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甲公司(發包方)和乙公司(承包方)于2005年8月簽訂了一份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由乙公司負責甲公司的建筑施工工程,該工程于2006年10月通過了質量驗收。根據乙公司的工程結算報告,工程價款為600萬元,但甲公司僅支付300萬元,扣除保證金之后,仍有150萬元工程款尚未支付,為此乙公司對甲公司提起訴訟。此時,甲公司辯稱,乙公司的施工工程并未按照簽訂合約時雙方約定的工程期限內完成,要求乙公司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以此來對抗乙公司請求的工程款支付。但乙公司則針對甲公司的反訴稱其并未有延誤工期的行為,其在合同約定的施工節點進行施工,雖然施工期間有根據甲公司的要求進行返工和修理的情形發生,但并不能因此而認定其有延誤工期的違約行為,甲公司的拒付剩余工程款的抗辯不成立。究竟乙公司所稱的根據甲公司要求的返工和修理行為是否屬于工程延期?工程延期又該如何認定?甲公司能否以乙公司的工程延期作為拒付或減付工程款的依據?
在現實的建筑行業中,工程款支付和工期延誤兩個問題經常交織在一起,所以筆者講在本文中將兩者結合到一起來加以評析。
1 工程延期的確定方式及延期原因
要討論發包方能否以承包方工期延誤為由拒付或者減付工程款,首先要弄清的就是如何確定是否工期延期,以及造成工期延誤的原因。
1.1 工期延期的確定方式
現實中往往出現合同雙方當事人對于承包方的工程是否延期有不同意見,但工程是否延期又直接關系到雙方當事人的責任認定。筆者認為,首先是根據合同有關工期的約定,確定施工工期,再根據會議紀要、開工通知、工程簽證、施工監理日記、工程來往信函等來確認工期是否延期。
1.2 可能造成工程延期的原因
(1)因發包人過錯而導致的工期延誤。如:A.對隱蔽工程不及時驗收而導致的工期延誤;B.不及時支付預付款、工程進度款而導致承包人無資金施工的工期延誤;C.對分段工程不及時驗收而導致的工期延誤;D.不及時提供建筑材料、設備、場地、資金等導致的工期延誤。
(2)因施工人過錯而導致的工期延誤。如:A.建筑工程質量不合格而返工等所導致的工期延誤;B.因施工人人手不夠而導致的工期延誤;C.其他因施工人原因而導致的工期延誤。
(3)其它原因所導致的工期延誤。如:A.鑒定所導致的工期延誤;B.工程量增加、設計變更所導致的工期延誤;C.不可抗力所導致的工期延誤;D.意外事件導致的工期延誤;E.第三人原因所導致的工期延誤。
2 工期延誤的責任認定
關于工期延誤的責任認定的問題,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下轉第147頁)(上接第98頁)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中對其作出了相關規定。
(1)發包人承擔責任的規定。《合同法》第二百七十八條 “隱蔽工程在隱蔽以前,承包人應當通知發包人檢查。發包人沒有及時檢查的,承包人可以順延工程日期,并有權要求賠償停工、窩工等損失。”第二百八十三條 “發包人未按照約定的時間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設備、場地、資金、技術資料的,承包人可以順延工程日期,并有權要求賠償停工、窩工等損失。”第二百八十四條 “因發包人的原因致使工程中途停建、緩建的,發包人應當采取措施彌補或者減少損失,賠償承包人因此造成的停工、窩工、倒運、機械設備調遷、材料和構件積壓等損失和實際費用。”
(2)施工人承擔責任的規定。《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條規定“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的,發包人有權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內無償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經過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后,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3)工期順延,互不承擔責任的規定。《司法解釋》 第十五條“建筑工程竣工前,當事人對工程質量發生爭議,工程質量經鑒定合格的,鑒定期間為順延工期時間。”結合工期延誤的原因以及關于責任承擔的法律規定我們可以得出,由發包人過錯而引起的工期延誤,由發包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承包人過錯而引起的工期延誤,則由承包人承擔賠償責任;由工程量增加、設計變更或者鑒定引起的工期延誤,則一般直接在合同約定的基礎上相應的順延工期,發包人和承包人互不承擔賠償責任。至于由第三人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誤,法律并未有相關規定,應當先由承包人對發包人承擔賠償責任,再由包人向第三人追償。
3 工期延誤對抗工程款支付的分析
本文在前兩個部分已經對工程延期的確定方式、延期原因以及工期延誤的責任認定進行了闡述和分析,至于工期延誤能否對抗工程款支付,筆者將在實體法和程序法中分別進行分析。
(1)實體法方面。發包人要以工期延誤來作為拒付或者減付工程款的依據,首先要能夠證明工期延誤是由承包方造成的,并說明工期延誤違反了合同約定,應承擔違約責任。同樣,如果是承包人想要以發包方的過錯導致的工期延誤為由要求發包方承擔其因工期延誤所造成的資源損失,也須出具證據證明發包方的過錯所在,如有合約規定則發包方按合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如無規定則承包方也須出具證據證明其因發包方的過錯導致的工期延誤所造成的損失。
(2)程序法方面。假如是承包人就工程款支付提起訴訟要求發包人支付工程款,而發包人欲以工期延誤為由對抗工程款的支付,則應該另行提起訴訟,而不是將其直接作為答辯來對抗,因為發包方的工程款拖欠與承包方的工程延期雖然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從訴訟法角度來講,它們畢竟是兩個法律事實,兩層法律關系,發包方應當通過反訴形式提出工期延誤的問題。
4 結語
有建筑學方面的學者經研究表明,工期延誤現象往往因為各種外在和內在的原因而導致其不可完全避免,但如果在建設施工合同履行的過程中,發包方和承包方都更謹慎更負責,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此類風險。有專家提出“在項目初期,就做好現場的勘探及設計工作,以盡量減少施工中的變更”。也有一些工程負責人認為應當“努力提高承包商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盡量減少材料、設備、勞動力方面的延誤和現場監管不力造成的延誤”。筆者認為,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在工作中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機制,加強交流與合作,出現問題及時溝通,及時處理,盡量減少工期延誤的機會,減少合同當事人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