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
1 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第一,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相互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民主離不開法制,法制也離不開民主。任何離開了民主的法制都不可能實現法制,任何離開法制的民主也不能實現民主。他們是互為前提而存在的。具體體現為:第一,社會主義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有了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明確社會主義法制的方向。離開了社會主義民主,就不可能制定出代表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社會主義法制是民主的法制。第二,社會主義法制是實現民主的保障。社會主義法制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國家的一切政策都由法律保障實施,而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要實現的目標,社會主義法制確認民主權利的范圍,確認民主權利行使的原則和程序,保障民主的順利實現。
第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相互滲透,民主中蘊含法制精神,法制中包含民主制度。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相互滲透的關系具體體現在原則、內容和程序三個方面。第一,原則上的相互滲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很好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之間相互滲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內涵是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平等地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存在任何法律之外的特權。它既作為我國法制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一項政治制度 。第二,內容上的相互滲透。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在某些內容上是相互交織的。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民主,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享有人身、言論、通信、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等民主權利和政治自由,而這些權利也恰恰是憲法規定的人民的基本政治權利和自由。第三,程序上的相互滲透。民主的程序要靠法律確認和保障。沒有法定的程度,民主很難進行。同樣,民主也貫穿整個法制系統。如立法民主、司法民主、執法民主以及守法民主。沒有民主,法制便會失去權威,也便失去了效力。
第三,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相互制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社會主義民主對法制的制約。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所決定的。鄧小平曾經說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當然也就沒有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主義法制必須體現民主的原則。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社會主義法制必須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以“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為根本出發點。民主原則必須貫穿法制的整個過程,一切違背民主的立法、司法。執法、守法活動都必須予以取締。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制對民主的制約。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開展。公民在行使民主權利的過程中不得超出法律的限度。我國《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中國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社會主義法制對人們的民主權利和自由作出了具體的要求,明確地告訴人們:哪些行為是法律允許的,哪些行為是法律禁止的,給人們提供了一套標準的行為模式。
2 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化
鄧小平說:“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對于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化,鄧小平提出了明確的理論策略。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化的根本保證。鄧小平說:“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領導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由黨的先進性決定的。鄧小平多次談過民主法制化建設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化建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下轉第113頁)(上接第79頁)需要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
第二,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的法律系統是建設民主法制化的前提。首先,強化立法工作。制定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法律、法規。其次,強化執法工作。在執法活動中,必須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最后,強化司法工作,確保司法權獨立行使,在司法活動中體現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第三,培養公民的民主意識。我國要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民主國家,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推動民主進程的基本動力,因此培養公民的民主意識對于民主建設有積極意義。鄧小平說:“我們過去對民主宣傳得不夠,實行得不夠,制度上有許多不完善,因此,繼續努力發揚民主,是我們全黨今后一個長時期的堅定不移的目標。”通過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使人民群眾能夠切實體會到憲法法律所規定的民主權利,是真實的民主權利。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識就是要培養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平等意識以及法制意識。
3 實現社會主義法制民主化
社會主義法制民主化主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個方面來實現。
第一,實現立法民主。民主立法既要體現在立法內容上的民主,也要體現立法程序的民主。內容上的民主,就是要把立法為民的宗旨貫徹到法律法規中。程序上民主,增強立法主體的民主性,擴大公眾參與立法,制定的法律法規要公之于眾。
第二,實現執法民主。執法民主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在實施法律過程中的民主。實現執法民主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合理合法行政,最大限度地為人民提供方便。政務公開是實現執法民主的一條有效形式。
第三,實現司法民主。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體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個方面。實現司法主體民主可以通過人民直接參與司法,例如人民陪審員制度,或者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產生司法人員。通過司法公開制度實現司法程序民主。
第四,實現守法民主。守法民主在我國憲法中有明顯地體現。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組織和全體公民都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權。
總之,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是辯證統一不可分離的整體。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存在與發展;沒有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主義民主也將變得不切實際。因此,“在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同時,還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民主必須在法制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則運行,并在法制的軌道上發展。民主必須受法律的規范和約束,必須服從法律的權威。法制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凝聚、引導和規范民主的力量,反映民主發展的要求,把黨和人民治國理政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等環節全面地納入法制的調整范圍,以法制規范民主,以法制推進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