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穎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作為施工項目管理人員和建設單位,如何加強施工質量管理,不斷提高施工質量,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建立有效的施工質量保證體系,是提高施工質量的有效手段。
通過建立施工質量保證體系,以現場施工管理組織框架為基礎,通過質量管理目標的確定和分解,所需人員和資源的配置,以及施工質量管理相關制度的建立和運行,形成具有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能力的工作系統,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概念
對于油田區域的建設市場,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既屬于承包合同關系,也屬于不同管理體制下的一個有機整體,所以既要符合市場規律,又要符合油田建設的整體利益,所以要建立施工質量以保障現場施工有序運行為主體,根據施工單位質量管理體系和項目質量控制總體系統的有關規定和要求而建立。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特點是:系統性、互動性、雙重性。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專指現場施工管理組織的施工質量自控系統或管理系統,即施工建設單位為工程項目進行的施工質量管理和目標控制,以現場施工管理組織框架為基礎,通過質量管理目標的確定和分解,所需人員和資源的配置,以及施工質量管理相關制度的建立和運行,形成具有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能力的工作系統。
作為項目的建設施工單位,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應以質量計劃為龍頭,過程管理為重心,按照PDCA循環原理展開,即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置。工程施工質量牽涉各方面各環節工作,只有加強了對決定和影響工程質量的所有因素控制,認真把住每個環節,才能創造出優質工程。
目前項目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在的工程項目的施工預算較為籠統,只對總的工程造價和要求有要求,對每個細節步驟的人工、材料、機械等費用無法做到成本目標過程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各項目部門對核算重視程度也不盡一致,因此,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核算工作,是衡量項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應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結合的模式依次展開。這三大環節不是孤立和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構成有機的系統過程,實質上也就是PDCA循環的具體化,并在每一次滾動循環中不斷提高,達到質量管理或質量控制的持續改進。
加強施工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施工質量預控是施工全過程質量控制的首要環節,包括確定施工質量目標、編制施工質量計劃、落實各項施工準備工作以及對各項施工生產要素的質量預控等。項目人員素質,是項目管理的關鍵所在。項目管理的主體是“人”,而人的素質、能力、意識,直接影響到項目管理的全過程。現在項目管理力量不同程度地存在斷層現象。有必須要按照優化和動態的原則組建項目管理專業隊伍,對項目施工過程進行指導、檢查、監督。同時,項目施工單位要加強和完善內部生產要素配置機制建設,建立和完善企業的“五大市場”,即:勞務人才市場、材料供應市場、機構設備租賃市場、資金使用管理市場、結算中心以及技術市場,促進公司資源的有序流動和優化組合。施工過程控制。項目成本的發生涉及到項目的整個周期,在每一階段都要及時對實際成本和收入成本進行比對分析,如果實際成本大于收入成本就要及時查找原因,加強有效控制。
施工質量計劃是施工質量控制的手段或工具。施工質量的計劃預控,是以預防為主作為指導思想,在施工前,通過施工質量計劃的編制,確定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藝和技術方法,以及制定與此相關的技術、組織、經濟與管理措施,用以指導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和控制。工程開工后,進入全面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設備安裝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作業過程(或工序)的質量控制。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具有量大、面廣、交錯、互動的特點,必須充分重視和應用長期施工實踐所形成的許多行之有效的控制途徑和方法進行過程控制。
施工質量的檢驗
施工質量檢驗方式主要有自檢、互檢、專業檢驗和交接驗收,即前后工序或施工過程進行施工交接時的質量檢查。施工質量檢查方式主要有:日常檢查、跟蹤檢查、專項檢查、綜合檢查、監督檢查等。施工質量檢查的一般內容包括施工依據、施工結果、整改落實等。
施工質量檢測試驗簡稱“測試”,是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貫徹執行建設法律法規強制性條文的重要內容。工程檢測試驗必須委托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所提供的檢測、試驗報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工程質量竣工驗收及備案
單位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的要求:具備獨立施工條件并能形成獨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構筑物為一個單位工程;建筑規模較大的單位工程,可將其能形成獨立使用功能的部分作為一個子單位工程。單位工程質量驗收也稱質量竣工驗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驗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驗收。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對工程竣工驗收工作進行監督。工程質量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應在工程驗收合格之日起15目內,向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備案部門在收到備案文件資料后的15日內,對文件資料進行審查,符合要求的工程,在驗收備案表上加蓋“竣工驗收備案專用章”,并由建設單位進行存檔。
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
項目成本超支,是項目管理難點中的難點,這與未能建立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或制度有關,只是各類型的管理人員單獨作戰,這導致管理失誤,權責不明,采購劣質材料,工人培訓不充分,材料消耗增加,效率低,工序混亂,事故、返工等。從而又表現出項目部在組織協調上的不一致,由于施工生產的單件性,參與施工人員流動性大,需采取特殊的流水方式,組織量很大。由于施工在露天進行,工期長、需要資源多,還由于施工活動涉及到復雜的經濟、技術、法律、行政關系和人際關系,施工項目管理中的組織協調工作最為復雜、多變,必須采取強化組織協調的辦法才能保證施工順利進行,這就需要優秀的項目經理、高效的調度機構,并配備稱職的人員、建立動態的控制體系。
合同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設效益的有效途徑。相關人員應抓好合同管理的攻與守,檢查施工方履行合同的進展效果,以防止被對方索賠。同時要研究合同條款,尋找向對方索賠的突破點,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和簽證。搞好工程結算。結算過程能夠反映項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的好壞與最后階段工程結算編制息息相關。項目工程的結算,需要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一一對應,認真對照圖紙、施工日志、已完工程內容,特別是隱蔽工程等,要及時檢查簽證單,核對結算匯總,按實際發生內容調整結算額度。
總之,工程項目管理的重點在是保證工程質量、提升工程效率、保障工程如期完工,及時結算。在施工項目管理不斷加強的今天,我們就更應該把完善項目管理制度,加強項目管理,在按質保期竣工的前提下作為工作的中心,以更加穩妥的布局推動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油區建筑施工市場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昆侖能源(遼寧)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