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 栗曉文
裝飾藝術設計,也稱環境藝術設計。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在傳統教育觀念與體制的束縛和影響下,裝飾藝術設計教育通常重在傳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表現技能,它沒能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求。在此認識基礎上,我們迫切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學生還必須要有寬泛的知識面和較深的文化素養。要達到這個目的,進行實踐教學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1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
(1)教學體系落后,課程設計需要進行全新的改革。現有的教學體系,偏重理論和技能的培養而切斷了與實踐的聯系,課程設計方面多是照搬美術院校的專業課程設計或是模仿建筑學的理工科培養方案,不能真正從裝飾藝術設計的專業需求出發,有待進行全新的改革。
(2)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設計思維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多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封閉式”課堂教學。以基礎知識的講解和技能訓練為主導,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由探索的學習興趣,形成被動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也切斷了與實踐的聯系,造成很多同學不知“設計”為何物,只會單純的繪圖或進行造型設計,而對實際工程中涉及的材料、尺寸、工藝構造等知之甚少,做出的設計偏離現實或空洞無物。
(3)教學資源不足,不能夠滿足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多元化教學需求。對于裝飾藝術專業的教學來講,所需硬件設施并不只是制圖教室和機房。在我國近些年的本科評估體系中一再強調“實驗室制度建設”,但是目前在國內高校實驗室資源不足仍然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國設計類專業學生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4)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新角色面臨著挑戰。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教育史上尚屬新興的專業,專業教師匱乏。從師資結構上來看,教師隊伍總數偏少,年齡結構偏小,且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從一所校園邁進另一所校園從事教師職業,缺乏實踐經驗,在指導、示范、教會學生專業技能方面自然欠缺。所以在實踐教學改革中,專業教師必然面臨著新的挑戰。
(5)社會上沒有公認的科學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和設計師職業資格制度。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個行業和學科,尤其是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產業,在我國還沒有公認的科學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更沒有相應的系統學科理論建設,沒有建立起裝飾藝術設計師職業資格制度。這一現狀勢必影響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和制定。
2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2.1 對于優化教學體系、形成特色教學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就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開設的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來講,其運作基本都是照搬文科院校或專業美院的專業科目和課程,課程設計方面并沒有很好的滿足專業需求,一般課程設計有基礎課、專業課和專題設計課程組成。常見的問題一般有基礎課與專業課脫節、專業理論課與專題設計的實踐課不能結合、表現技法與設計思維不能轉化、素質拓展課程貧乏等方面。因此,在以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為指導的實 (下轉第64頁)(上接第47頁)踐教學研究中,裝飾藝術設計課程設置方面要盡量彌補此類不足,同時也能顯示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2.2 對創新教學思維、改革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目前,我國的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和教學狀況單一化,多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與虛擬課題設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表現輕設計、重結果輕過程。殊不知設計必須與社會經濟、文化、科技和時代的發展相結合,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所以,設計必須強調創新、教育必須與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做出優秀的教育成果。
2.3 優化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辦學效益
組建裝飾設計研究所,骨干成員由教師團隊組成,對內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對外承接裝飾設計及施工業務。一方面,研究所可以作為學生的實踐、實訓基地存在,讓學生參與到項目中,學習從項目的分析到項目的最終實現整個過程中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通過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參與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也能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洞察新的社會文化動態,應用新材料、新工藝到方案設計中,在做研發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服務教學。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學經費不足的現狀。
2.4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效完成社會使命
目前,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普遍存在剛走出校門時很難勝任設計實踐工作的現狀,所以,我們需要在教學計劃、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革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對低年級學生采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其設計思維,不單單拘泥于技法表現的效果。對高年級學生,通過一定的考評辦法可以進入裝飾設計研究所,在畢業前熟悉裝飾設計流程,并了解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同時練習溝通和協調能力,具備獨立承擔設計任務的能力和職業素養,這也就是我們為社會培養的合格人才。
3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進行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首先要針對其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對規范和調整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結構、優化整合傳統課題進行詳細分析,構建靈活寬泛的學生自主選課制度,探討素質拓展課程的可行性以及畢業設計課程改革的可實施性。研究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針對其設計類專業的特殊性,采用問題式、啟發式教學,通過參觀、考察、調研、訪問、組隊、模擬項目等多種教學手段,達到開拓學生創新思維、建立“設計”理念、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重視教學資源的配備和利用,建立裝飾藝術設計實訓室,主要包括專業制圖室、專業模型室和裝飾設計研究所,讓學生在不同階段接受不同程度的實踐教育,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專業交互和經驗傳授,從多方面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使之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可推廣性。
通過綜合的理論分析與可行性研究,建立一套更加適應專業發展需求的實踐教學模式,從課程結構、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題設計及考核標準等多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使教學與實踐一體化,創造一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的實踐環境,在實踐教學方面做出專業特色。培養出真正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裝飾設計人才,服務于國家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