——明清古典家具及庭院陳設精品”專場總成交額達1.01億港元,重點拍品均超過估價成交。其中,“明晚期黃花梨獨板雕靈芝嵌寶大翹頭案”以1035萬港元折桂?!扒迩∽咸大埣y多寶閣成對”以690萬港元成交,“明末清初黃花梨夾頭榫圓腿大畫案”以678.5萬港元成交。庭院陳設精品部分受到眾多藏家青睞,“明末清初漢白玉浮雕花烏紋須彌座成對”以230萬港元高價成交:此外,“清早期黃花梨雕龍紋有屜帶托泥翹頭炕案”以632.5萬港元成交,“明晚期漢白玉浮雕花鳥紋大盆”以149.5萬港元成交。
由于有了捧場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這兩場拍賣的結果可謂說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而且嘉德方面也表示,由于時間緊湊,該專場也算不上什么特色,有點像春秋兩次大拍中常設的“四海藏珍”專場,只是大部分為市場新鮮貨,首次露面拍場。
緊接蘇富比和嘉德香港,10月11日,廣州華藝國際2012年秋拍圓滿收槌。包括“翡翠珠寶”“極品名釀”、“晉文齋清瓷珍賞私人收藏集萃”、“古董珍玩”、“嶺南名家書畫”、“中國書畫”及“當代學院精神”七個專場在內的1200余件藝術品上拍,總成交額超過2.7億元,總成交率為63%??偝山活~較夏拍時的2.558億元有所回升。
其中,“中國書畫”專場收獲9622萬元,成交率為74%,較夏拍時的68.25%略升了6個百分點。張大千1946年作品《秋山圖》以1058萬元的高價成交,成為該場的“標王”。此外,張大千另一幅1946年作品《秋林游屐圖》以598萬元成交,王翚1710年作《嵩山草堂圖》拍出460萬元。在“嶺南名家書畫”專場,林風眠《仕女鏡框》以460萬元的價格成交。從拍賣現場所見,有兩位藏家為了爭奪此作品而競相舉牌,使得價格一路走高,最終鎖定460萬元。另一位嶺南名家賴少其1980年作品《梅花》成交價格為322萬元,關山月《春梅圖》與《紅梅》分別以2645萬元和241.5萬元成交。
“古董珍玩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收獲1722萬元,其中,“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賞瓶”以230萬元的價格成交。“當代學院精神”取得了5483萬元的成交額,龍力游2011年作品《寒冷十月》、艾軒1997年作品《風從安曲吹過》、張祖英2006年作品《鐵匠阿米爾》分別以897萬元、667萬元和460萬元成交。
但是從今年夏拍到秋拍都能發現,今年夏秋二拍的總成交額不及去年的冬拍。去年冬拍,華藝國際總成交額逾6億元,主要原因是出現了眾多過千萬成交的拍品,包括3320萬元成交的明末清初新安畫派漸江的《秋山雙瀑圖》,2070萬元的吳冠中《憶印度尼西亞野生動物園》,1610萬元的張大干《行舟圖》和1610萬元的吳冠中《故鄉葦塘》。過千萬元成交主要集中在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嶺南名家書畫及成韶齋藏書畫四大專場,前三個專場的總成交額已達3億元以上,近現代書畫總成交額比例最大,為1.78億元。但是反觀今年兩場拍賣,過千萬的作品寥寥可數,如夏拍時的最高成交價是1725萬元的王時敏《溪山雨意》,其次即為609.5萬元的楊飛云《雙項鏈》,“冠亞軍”差價達到了1100萬元。
而其他已經完成2012秋拍的還有北京長風拍賣,其中世家元氣(第六輯)華人重要藏家藏中國書畫及美術文獻專場成交額為7789.30萬元,成交率87.89%;中國書畫專場成交額為3002.42萬元,成交率41.84%;文人瓷繪及瓷雜文玩專場成交額為88.15萬元,成交率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