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素文


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特征為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其職業特征是管理群體中的運行者——“應用型白領”,亦稱為“灰領人才”或“銀領人才”,其行為特征是知識與技能的應用活動不是機械地模仿和簡單的勞動,而是在“應知”基礎上“應會”的智能行為。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職業崗位群的分析,確定其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
我國高職教育倡導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養學生技術和職業崗位應用能力為主,具體體現為培養“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專門人才。因此,高職教育要樹立以適應社會需要、科技進步、行業發展為主要評價指標的質量觀,既不能是“壓縮的本科教育”,ccc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
一、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經營機構快速增加,對證券從業人員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在目前的證券從業人員中,接受過證券專業系統教育和培訓的專業人才不足二成,人才需求的缺口較大。
(一)人才需求結構分析
一方面,基層證券營業部和商業銀行營業部業務工作具體,崗位分工較細,且業務相對簡單,自身發展空間較小,對本科以上層次專業人才的吸引力很弱,使其在人才選擇渠道上,傾向于從高職證券投資與理財專業選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職證券投資與理財專業基于證券投資與理財業務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特色,使其培養的人才對投資和理財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強,能夠滿足基層證券營業部和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對人才的綜合職業能力需求,且成本較低。
(二)職業崗位分析
(三)專業能力分析
以專業教學領域與培養目標為基礎,對各工作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構建投資與理財專業能力體系。
二、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一)知識要求
具有從事證券投資與理財業務一線工作所需要的數學、統計等定量分析知識;簡單外語應用所需外語知識,公文、調查分析報告等文體寫作所需的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辦公設備、手段運用的基本原理,熟練運用業務操作軟件,并懂得簡單的維護常識。
掌握經濟、金融、證券、投資理財等學科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悉并掌握與經濟、金融、證券、理財相關的法律知識、行業法規、監管規章;掌握每個專業崗位所必須的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如證券市場調查、證券投資對象調查、證券投資分析、客戶理財規劃、咨詢等。了解國內外經濟、金融、證券、投資理財發展的新理論、新動向、新成就。
(二)素質要求
政治素質: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擁護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社會責任感;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道德素質:能按照“八榮八恥”的要求塑造自己,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能文明行事、禮貌待人、遵紀守法、克己奉公;
文化素質: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業務素質:有不懈追求、奮發向上的思想意識;有嚴謹求實、勇于探索、勤奮不殆的學習態度;有踏實肯干、認真細致、遵守紀律、忠于職責的良好行為習慣;有正確處理業務工作所需的相關知識、正確手段及應變能力;有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精神;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具有協調工作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身心素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吃苦耐勞、連續作戰的精神,正確的健康觀念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健康的體魄,達到體育鍛煉的基本要求,掌握一定的保密和國防軍事知識。
(三)能力要求
熟練掌握證券投資與理財業務相關崗位的職業技能,如證券投資分析、期貨交易、期貨交易分析、投資方案設計、相關業務流程、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能處理相關崗位具體業務及開發新業務。
能掌握、運用證券、理財及企事業單位財務及管理部門具體業務工作,如會計、審計、財務資金劃轉、財務管理、咨詢服務等崗位所需的計算機及各種辦公軟件;能進行資料搜集、專題調查,并進行資料加工、企業分析、行業分析、交易行情解讀、行情發展趨勢分析、為投資者提供參考意見等工作;具備證券業務與期貨業務需要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和公文處理能力;具備查閱、翻譯中英文專業資料、處理涉外業務和簡單的語言交際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較強的創造能力;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和公共交往能力。
(作者單位: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1]馬樹超,郭揚等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歷史的抉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馬樹超,郭揚等著.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孫小梅.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想[J].金融教育研究,2007.03
[4]姚錚著.證券與期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