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在傳統教育學意義上,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一種教育形式,是一種藝術教育,屬于美育的范疇。它是通過音樂美的形式和內容,培養受教育者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評價美的能力,陶冶他們情操,提高道德品質。一般認為,音樂教育從教育的對象和目標劃分可以分為兩大類:學校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教育主要是學校以外的文藝單位、團體或個人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有關音樂方面的教育活動。筆者通過對蚌埠市社會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1 社會音樂教育機構缺乏統一的管理與規范
目前蚌埠市社會音樂教育的管理工作還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態。對于這種現象,各管理部門應該相互協調,針對社會音樂培訓機構的教師隊伍混亂的問題,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對授課教師進行制度化的考核。同時社會音樂教育中的學費問題也是管理與規范的。目前,從事社會音樂教育的教師的課時費是在沒有政府行為之下參照同行們的學費高低而定的,由于互相參照對比,學費有不斷上漲的趨勢,這樣就造成很多有音樂天賦、但家庭困難的學生中斷學習,這無疑是一大損失。筆者認為,對于這樣一些學生,作為社會音樂工作者應當少收或者不收學費,只要學生天賦好,就應當做一個品德好、技術好、教法好的社會音樂教育家。
2 社會音樂教育的評價體系尚未健全
目前社會音樂考級承辦機構較為分散,缺乏統一管理。其運作手法已日趨商業化,出現了為盈利而運作的苗頭,僅憑組織者的職業操守和道德自律已無法保證考級的公正性、公平性,亟待加強規范。雖然文化部頒發《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但監督管理機制還沒有建立,必須將音樂考級活動規范化,制定實施細則,使音樂考級更加公正,同時在考級過程中對曲目、考官、評審等環節,以及如何建立分級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管理和規范,體現公平公正。
3 社會音樂教育者的素質有待提高
蚌埠地區社會音樂教育師資力量還是比較薄弱。多數是在校大學生或者中小學教師,進入培訓機構時,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和教師培訓,加上社會音樂教育者的流動性比較大,因此提高社會音樂教育者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到社會音樂教育的質量。因此從事社會音樂教育的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具體的途徑可包括:(1)到高水平的學進修;(2)多閱讀相關書籍及樂譜、多聽多看各種音響、音像資料,豐富音樂知識。也要多了解其他的相關學科,包括美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學方式要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一成不變且枯燥的教學勢必造成孩子們的逆反心理。現在大部分社音樂培訓機構的教師由于教學積極性不高或自身水平有限,常對除樂曲演奏外的相關識了解不多,他們不重視基礎教學與廣、厚的音樂背景知識,這樣就不能真正做到通學習音樂提高自身修養。
4 社會音樂教育與學校音樂教育嚴重脫節
雖然學校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有著諸多的不同,但是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必然的聯系。學校音樂教育為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可以利用在學校里學習的音樂知識,激發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通過社會培訓機構來滿足他們進一步學習音樂的愿望。同時他們通過在校外學習音樂,使音樂審美情趣和音樂技能得到提高,不要把學校音樂課變成嚴肅枯燥的理論性學習,在學校音樂活動中能到更好的發揮。社會音樂教育的培訓者也可以不斷與學校進行溝通,吸收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所以他們應該相互借鑒,各取所需,更好的為音樂教育事業服務。
但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嚴重脫節。首先,學校音樂教育管理體制對社會音樂教育很少過問。其次,由于升學的壓力,音樂活動在學校教育中很難開展起來,一些喜歡音樂的學生只有通過社會音樂教育來達到目的。因此,我們應該將社會音樂教育和學校音樂教育結合起來,經過相互之間的融合,促進音樂教育更好地發展,并形成一種良好的音樂氛圍,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陶冶人們情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5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值得質疑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很多家長在不滿足學校教育的情況下,盲目地安排孩子參加校外各種補習班、輔導班,別的孩子參加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要參加,生怕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有多少家長是考慮到孩子意愿呢,在孩子的天性需要釋放,人生充滿歡樂的年齡段里,很多家長卻剝奪了孩子的天性。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大多數家長在選擇培訓學校讓孩子學習音樂都是盲目的。有些家長為了孩子將來考學加分,就是為了考級而學習音樂;有些家長是為了實現小時未實現的愿望,而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而不去考慮孩子是否真正的喜歡。
6 結語
人類社會已經步入新世紀,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在提倡“終生學習”的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音樂,人們生活離不開音樂,各種音樂活動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明生活。由于人們的愛好和需求以及所受的教育背景不一樣,因此教學方法和教學重難點不一樣,這樣才能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來進行音樂學習。音樂教育作為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社會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和促進社會的進步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如果我們的政府、社會、學校、家庭能達成共識,并能在音樂教育特別是社會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各司其職,齊心協力,那么,一個和諧的社會就會在音樂藝術的迅速發展中更快更好地逐漸成長、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