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
天氣涼爽起來,但有人卻出現犯困、精神疲乏、情緒低落等狀況。這主要是因為前段時間的持續高溫,人容易處于亢奮狀態,出現脾氣暴躁、容易發火等“情緒中暑”表現。而立秋過后,天氣轉涼,人從過激情緒中調整過來,容易出現疲軟、困乏等狀況,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生活。
為什么秋季里有些人容易出現情緒變化呢?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體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它能夠分泌“褪黑素”。這種激素能促進睡眠,但分泌過盛也容易使人抑郁,氣溫的變化對其分泌會產生間接影響,尤其是在冷熱交替的換季時節。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欲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著相應的聯系。以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的“金”為例: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里,人們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此外,“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驟然下降,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癥狀,即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郁癥”。
為擺脫這種“情緒低落”狀態,建議保持充足睡眠,爭取在晚上10點前入睡;要早睡早起,跑跑步、打打球對防止上午犯困有好處;中午也要適當“充電”,小睡10~30分鐘利于緩解困頓、消除低落情緒。
飲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加深困倦等不適;要多吃水果、多喝綠茶。早餐一定要吃,盡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補充蛋白質與鈣質,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經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無精打采,而且會影響膽囊的收縮功能,容易誘發膽結石。
此外,低落的狀態也和人體缺氧也有關。若在居室內放些綠色植物,如吊蘭、橡皮樹、文竹等,能釋放氧氣、調節室內空氣,也有助于擺脫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