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家政府而言,公益廣告是其進行國家管理和社會引導的有力渠道之一。目前在我國公益廣告的國家認同構建中,主要使用了三種方法。
一是集體記憶的喚醒。由記憶構成的豐富的精神遺產與想生活在一起的共識、愿望以及繼續珍惜其共同遺產的意志,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凝聚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國家的起源、特征、價值觀念、文化傳統、國土范圍、國家英雄、先進典型等歷史資源的匯聚,能夠塑造現實中人們共同生活的意志和愿望,完成對國家的認同。
二是傳統文化的再造。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分國與國之間不同的重要因素。傳統文化與集體記憶的區別在于,集體記憶在國家認同中的作用是設計對過去的重新構建,而傳統文化則是現實生活中的共同經驗;集體記憶涉及歷史的真實與選擇,傳統文化涉及文化的凝固與流動;集體記憶更多地體現時間性,傳統文化更多地體現空間性。
三是他者塑造的反利用。“他者”是后殖民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與“本土”這一概念形成對應。集體記憶和傳統文化在國際性事件的傳播中更能對國家認同構建起促進作用,實際上就是“本我”和“他者”的區別。他者的存在對于國家認同的意義:第一,通過界定他者來界定自身;第二,通過構建他者來強化同一性;第三,通過互為他者來進行跨文化傳播及國際交流和溝通。
(方媛文,摘自2012年第8期《新聞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