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芳 韓麗紅 邢少姬
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應用性學科。實驗教學建設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課程整體的教學質量。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偏重于知識傳授,輕啟發式和創新性的培養。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和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我們應著手培養實踐能力強,有創新意識和科研探究能力的綜合性服務人才模式,實驗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 明確實驗教學目的
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實驗教學目的:指導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科學作風,通過實驗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踐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①實驗教學改革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綜合應用各種實驗技術原理與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近幾年,我院大力加強實驗教學改革,成立了醫學檢驗實驗中心,加強軟件、硬件建設,購置了先進儀器設備,實現了人員、資源優化分配,為實現“知識、能力、創新”綜合培養的教學目標和推動實驗教學改革打下基礎。
2 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2.1 優化實驗配置體制
成立中心實驗室(或機能實驗室)可避免造成重復建設和資金浪費,最大限度發揮儀器利用率,并能實現優化組合,資源共享,為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創造了實驗環境保障。
2.2 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實驗項目和實驗室課程的設計由中心實驗室和教研室共同配合,既保證了實驗與理論相結合,又保障了綜合性實驗的順利開設。實驗項目分為:驗證性(技能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三大類。一般每類實驗項目不少于1/3,有條件的實驗室應盡可能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
2.3 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
2.3.1 加強知識結構的系統性
傳統的實驗教學中驗證性實驗項目占多數,每項實驗一般只針對一種檢測項目,應用一種實驗方法,一臺儀器,教師著重介紹實驗原理、步驟、注意事項和臨床意義。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機械地完成每個實驗步驟,得出驗證性的實驗結果,實驗中出現問題也比較少,學生完成實驗比較順利,缺乏思考和分析,實驗操作缺乏創造性和知識的深化,造成學生對實驗課程不感興趣。臨床各種疾病的發病機制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包括蛋白質、葡萄糖、脂肪、酶、電解質等方面的檢測,一個疾病的臨床診斷往往需要幾個項目的優化組合,一個指標的檢測也不只涉及一種疾病、一種方法。所以,設計的綜合性實驗應充分挖掘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結構,全面培養學生應用基礎理論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2 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
實驗教學是將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基本動手操作能力,更要全面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創新思維的能力。在開設的綜合病例分析實驗中,我們選擇了幾個臨床典型病例,如肝硬化、糖尿病、心肌炎病例,課前讓學生先根據提供的病人、病史和各種檢測項目結果查閱資料,判斷患者的可能患病類型,診斷依據,還需申請哪些檢測項目等對疾病的確診有所幫助等,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舉一反三,很好地激發學生分析、思考能力,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和培養綜合分析、創新思維有很好的作用。
2.3.3 體現臨床檢驗新技術
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的發展豐富了臨床生化檢驗新局面,當代臨床生化檢驗技術不斷地融合了分子生物學檢驗新技術、現代免疫學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等。根據我院實際,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開設“PCR-RFLP技術分析ApoE基因多態性”綜合性實驗,要求學生提取人白細胞DNA,PCR擴增DNA目的片段,HhaI內切目的基因,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等,讓學生實踐分子生物學相關基礎技術。通過分子生物學實驗的選擇體現了現代臨床生化檢驗技術新發展,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激發了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②臨床生化檢驗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與臨床聯系緊密。因此,作為一名醫學檢驗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基礎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除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豐富教學經驗外,還要經常深入臨床,了解關注學科動態發展,一方面建議老師經常到附屬醫院檢驗科、臨床其它科室進行進修交流,加強檢驗與臨床的聯系,變向思維避免脫離臨床、授課乏味的現象。另一方面,要更新現代教育思想與觀念,學習現代教學方法與手段,③搞活課堂;并不斷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學,帶動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科研興趣。
4 注重學生技能培養
4.1 注重基本操作技能訓練
正確的實驗基本技能操作是實驗質量的保證,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是以后工作和科研的保障。在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包括基本實驗操作手法,基本儀器操作、維護以及基本自我防護意識等。教師應在實驗前、中、后做好指導培訓。
4.2 合理優化實驗環節
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各環節需要有計劃、有組織。實驗前準備工作,包括試劑材料的配置、儀器的校準要求學生參與;學生應對實驗內容提前預習, 教師課堂可提問引發思考。實驗過程中有秩序安排實驗順序并加強指導,保證人人動手,隨時糾正錯誤和解答疑問。注重分析實驗結果,實驗結束前,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總結、分析討論,課后認真批改實驗報告。
5 建立嚴格完善的實驗技能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實驗技能考核方案,嚴格考試制度,全面考核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轉變“重理論,輕實驗”思想,把實驗技能成績按一定比例納入總成績。
注釋
①鄭鐵生主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實驗指導.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8.
②李淑艷,高涵,馮麗等.新時期臨床生化及生化檢驗教學改革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22):2769-2770.
③柴紅艷,周新,鄭芳等.臨床生化檢驗綜合性實驗開設的初探[J].檢驗醫學教育,2007.14(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