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晨
當下職場年輕人中流行著一句口頭語:亞歷山大,意思是現今職場中的人都在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他們起早貪黑,疲于奔命,承擔著家庭、社會等多重負擔,他們實在感到“壓力”像“山”那樣大。可你是否知道,歷史上真正的亞歷山大大帝,確實也真的經歷了“壓力”比“山”大的命運悲劇。
歷史上的亞歷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00多年出生于希臘一個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馬其頓。他自幼天資聰穎,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十八歲隨父出征,二十歲便繼承王位,可謂是文武雙全。他一生叱咤風云、雄才偉略、勇敢善戰,曾在極短的時間里領軍征服了歐、亞、非大陸,并擁有無數的財富、土地和民眾,還使得古希臘文明得以廣泛傳播,堪稱是世界古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而就是這樣一位神奇般的人物,在獲得巨大成功之后,卻常常為沒有可供自己征服的地方傷心落淚,抑郁纏身,結果只活了三十多歲就抱病身亡。據說,在他臨死的時候,這位熟諳哲理的帝王要求他的屬下,在他的棺木上挖兩個洞,等他死后,把他的兩雙手伸出來,露在外面,要借此昭告世人,他雖然擁有如此多的財富和崇高的地位,但是死了之后,卻一樣也沒有帶走。
應當說,亞歷山大是無比聰明的,只是這最后的聰明卻來得太晚。當他意識到自己對財富的追求是徒勞無益的時候,他已經無力回天了。
我們從亞歷山大的悲劇式命運中可以感悟到,其實人的奮斗也好,成功也好,許多是重在過程的,而結果往往是無法預測也無法圓滿的。
初入社會或初登職場的人,往往會對自己的未來躊躇滿志,描繪出理想的藍圖,并立下奮斗的目標,這當然是好事,也是我們做好事業的動力。問題在于,我們不能把結果作為是否成功的標志,也不能把“得到”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籌碼。我們提倡年輕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這種理想和抱負必須建立在一步一個腳印地追求和努力之中;我們鼓勵年輕人要勇于承擔“任重道遠”的責任,但絕不是建立在對物質、金錢的占有上。從人的本性來講,在金錢、財富、榮譽等方面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把它作為自己一生奮斗的終極目標,那就會把自己帶入一個永無休止、永無滿足的怪圈之中,最終拼搏了一生,奮斗了一生,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目標根本無法實現,最終落個兩手空空。
錢有多少是多?財有多少算富?人如果真的以此為終生目標,那就真的會時時感到“亞歷山大”,而最終也會變成“亞歷山大”。只是許多人恐怕最終也沒有亞歷山大大帝那遲來的頓悟。
新編的龜兔賽跑寓言這樣告訴我們:兔子在開始與烏龜賽跑時,一心要爭得第一,于是一路快跑,結果一口氣沖到了終點,累得幾乎窒息,可它對一路的風景卻全然不知。而烏龜則不然,它也在盡力前行,卻沒有忘記飽覽一路的秀美風光,它不斷地努力,也不斷地總結和享受成功,最后到達目的地時身心愉悅,精神煥然。你想要成為哪一種成功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