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倫敦奧運會上,留下了太多的精彩,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憾。金牌銀牌的巨大差別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從中國女舉的“周俊事件”,到吳景彪因亞軍而“公開道歉事件”;從杭州要為奧運會冠軍樹雕像,到那些被遺忘的亞軍、季軍們……“金牌至上”觀念,已成為比賽背后各種利益的慣性而不可阻擋。然而,金牌之上,還有更重要、更可貴的東西……
金牌銀牌悲喜兩重天
奧運會金牌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榮譽,它還包含著某些功利主義。
據說,在倫敦奧運上,所有獲得金牌的選手,都可以在比賽結束后在倫敦放松和享受一下異國風情;而獲得銀、銅牌等其他選手則安排在比賽結束后的第二天立刻回國。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奧運會首金爭奪戰中,易思玲和喻丹,一金一銅,表現完美。然而,賽后兩人受到的待遇竟然是天壤之別。記得在奧運會第一個比賽日中,在射擊比賽結束后,在中國之家,筆者苦等7個小時,兩人和教練參加完一系列活動和采訪后姍姍來遲。喻丹先走出汽車,但基本上沒有記者拍照,沒有人關注,也沒有記者圍堵。輪到易思玲,記者們蜂擁上前,最后工作人員不得不為其開辟一條通道。才得以脫身。
其實,金牌和銅牌的“差別”不僅僅停留在這點無關緊要的表象上,而更是榮譽背后的“利益分配”上。還是以易思玲和喻丹為例,易在成功摘得首金后,不僅收到了來自各方的賀電,同時還得到了贊助商的重獎(額外獎勵150萬元,外加一輛昂貴轎車),可謂是名利雙收。而與易思玲差了1.4環的喻丹卻什么都沒有……據了解,倫敦奧運會每一位金牌獲得者,獲得總局加地方政府還有贊助商的各種獎勵都將達數百萬元人民幣,而銀牌獲得者則只有數十萬元。
明白了金牌背后的價值,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舉重選手吳景彪在拿了銀牌之后,還要反復謝罪、悲慟欲絕:“我有愧于祖國,我有愧于中國舉重隊,有愧于所有關心我的人。對不起大家!”舉重賽場上的不可思議的一幕,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在比賽結束的那一刻,中國奪金大熱門吳景彪已經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居然先后10次鞠躬謝罪,“在我的舉重生涯里,我從來沒有畏懼過任何對手,他舉起了293公斤的成績我賽前知道,主要還是我自己大賽經驗、能力、思想等方面還有欠缺。我太不爭氣了……”當吳景彪一次次強忍自己的淚水時,就連現場記者也不忍心再發問了。在沉重的夜色中,吳景彪走上開往奧運村的大巴,相信這個夜晚是他人生中最難熬的一夜……回到房間后,吳景彪又通過微博向大家抱歉。然而,無數中國網友對吳的道歉卻并不“買賬”?!皡牵阋蔡C囊了!這樣的金牌不要也罷了。”“拿銀牌也是一個巨大的榮譽,難道丟人嗎?獲得奧運會銀牌就要向各方道歉,那些大部分與獎牌無緣的參賽選手又當如何?”
其實,吳景彪的道歉是有來歷的。在北京奧運會奪得8塊金牌的中國舉重隊,賽前就制定了倫敦奧運會完成金牌“保三爭四”的任務。被一致看好的吳景彪承擔了“必?!比蝿?。就連吳景彪自己都說:“我的任務就是捍衛中國男舉小級別榮譽,該拿的跑不掉!”現在此“金”不“?!保瑓蔷氨胱匀挥X得心中有愧。
于是,面對吳景彪的“道歉”,國人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反感”。值得深思的是,在當今中國社會大步向前,國人心態日趨理性之時,某些運動員、教練員卻無法走出“金牌至上”的陰影。
應該說,奪得金牌并不是體育的最終目的,但為了金牌,我們的一些資源過度集中于競技體育,體育部門往往會專挑冷門項目發展,這樣的項目往往見效快,奪金易。就像盛行于東南亞的藤球,即使我們廣州亞運會獲得銀牌(幸虧沒有奪金),全國鮮有人了解這項運動,也只有百十人玩,能說明什么?
女舉隱藏著幕后交易?
中國女舉周俊在倫敦遭遇了歷屆奧運會上世界所有女舉選手從未遭遇過的失利——“零成績”!表面上看,這一“紀錄”的締造者是這位來自湖北的17歲的小丫。然而,這更像是一場早已注定的失敗。如果嚴格按照運動員選拔程序,實力并非國內頂尖水平的周俊,原本不會出現在倫敦奧運賽場,難怪有人認為周俊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犧牲品”。
據業內人士透露,周俊之所以能進入奧運名單,是因為48公斤級奧運選拔賽第一名、湖北選手田源被湖南選手王明娟替代;出于“平衡”的考慮,舉摔柔中心分給湖北一個名額,而湖北最有希望的選手紀靜卻因有興奮劑前科不能參加奧運會,湖北又不愿意讓出這名額,這樣原本58公斤級的周俊才進入視野,降體重參加53公斤級的比賽。其實,如果把“故事”再講下去,王明娟之所以被格外眷顧,不僅是出于某種“平衡”,還有更多的幕后交易……
記者在進一步深入采訪中,了解到了一系列鮮為人知的內幕:據國家舉摔柔中心內部人士透露,從兩位神秘的哈薩克斯坦東干族人氏“強勢奪金”,到“周俊零成績”,這兩起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卻隱藏著一個看不見的利益鏈。
先說“周俊事件”。田源為什么會被王明娟所取代?“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王明娟不僅僅代表湖南,而且還代表另一個體育大省。她是兩省聯合培養的一名運動員!”知情者透露,“某省為了在明年的遼寧全運會上蟬聯金牌榜老大的位置,王明娟能夠在最后時刻搭上奧運會末班車,這與某省有關方面的努力有很大關系?!?/p>
賽后,記者追問祖爾菲亞(趙常寧)和馬內扎(姚麗)的身世時,她們的回答更是躲躲藏藏、神神秘秘,令外界一頭霧水。后來,有記者問湖南體育局有關人士,他解釋說“這是合理的國際交流”。后來,還是業內人士給予了權威解釋:“當年那位舉摔柔中心的官員準備競選國際舉聯主席(后來競選秘書長一職),為尋求哈薩克斯坦方面的支持,向哈承諾‘輸送兩位高水平的女舉運動員,這樣姚麗和趙常寧便搖身一變成為了哈薩克斯坦人……”
這個有關中國舉重的“故事”,真是越講越復雜,也越講越沉重。這些事情如果是真的,有關方面又該如何解釋,寧可把舉重好手留在國內,或“交流”給哈薩克斯坦,也要讓實力平平的周俊上場嗎?
運動員的選拔,國內并非沒有明文規則,可是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中心領導在今年4月舉行的奧運選拔賽上曾公開表示,選拔一定要透明,要“一錘定音”。然而,中國女子舉重名單居然在7月13日中國代表團成立時才最后確定。這其中隱藏著多少“交易”,業內人士比誰都清楚。
金牌不是體育的全部
回首倫敦奧運,以孫楊、葉詩文為代表的中國游泳全面爆發,讓國人揚眉吐氣、熱血沸騰。尤其是孫楊,那陽光的笑容、自信的吶喊、玉樹臨風的身材為中國健兒樹立了無比完美的形象。然而,如此完美、青春無敵的孫楊卻偏偏要被相關方面包裝成“神”。
杭州體育館門口,矗立著四座塑像,四個杭州籍的奧運冠軍:體操樓云,游泳羅雪娟、射擊吳小旋以及坐式排球鄭雄鷹。很快,就會再有兩座塑像來陪他們——孫楊、葉詩文。
有關方面在迎接新科奧運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們時喜滋滋地宣布:“杭州體育館門口,馬上就要多兩座屬于小葉、孫楊的雕塑了?!彼芟裨诔鞘兄胁⒉缓币姡欢坪醪]有特定的意義和定位。已有的四座塑像,雖然有明確的身份,但銘文刻的并非運動員的名字,而是運動項目,只有在項目介紹中提及運動員榮譽。這樣一個既不突出個人英雄主義,又不專心宣揚運動項目的塑像,顯示著立像者的矛盾的心理。
如果說送樓房和打廣告算是給運動員的實際利益,那給運動員塑像則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了。央視女主播張泉靈撰文指出“其實競技體育是探索‘人的極限,別成神,成了神,我直接崇拜孫悟空好了。”北京奧運會后,國人淡化金牌情結的呼聲從來沒有像本屆奧運會一樣喊得這么響,我們好不容易把“冠軍之神”還原成了“正常人”,如今相關方面卻又要把人塑成了神。他們在忙著給金牌得主塑雕像的時候,倫敦碗的8萬觀眾卻在給跑道上的最后一名跑步者歡呼鼓掌。那個在4×400米接力賽中最后一個接過棒又最后一個沖過終點的人,贏得了不輸于金牌獲得者的掌聲。他叫皮斯托瑞斯,一個失去兩條腿,卻穿上了假肢和健全人一起賽跑的“刀鋒戰士”。
日前,知名體育評論員李承鵬在博文中這樣寫道:“過去看《霍元甲》時,我極端痛恨日本鬼子叫我們東亞病夫,可后來才明白,是不是東亞病夫并不僅僅取決于拿了多少金牌,而更在于是否為民眾健康的體魄,修建體育場地?!?/p>
如今,人們一直在呼吁為學生減負,繁重的學業負擔壓得孩子根本無暇參加體育鍛煉。孩子天性是喜歡運動的,但為了分數,為了名校,家長也只有硬著頭皮,一起給孩子加壓??蓻]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他又從何談起?根據相關監測結果,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能素質,包括柔韌性、爆發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趨勢,其中速度、力量、耐力已經連續多年下降,肥胖率、近視率卻居高不下。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曾強調說:“失去教育的體育將走向歧途。而失去體育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失去了方向?”
由此可見,金牌確實是體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但金牌并不是體育的全部,對于一個國家,一枚金牌如果能讓更多人參與這項運動實現運動人口的提升,那么這枚金牌才更有意義。與此同時,體育還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指出:復興奧運會的根本宗旨還在于,通過體育競賽來改革教育,促進人類的全面、均衡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