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輝南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導致了人們在社會文化生活上的新需求。在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中,鄧小平沒有把目光僅僅留在經濟建設上,而是不失時機地提出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更需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鄧小平反復強調:首先我們在經濟建設中收獲了非常喜人的成果,成績是令人滿意的,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如果缺乏道德建設,經濟的成功是毫無意義的。道德建設的缺失,會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斑@顯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復雜性和長期性”。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第二代集體領導文化建設的特點:
首先,繼承性與時代性相統一。鄧小平闡述:“我們要在大力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鄙鐣髁x的現代化必須是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現代化的有機統一。由此經歷長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難探索,才使得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得以確立。這種全新的文化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有機統一原理的高度弘揚,是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繼承創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是以科學的世界觀武裝起來的。因此,我們黨的黨性不僅具有工人階級一般特性,而且把工人階級與現代化大生產相聯系的先進性,升華成為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把工人階級的組織紀律性和團結精神,升華成為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鋼鐵的紀律;把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集體主義的優秀品質,升華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工人階級的戰斗性、堅韌性和革命徹底性,升華成為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甚至是寶貴生命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鄧小平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理論,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闊眼界來觀察;是根據目前國內的發展特征、世界發展趨勢這一戰略制高點、以開放意識和嶄新的思維來理解現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從當代中國實際出發,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提出了新的理論思維和切實可行的措施,將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與實踐同中國的時代精神緊密在一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其次,實踐性與前瞻性的統一。從實踐基礎看,精神文明建設,不是從個人的主觀理念出發,而是依據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新需要和新特征。從實踐內容看,首先搞好物質文明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從實踐方式看,精神文明重在建設,要把建設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的黨性就是建立在中國工人階級的這些階級特性基礎上。鄧小平一再強調:精神文明建設說到底,就是人的建設,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F在,我們始終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重要目標,已經確立了“以人為本,促進社會與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科學發展觀。這二者有機統一,更能體現出鄧小平高瞻遠矚文化思想的價值。
最后,主體性和辯證性的統一。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教育,是科學和文化的主要內容,也是精神(下轉第70頁)(上接第65頁)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目的,歸結為”四有”文化素質。人類提出現代文明的理論品質,并對之進行傳承,這體現出人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與主導地位。
鄧小平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運用辯證思維,實施辯證唯物論的精神。他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好,才能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在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一基本原則的同時,要促進協調發展兩個文明建設,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同時我們應該大膽吸收和借鑒一切文明的優秀成果,但也堅決抵制腐朽思想,要將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原則和措施與抵制外國腐朽思想侵蝕相結合。
鄧小平理論,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新實踐,繼承先祖,突破陳規,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的新領域。它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將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對時代特征和總體的國際形勢做出了新的科學評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這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今天,我們提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必然繼續把重點放在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這個基本理論問題上,以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為重點,不斷推進思想解放,牢牢把握社會生活的理解和深入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基本原則,以促進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堅持“一個中心,實施和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牢牢把握和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努力完成“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任務等。這些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運和未來的基本指標,我們不能有任何的動搖。
在新形勢下,所面臨的嚴峻考驗、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時代要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在思想理論上保持先進性;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具有堅定的信念,在政治覺悟上保持先進性;推進社會發展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開拓創新、廉潔奉公和艱苦奮斗,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定實踐者。只有這樣,我們在思想意識上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分析和考慮問題,在文化建設工作上高質量地完成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