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常勇
2009年11月11日中午,云霧散去。
清澈陽光,撫摸著彭水縣連湖鎮朝家溝村起伏的山嶺。
坡上,歐廷雨正掄起鋤頭挖紅苕。
“滴……”喇叭聲響起。歐廷雨一抬頭,兩輛汽車撞入眼簾。
“這深山旮旯,車來干嘛?”歐廷雨納悶。
“吱……”汽車驟然停下。跳下一人,走向路旁一棟瓦房。
“有人嗎?”此人敲門詢問。
“我在這。啥子事?”坡上,歐廷雨應答。
歐廷雨哪里知道,一個4000億元的產業鏈在她的問詢中悄然萌芽。
尋找一號井
敲門的人,是連湖鎮干部李登國。
“勘探隊要來,想租你的房子住。”李登國說。
“要得,反正娃兒都在外面打工。”歐廷雨說。
第二天,勘探隊就來了。“帶來好多儀器和鋼管。”歐廷雨說。
每天,天一露白,勘探隊就出去了。天放黑,才回來。
“你們在找啥子?”歐廷雨問。
“好東西。以后你就曉得了。”一隊員答。
一周后,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副主任張大偉來到朝家溝。
“連北京的領導都來了。”歐廷雨更好奇了。
一天,歐廷雨聽到勘探隊員在閑聊:“只要打出氣,以后這一大片都會拆遷。”
歐廷雨抿著嘴笑了:“我不是在意征地補償,朝家溝太窮了,我希望這東西給我們帶來致富機會。”
一周后,山谷里響起“轟隆隆”的鉆探聲。
一天晚飯時,歐廷雨聽到一陣歡呼。
“原以為厚度只有80米,現在鉆到200米了,還沒鉆透。”
又一天晚飯時,歡呼聲再次響起。
“已經鉆到300米了,還沒鉆透,比預想的好得多。”
12月底,勘探隊完成任務。離開朝家溝時,帶走了一箱箱黑石頭。
“究竟要干嘛?”歐廷雨兩眼迷惘。
答案在兩年后揭曉——2011年底,國務院正式批準第172個獨立礦種——頁巖氣。
申報單位是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中國地質大學、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申報樣本來自朝家溝。
聯合勘探隊在朝家溝打出了中國第一口頁巖氣勘探井。
頁巖氣革命
與歐廷雨不同,重慶民生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方全心里透亮。
聽說聯合勘探隊進了彭水,他心頭一陣狂喜。
以經營天然氣管網起家的薛方全,五年前就想進軍天然氣開采。但百般努力,依然只能望“氣”興嘆。“中國油氣開發被國有企業壟斷,民企無法涉足。”老薛說。
一次美國之行,讓老薛看見曙光。
“美國頁巖氣革命,讓我極度震撼。”老薛說。
何為頁巖氣?以吸附和游離狀態存在于頁巖烴源巖地層的非常規天然氣。1997年,美國拉開頁巖氣開采的序幕。2010年時,其產量已近1400億立方米,比中國常規天然氣的產量還高。
“美國頁巖氣可開采量達28萬億立方米,按當前消耗水平,夠其使用200年。”老薛被震撼得直伸舌頭。
一深入調查,老薛更是連連驚呼“想不到”:因為頁巖氣,美國民用天然氣價格下降了八成;用頁巖氣代替煤發電,五年減少碳排放五億噸;因有頁巖氣作保,“去工業化”的美國掀起“再工業化”浪潮。
被震撼后的老薛開始尋思:中國有頁巖氣嗎?
一查國際能源署的數據,老薛歡呼起來:“中國頁巖氣可開采量與美國相當。”
“中國若能復制美國頁巖氣革命,不僅可大大緩解能源危機,還將開啟一個價值50萬億元的寶庫。”老薛眼里發著光。
2009年底,朝家溝響起鉆探聲。
老薛做起了美夢:“這意味著中國拉開了頁巖氣開發的序幕。一旦頁巖氣被批準為獨立礦種,就不再受油氣專營權約束,我們民企就可以插足了。”
搶占主戰場
與薛方全的樂觀不同,李大華充滿了危機感。
朝家溝一開鉆,作為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院長的他,肩頭就沉了起來。
“好好備戰,硬仗來了。”一位市領導交代。
此仗,只許勝不許敗。“因為這是一場能源之戰。”李大華說。
重慶電力和煤炭消費的30%靠外購,中長期將上升到50%。氣荒從2002年開始出現,供氣缺口逐年拉大——2015年,重慶對外能源依賴度將達50%。
能源問題,始終是制約重慶發展的瓶頸。“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市委、市政府盯上了頁巖氣。”李大華說。
重慶頁巖氣可開采量約2.1萬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三。“如果重慶能成為中國頁巖氣開發的主戰場,那能源之困將迎刃而解。”李大華說。
如何才能成為主戰場呢?“我心里沒底。”李大華說。
2010年6月,重慶市國土房管局成立油氣管理處。緊接著,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成立頁巖氣研究所。
“重慶要干嘛啊?”很多人看不懂。
“這表明重慶有了專門的頁巖氣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李大華說。
2010年10月,全國頁巖氣資源戰略調查先導試驗區項目管理辦公室成立。“辦公室就設在我院。”李大華說。
近水樓臺先得月。2012年3月16日,國家《頁巖氣發展規劃》公布:全國將建立19個頁巖氣勘探開發區。
“19個開發區中,重慶占了四席。”李大華說。
搭建兩平臺
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緊緊鎖著眉頭。
奪得四個席位,還有什么不開心?
采氣管道穿過含水層才能到達頁巖層,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水污染。
開采鉆頭,要像導彈追蹤目標般敏捷,哪里有氣就轉向哪里。
…………
“要把主戰場做實,需要技術支撐。但這些技術,我們一片空白。”楊慶育嘆氣。
怎么辦?“先引進后創新。”楊慶育說。
一番謀劃下,重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減免頁巖氣探礦權或采礦權使用費,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頁巖氣設備免征關稅,享有優先用地審批的權利……
政策一出,多家企業聞聲尋來。
全國首家專業從事煤層氣抽采利用的大型能源企業河南煤層氣公司,與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聯手成立重慶豫順新能源開發利用有限公司。
世界500強企業華能集團與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聯手成立重慶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全世界最大油田技術服務商斯倫貝謝公司與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合資組建頁巖氣技術服務公司。
“這三家公司的成立,為我市頁巖氣勘探開發搭起了技術平臺。”楊慶育說。
僅有技術平臺還不夠,還需要資金平臺。
打一口頁巖氣井,成本至少要一億元。如果產量不高,就虧大了,所以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如何破解困局?
“美國的做法是設立頁巖氣基金,如果某個頁巖氣項目存在開采風險,基金就進入。”楊慶育說。
重慶準備依葫蘆畫瓢。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投資300億元,成立重慶市頁巖氣開發專項基金。
兩平臺一建立,重慶“2015年開采15億立方米、2020年開采100億立方米”的計劃,便從紙上走進了現實。
“渝東南、渝東北將變成中國內陸的沙特阿拉伯。”楊慶育的眉頭舒展開來。
延伸產業鏈
坐在8月14日的夜色里,湯宗偉全無睡意。
白天的場景在他腦際翻騰——在全市頁巖氣發展專題工作會議上,市領導宣布:打造中國頁巖氣裝備產業主戰場。
臺下,湯宗偉手心開始冒汗——因為他是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兩江新區被確定為頁巖氣裝備制造產業主要承載平臺,我壓力如山!”湯宗偉說。
多個省市都盯著頁巖氣裝備制造這塊蛋糕。
“誰搶得先機,誰就可能分到最多。”湯宗偉說。
與時間賽跑,兩江新區組建了兩隊人馬。
一隊負責規劃——規劃石化裝備產業園,籌建柱塞泵、氣壓機等頁巖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一隊負責招商——聯系歐美頂級頁巖氣裝備制造生產公司。
湯宗偉兩邊都要參與,忙得腳不沾地。
8月27日,美國福布斯能源集團高管團隊飛抵重慶。“我陪他們考察了重慶頁巖氣資源富集區域。”湯宗偉說。
高管團隊很興奮,但對規劃有一點不滿意。
“8月29日,我們緊急邀請市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召開了頁巖氣裝備產業發展研討會。”湯宗偉說。
一研究,規劃便完善了。
8月30日,高管團隊一看方案,當即與兩江新區簽訂協議,聯手成立合資公司,推進頁巖氣關鍵裝備制造企業落戶兩江新區。
與此同時,另一場戰役激戰正酣——長壽、涪陵、萬州三大化工基地,開始全力籌建頁巖氣深加工產業。
頁巖氣可用來生產甲醛、醋酸等有機化工產品。一立方米頁巖氣做成化工產品,可以產出20元。只要頁巖氣實現規模開采,這個產業就會像滾雪球般壯大。
開采、裝備制造、化工產品生產,這是一個超過4000億元的產業鏈。
朝家溝山坡上,歐廷雨正望著遠山發呆——她不知道,夢想正一步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