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民
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必需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物資,食用植物油安全是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的全國“兩會”,諸多人大代表就我國食用油安全問題傾吐了心聲。
今年的“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劉翔浩帶著他的六份議案來到北京。六份議案的內容,都和我國社會大眾目前關注的焦點——食用油安全與發展有關。作為中國茶油龍頭企業的掌門人,劉翔浩歷年的議案,無一例外都與“三農”問題有關,落腳點就是其所處的茶油產業。
食用植物油安全是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國家糧油安全不僅各級政府關注,也牽動著代表們的心。今年的全國“兩會”,諸多人大代表對我國食用油安全問題傾吐了心聲。
食用植物油安全受到“威脅”
“非轉基因大豆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優勢產業,當前受各種因素影響,原產地優勢正逐步喪失。有媒體發出‘10年后中國大豆或將成為歷史、‘中國大豆正面臨著全軍覆滅的危局等聲音,這些言論絕非危言聳聽,中國大豆危局已在多方面有所體現,保護迫在眉睫。”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李繼純在接受采訪時說得很激動。
對于中國非轉基因大豆面臨的危局,李繼純代表花費了很長時間進行了第一手資料的收集和調研。他說,從生產環節看,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呈減少趨勢。2011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1.14億畝,比上年減少0.14億畝。主產區黑龍江省,2009年大豆面積7294萬畝,2010年為5321.9萬畝,2011年降至4802.6萬畝。從加工環節看,主產區大豆加工企業多陷困境。國內油脂加工企業已經從2000年的1000多家減少到90多家。黑龍江省2011年90%的大豆加工企業處于半停產、停產狀態,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破產。
全國人大代表、荊門市委書記王玲在“兩會”上提出,我國食用植物油供應對外依賴度過大,早已超出國家戰略安全警界線,近年國內外食用植物油市場頻現大幅波動,促使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食用植物油的安全問題。
王玲代表來自我國油菜主要產區之一的湖北省荊門市。她說,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逐年增加,在油脂總消費量中的比重快速增長。國內精煉油市場外資比例偏高且產能過剩,無疑弱化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對我國食用油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發展本土特色食用油產業
作為惟一一名來自油茶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劉翔浩身肩為行業發展鼓與呼的使命與責任。他表示,油茶產業是極具中國特色的高價值產業,與保證我國糧油安全密切相關,與億萬消費者邁入一個優質生活的時代息息相關。
劉翔浩的議案,從加快制定茶油企業國家標準、加快設立國家油茶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打造油茶產業原產地標識、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切實規范我國零售商超業亂收費行為以及加大茶油宣傳推廣力度等六個方面,為我國建立和壯大具有本國特色的安全食用油產業,描繪了一幅清晰的前進方向與路線圖。
在《關于加快制定茶油企業生產方式國家標準的建議》中,劉翔浩代表指出,全國目前大大小小的油茶企業不下1000家,大多數油茶企業都是單純的小型加工廠,也就是小作坊,這些小作坊的產品衛生指標、產品質量嚴重不達標,而它們生產的偽劣茶油可以輕易流入市場,摻雜使假后具有顯著的價格優勢,優質穩定的冷榨茶油反而顯得價高難銷,這是導致目前茶油市場混亂的根本原因。為此,國家應加快制定適合當前市場需要和行業發展相匹配的茶油新標準,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食用營養、衛生、安全的高質量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有利于與國際標準接軌,提高我國茶油產品質量,增強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能力,建立良好的茶油市場秩序。
“油菜是我國惟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基本不與糧食爭地,是我國發展油料生產的最佳品種。”王玲說,由于補貼標準低、比較效益低、機械化程度低,農民種植意愿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必須打好非轉基因這張優勢牌,保護非轉基因大豆迫在眉睫。”李繼純代表提交了一份詳細的書面建議。一是加快調整優化大豆產業發展戰略定位;二是強化實施非轉基因大豆品牌保護;三是積極主動地做好大豆產業發展宏觀調控;四是保持對大豆發展相關產業的動態長期補貼。建議國家把大豆列為糧食與油料兼用作物加以重點扶持,把主產區黑龍江等列為重點糧食與油料基地。在保護豆農積極性上,對大豆實施全品種、全面積的長期性補貼。
從源頭上切斷地溝油產業鏈
嚴打地溝油非法加工和銷售行為,確保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是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奧威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耀輝去年“兩會”上提出的建議。一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對地溝油問題愈加重視,各有關部門采取了更加嚴厲的監管舉措,有的地方還對地溝油的回收產業進行規范,明確要求企業未經有關部門許可不得擅自開井蓋回收地溝油。
梁耀輝認為,要從源頭上阻斷地溝油回流餐桌,可借鑒一些先進國家的經驗,由政府統籌進行地溝油的收購、加工和二次利用,地溝油加工后都被用到了工業或其他用途,自然就不會再回流餐桌。
梁耀輝建議,中國也可由政府統籌進行地溝油的回收、利用。他說,地溝油在經過科學加工后,可以變廢為寶,產生比回流入餐桌更大的經濟價值,例如加工成生物柴油,肥皂、涂料、油漆等工業用原料,以及飼料等。“但這都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較高的科技含量和嚴格規范的生產管理,那些分散的小企業顯然做不了,必須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籌下進行。”
“雖然供港澳食品還沒有發現大的問題,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們要多關注一些全國性的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澳門的全國人大代表高開賢、梁玉華、招銀英、陸波、李沛霖、崔世平等向大會提交建議,希望從源頭上切斷地溝油“產業鏈”,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地溝油制售行為分散,對其監管涉及工商、衛生、環保、質監、城管、環衛等6個部門,分段監管使打擊地溝油制售行為較為困難。”在提交的建議中,高開賢建議,一是出臺地溝油認定標準,促進依法整治地溝油問題;二是從制售潲水油的源頭上加以管理,嚴格管控餐飲垃圾處理;三是引進先進技術及設備,鼓勵并協助地溝油生產者生產再生環保燃油,使其能有新的生存出路;四是加大處罰力度,對地溝油“加工”后冒充食用油售賣牟利的予以重罰,以高額“違法成本”起到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