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云
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11-0037-01
由于新城疫疫苗的普遍使用和推廣,典型新城疫在蛋雞群中已無大的流行。但是,蛋雞非典型新城疫在國內許多蛋雞場仍不斷發生,給我國蛋雞業造成巨大損失。蛋雞非典型新城疫的發病原因有以下幾種:①雞場野毒污染嚴重。雞場環境被病原微生物嚴重污染,導致雞群感染非典型新城疫。②飼養管理不當。如在用新城疫疫苗滴鼻、點眼、飲水或氣霧免疫后,馬上進行帶雞消毒。③疫苗本身的原因。養殖戶平時使用的活疫苗,一般要經過2~3個中間商,運輸途徑和保存方法不正確,導致疫苗反復凍融,造成免疫效果下降。④疾病原因。大部分養殖戶會根據傳統的經驗定期對雞群進行免疫接種,往往不考慮雞群的健康狀況,有時會在雞群處于非健康的狀態下進行免疫接種,造成更大的應激,導致免疫效果差,甚至免疫失敗。
2011年9月20日,筆者接到某養殖戶的求助電話,稱其飼養的蛋雞采食量急劇下降,且死亡率較高。通過臨床癥狀觀察、剖檢病雞及實驗室診斷,確診該雞群為非典型新城疫與壞死性腸炎混合感染,經過4 d的藥物治療,雞群基本恢復正常。現將診斷過程報告如下。
1基本情況
該養殖戶的養殖場地位于河南省唐河縣城郊,剛剛加入養殖隊伍,投資規模為6 000羽,網上育雛,暫無技術支持。從2011年9月3日開始蛋雞排紅色糞便,養殖戶自行用磺胺氯吡嗪鈉進行治療,效果不理想。隨后雞群生長緩慢,采食量下降并出現死亡。雞群表現為精神萎靡,縮頭閉眼,排黃綠色、黃褐色、黑褐色稀薄糞便。
2剖檢變化
共剖檢病死雞12只,主要病理變化如下:病死雞盲腸充氣、變薄,盲腸扁桃體顯著腫大、出血,泄殖腔黏膜出血,小腸腫大,腸道表面變灰,心臟、肝臟、腎臟無特殊病理變化,上呼吸道無炎癥。
3實驗室診斷
無菌采取新鮮病死雞肝臟,無菌劃線接種于營養瓊脂平板,37℃恒溫培養24 h后取出觀察,無菌落長出。隨機抽取發病蛋雞血液16份,離心,取上清進行新城疫抗體檢測,結果發現新城疫抗體離散度較大,且大部分未達到保護值。
結合病雞小腸腫大、腸道表面有潰爛及壞死灶,確診該雞群混合感染非典型新城疫病毒及壞死性腸炎。
4治療措施
降低飼養密度,加強通風,降低舍內濕度。用魚肝油拌料,300 g/t,連用10~15 d。菌毒雙克(諾氟沙星、鹽酸小檗堿預混劑)飲水,1次/d,中午使用,連續使用4 d。銀牌腸炎消(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飲水,1次/d,下午使用,連續使用4 d。肝腎速康拌料,使用至雞群完全康復。(以上藥物均按說明書劑量使用)
4d后電話回訪,雞群精神狀況好轉,采食量已基本恢復。筆者建議其在停藥3d后,用正規廠家生產的新城疫疫苗(滅活疫苗和活疫苗同時使用)進行免疫接種,以提高抗體整齊度,確保雞群健康穩定。
5體會
(1)該養殖戶共飼養蛋雞6 000羽,采用網上育雛,但育雛面積只有300m2,飼養密度過大,環境衛生不良,為壞死性腸炎的感染創造了條件。
(2)育雛室窗戶設計不合理。窗戶過小且較高,通風不良,雞舍空氣質量差。
(3)雞舍糞便清理不徹底。雞舍采用人工清糞,主要靠水沖洗,一周僅清理一次,導致雞舍氨氣濃度過高,球蟲感染屢治不斷,造成免疫抑制,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4)雞場管理不當。因該養雞場業主有其他的業務發展,較少到養殖場查看,全靠聘請的工人管理,但是飼養工人文化程度較低,不具備專業的養殖知識,對雞群管理不到位,免疫操作不正規,造成部分雞群免疫不到位,抗體不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