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青一直在強調價值中國網遠不只是一個所謂的“媒體網站”,他說:“我們是專業化的2.0商業新媒體和職業人士網絡”。“專業主義者的網絡社會”,這就是林永青的互聯網理念。
林永青更愿意被稱為一位“互聯網哲學家”,他先后參與策劃了將《維基經濟學》《眾包》《互聯網海嘯》等新經濟領域最知名的幾本著作介紹到中國。他的互聯網哲學理念也來自于著名社會學家曼紐爾-卡斯特。后者在1999年寫道:“‘網絡社會包括了技術、經濟、金融、政治、文化等所有社會現象,它并不是即將出現的一種社會結構,而是唯一的社會結構!”——林永青對此評論說,沒有意識到網絡正在大規模地吸引年輕的“網絡移民”和更年輕的“網絡原住民”、并馬上投身到網絡中的人,將成為這個世界的“網絡貧民”。
另一方面,林永青也熱情地信奉“虛擬組織”的力量,“人們常說,‘互聯網是快魚吃慢魚,而我喜歡說‘虛擬企業就是‘小魚吃大魚。——虛擬就是真實、而不是虛假,認真想一想,人類歷史各個階段的新技術都是虛擬的”,他還借用《虛擬企業組織》作者Ken Thompson的觀點,認為“虛擬”有三個有區別且互補的含義:
虛擬的:“物質的”的反義詞。新企業(非物質的)成立并取代其他(物質的)企業,每個企業有其不同的發展歷程,體系以及文化,每個企業也都需要快速建立誠信,共同的目標以及工作慣例。
虛擬的:地域上的差異。利用虛擬團隊的技術和技能來實現跨地域的協作。
虛擬能力:和電腦的“虛擬內存”相似,虛擬能力超過現實能力。“虛擬內存”是指,電腦運行時似乎有比其實際更大的容量。同樣,虛擬能力允許企業將企業以外的技能及資源整合來開發市場機會。
價值中國網站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要在中國創造一個讓廣大職業人士都能夠在一起交流的平臺,一個“職業人的網絡社會”。而且,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而在中國創造著價值的數量最大的人群就是職業人,為他們服務就是林永青的理想所系。改革開放30年過去,知識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都必須更深入地思考和實踐,在這些領域,互聯網是最好的舞臺。
林永青認為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偏執狂——這位在英特爾公司工作多年、浸透著英特爾的偏執精神的互聯網創業者,矢志不渝地要改寫還很年輕的2.0網絡的“傳統”。價值中國網在中國網絡界第一個倡導實名制,第一個標榜專業化,甚至于推出了與所有用戶共享網站股權的計劃,這在全世界范圍都屬重大的創新。
但他并不是一個“孤獨的騎士”。在這幾年的時間里,已經有近百萬名專業人士——他們是作者、用戶、個人出版商、也是職業經理人、企業家、和數千萬名讀者在支持他的理想,因為這也是廣大職業人士的理想和愿望。林永青說:“網絡將席卷一切,尤其是2.0網絡將締造媒體、知識創造、職業人脈社交、個人品牌化生存的新歷史,而在中國,不少人只用它作為排遣無聊的工具,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不是在浪費網絡這個工具,而是在浪費中國的發展機會,在浪費他們自己的生命。”“你們的許多創新,更像大膽的實驗,有沒有想過如果失敗了怎么辦?”這是許多媒體記者經常向林永青詢問過的一個問題。林永青說:“答案很簡單,商業可能失敗,而價值不會失敗。”
作為中國最早的全球EMBA學位獲得者,他曾同時在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三所世界名校學習。談到這些世界名校對他的影響,他的表現充滿了“天降大任”的使命感:“比如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習經歷給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學校的宗旨就是培養改變世界的學生。他們當中有哈耶克,他一直和當時作為經濟學主流的凱恩斯主義唱對臺戲,一個強調政府干預、一個強調自由市場,直到二十多年之后,哈耶克才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認可;又如羅素,他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文學家,也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早期的‘精神創始人之一,其思想在中國也曾影響過胡適、錢鐘書、陳獨秀等一代名人。他們提出了什么思想不是最重要的,而他們矢志為人類謀求福祉、百折不撓的精神讓我感動不已。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推動一些有‘價值的事業。”
林永青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08年3月,在全國“兩會”期間,林永青和全國人大代表王晶女士一道,向全國人大正式遞交了《互聯網有限實名制立法》議案。林永青認為,“互聯網對于中國這個經濟后發國家的貢獻,怎么評說都不為過。從網絡2.0開始,互聯網已不再虛擬,網絡遠不只是一個工具這么簡單,也遠不只是虛擬社區這么簡單。就像在真實社會中每人都有身份證一樣,在同樣真實的網絡社會中,我們每個人也要有一個實名制身份認證。
2010年,作為商業思想家的林永青,又提出了“社會化商業(Social Business)”的概念,他認為:“社會化商業=社會化媒體+電子商業”。他的觀點和實踐,甚至早于國際知名企業FACEBOOK——“當年我們說:所有的企業必須成為互聯網企業,今天我們又說:所有的互聯網都必須是‘社會化的”。林永青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在中國推動“知識服務的電子商業”:“這有兩方面的內涵:知識。中國不可能一直靠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來支撐一個世界第一或第二的經濟體;服務。目前的服務經濟只在中國經濟中占到不到40%的比重,而美國的比重是80%。你想一想,這里有多大空間!電子商業。電子商業(eBusiness)大于電子商務(eCommerce),eCommerce只是交易環節,而eBusiness是涵蓋商業活動的整個價值鏈、甚至價值網絡。”
“21世紀的前20年,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個全民的網絡社會正在崛起!應當最充分把握互聯網給中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巨大機遇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