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桂圓核治狐臭
狐臭真是讓人煩惱,特別是天氣一熱,不出汗是不可能的,又不可能隨時洗澡。一出汗,那味道實在是太折磨人了。香臭相對,有人或許想到噴些香水來加以抵消,但我試過,這種方法行不通,反而會讓臭味變得更難聞。還好,我在報紙上學到了一則方子,將50粒胡椒、12粒桂圓核一同研成細末,敷于腋窩,效果還真不錯,用了1周,我的狐臭就基本好了。
廣西南寧劉忠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碩士迮侃/教授李斌點評:腋臭俗稱狐臭,是分布在體表皮膚如腋下、會陰、背上部位的大汗腺分泌物中產生散發出的一種特殊難聞的氣味,中西醫皆主張以外治為主。
本方中兩物看似取自食物,其實也是中藥。祖國醫學認為,胡椒性溫,有下氣、消痰、解毒等作用,可治療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并能解食物毒,外用則可殺蟲祛濕止癢;桂圓核味澀、有理氣止痛、止血、收濕等功效,可用于疝氣疼痛、外傷出血、疥癬、濕瘡等。
另外,它們還都有較強的殺蟲止癢作用,并且味濃郁,可散異味;味燥熱,可收濕斂汗。外用治療狐臭顯然可取得較好效果。
雄黃巴豆治神經性皮炎
雄黃3克,巴豆(去外殼)30克共研末,用4層紗布包扎后擦患處,每日3~4次,每次3分鐘。此方可治神經性皮炎。
廣西防城港王雙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碩士迮侃/教授李斌點評:神經性皮炎多發生在頸后部或其兩側、肘窩、腘窩、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等部位,以頸后最為多見。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局部皮膚增厚,狀似苔蘚,常呈淡紅或淡褐色,伴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患者美觀和日常生活學習。西醫主要依靠激素類軟膏、抗組胺藥物治療,常易復發,遷延難愈。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以內因為主,由于心緒煩擾,七情內傷,內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紅,瘙癢較劇,屬血熱風燥。病久,皮損肥厚,紋理粗重,呈苔蘚化,病機符合《黃帝內經》上所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
雄黃含硫和砷,性溫,有毒,歸肝、大腸經,功效為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常用于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瘧疾等;而巴豆味辛,性熱,有大毒,入胃、大腸經,功效為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雄黃、巴豆都屬于毒藥很強的中藥,極少內服,一般以外用為主,多用于治療各種皮炎,尤其對神經性皮炎、頑固皮癬等有很好的療效。
應用本方時應注意3點,一是二藥毒性較大,只能外用,切勿入口;二是兩藥對皮膚可能有一定的刺激性,如發生接觸性皮炎等,要立即停用并往醫院就診;三是雄黃忌煅,過火成了砒霜,具有大毒。患者還應注意減輕生活壓力,放松心情緒,衣著寬松,飲食忌辛辣,戒酒,才能根本杜絕神經性皮炎的防止復發。
山里土方能消下巴腫塊
20年前的一天,我洗臉時無意中摸到下巴上有個腫塊,第二天就趕緊去醫院檢查,發現腫塊已有6厘米大,初步診斷為良性,但由于擔心惡變及影響生活,醫生還是建議我做手術切除,原本我聽了醫生的話決定做手術,恰逢舅舅從山里來看我。當他得知情況后立即表示,不用手術,只要用他們山里的一個土方就行了,保證藥到病除。由于山里才有原材料,我便跟他來到山里,用了下面的方子——
取新鮮蛇皮1條,洗凈放鍋里焙干,然后研成粉狀,再取幾片鹿茸,也研為粉末,然后混合用水煎,水煎開后往里打個雞蛋(一定要土雞蛋中的紅殼雞蛋),做成雞蛋湯。雖然里面摻有蛇皮粉末,有些腥氣,也有些瘆人,但我還是強喝了下去。就這樣,我一連喝了7天這樣的湯。7天后,腫塊還在,但舅舅讓我不必再喝,并保證3個月之內腫塊一定會消掉。
我半信半疑從舅舅那回了家,由于忙著工作和家務,回家后即把這事放在了腦后。一晃3個月過去了,我驀地想起舅舅的話,摸了摸下巴,果然那腫塊消失得無影無蹤!
湖北武漢高延萍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從薦方者描述的情況看,可能是淋巴結核(中醫稱為瘰疬)、乳腺增生等良性囊腫,或因細菌、病毒感染所致的一些局部炎癥性腫大。以淋巴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
方中蛇皮,其實是味中藥,稱為“蛇蛻”,為游蛇科動物錦蛇或烏梢蛇等蛻下的干燥表皮膜。蛇蛻有祛風定驚、解毒消腫功效,主治小兒驚癇、喉風口瘡、目翳內障、癰腫、瘰疬、痔漏等。蛇蛻主要含氨基酸、無機元素、骨膠原等成分,藥理研究證明其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臨床可用于治療腮腺炎、乳腺增生、淋巴結核、帶狀皰疹等;雞蛋性平味甘,能補養氣血、滋陰潤燥,還有清熱解毒、消炎作用,二味合用可共同發揮祛風解毒、滋陰清熱、消腫散結之功效。臨床報道蛇蛻粉(每次用量3~6克)與雞蛋合煎食用,對治療淋巴結核、腮腺炎有良效。
上方中的鹿茸,則主要起溫腎陽、補氣血功效,善治腎虛以及各臟腑功減退引起的各種虛衰病證。如果包塊日久、腫大但不熱不痛,或者出現潰爛流膿不易愈合時,加鹿茸能溫通血脈、調和腠理,以助化塊消腫或促進傷口愈合,每次用量一般為2~3克。但腫塊如紅腫、疼痛較甚,則不宜用鹿茸。此外,陰虛內熱、感冒發熱、高血壓患者,也當禁用鹿茸。
薔薇根七葉蓮蛋湯調月經
鮮薔薇根60克(干品30克),七葉蓮9克,雞蛋2個,米酒少許。先將雞蛋煮熟去殼。再將薔薇根、七葉蓮放鍋中,加水3碗煎至1碗,去藥渣,放入雞蛋再煮一會,趁溫加米酒食用。于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服,每日1次,連服2~4天。此方可治月經不調、痛經、月經過多。
四川成都嚴彬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薔薇根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的根,其味苦澀,性涼,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等功效,主治痢疾、風濕關節炎、衄血(編者注:指非外傷導致的外出血,如鼻孔外出血稱為鼻衄)、尿頻、月經不調等病。
七葉蓮又名漢桃葉,性溫味微苦,有化淤止痛、舒筋活絡等作用。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七葉蓮多用于治療關節痛、跌打損傷、胃痛等疼痛性疾病,民間也常用七葉蓮煮雞蛋湯食用治療痛經。研究表明,七葉蓮成分有鎮痛、鎮靜、抗驚厥作用。目前臨床上已有七葉蓮制成的注射液,主要用于跌打損傷、胃腸道疼痛、膽道疼痛、三叉神經痛等疾病,并證明其止痛效果明顯。雞蛋能補虛安神、滋陰養血,加米酒既滋養補虛、增加食欲,又有活血止痛功效。
本食療方具有清熱除濕、化淤止痛之功效,最適用于濕熱下注之痛經。痛經如兼見經量多、質稠、色鮮或紫、有小血塊,并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或有帶下黃稠、舌紅苔黃膩者,服用本方當有較好療效。
編后:來源于民間的驗方、偏方數不勝數,很多人自行應用,有用對了的,也有用錯了的。“我來薦方”就是本刊為讀者搭建的這樣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并請專家評點指導。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種疾病,用藥也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我們不主張讀者自行用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安全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