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2012年珠海航展上,當參觀者來到霍尼韋爾的展臺時,就可能發現,這家有著120多年歷史的美國公司,通過重點展示的幾類產品,力圖告訴外界其在航空領域內的研發成果。
你或許知道,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中,霍尼韋爾承攬了四個工作包;你或許不知道,當你在中國乘坐飛機時,霍尼韋爾的ATM都在發揮作用。
ATM與“中國風”
ATM在不同人眼里有著多種意義。說到這個詞,小孩子的第一反應是“阿童木”或者“奧特曼”;大孩子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魔獸世界、橫掃千軍、“游戲王”等游戲;通信工程師們的反應,則可能是“異步傳輸模式”。
當然,多數人所理解的ATM,恐怕還是新聞常常爆料的,讓許多人糾結的自動提款機。如果不涉及到氣象、軍事等專業詞匯,ATM的形象似乎就是佇立在角落里的成排機器——輸入密碼,吐出鈔票。
但在航空業,ATM并不僅僅是那些“吐鈔”的家伙,在霍尼韋爾公司的詞典里,ATM是“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ement)”的意思。
面對航空業普遍頭疼的空中交通繁忙問題,霍尼韋爾提供了多種空中交通管理產品,包括泊位引導系統、近地警告系統和空中防撞系統等。由這些系統所構成的ATM,通過整合和優化,在提高航空安全性的同時,降低了機場管理成本。
“先進的ATM系統可以幫助機場及運營商提升運營能力、效率及安全性。”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航空運輸副總裁戴殊榮對本刊記者表示,泊位引導系統幫助機場準確地將飛機引導至停機位,從而提升運營效率。增強型近地警告系統基于飛機的位置、高度、航速和下降率,以及系統內部的地形、障礙物和機場數據庫來預測飛機航路與地形或障礙物間的潛在沖突。飛機采用了SmartTraffic空中防撞系統后,可以極大地提高飛行安全及優化路線選擇,并顯著降低成本。目前,中國東方航空、海南航空以及西藏航空均已采用霍尼韋爾增強型近地警告系統和空中防撞系統。
此外,霍尼韋爾SmartView系統能改善飛行員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度;SmartRunway是用來避免跑道碰撞的警告系統,是航空業唯一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認證的跑道警告系統。
當然,這些產品不是普通乘客平時都能看到的。據悉,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上,霍尼韋爾公司將設立具有濃郁“中國風”的特裝展臺,面積也比上一屆擴大3倍。展臺上推出的產品,或許能給參觀者以更直觀的印象。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企業傳播總監徐迎兵介紹說,屆時,除了技術的展示外,霍尼韋爾還將有很多互動的展出。“當然,最大的驚喜要留到航展現場,到時候大家可以去現場親身體驗。”他說。
RDR4000 IntuVue氣象雷達已被選用為空客A380的標準雷達,能夠對從地面到六萬英尺高空,以及320海里范圍內進行自動探測,并準確辨別出帶有冰雹、閃電特征的氣象情況,幫助飛行員提前預警及選擇安全航路。據戴殊榮介紹,它能夠提高飛行安全和運營效率,降低總體成本。陸基增強系統(GBAS)則由霍尼韋爾SmartPath提供,用于提高機場吞吐量,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減少空中交通噪聲以及緩解天氣原因導致的延誤。戴殊榮表示,SmartPath可以提供飛機精確的導航數據,引導飛機精準著陸,實現飛機復雜進場或直線進場,“是一款具有競爭力的GBAS解決方案”。HTS900發動機是霍尼韋爾渦輪軸發動機家族的最新成員,這款產品采用下一代雙離心壓縮機結構,增加發動機動力輸出,可以降低燃油消耗。
不過,上述航展計劃的展品也只是霍尼韋爾航空航天產品的一部分。據戴殊榮介紹,霍尼韋爾的科技廣泛運用于40個機場,覆蓋歐洲、中東以及亞洲。在中國,就有20余個機場采用了霍尼韋爾的科技產品及解決方案,包括北京國際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廣州白云機場等。
也就是說,當一位乘客的出行剛好被覆蓋在霍尼韋爾的空中交通管理科技發揮作用的范圍內時,他/她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給這套管理系統一個好評,因為飛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有了很好的保證。對機場管理者來說,在獲得好口碑的同時,管理成本也顯著降低了。
機場內外,霍尼韋爾建筑了一道“從地面到空中”的產品線,在面對如今航空業的挑戰時,綜合競爭力更加強大。“霍尼韋爾通過專業的科技創新,幫助機場及外場運營商通過無線溝通方式更快捷地獲得相關數據。這說明了霍尼韋爾能夠幫助運營商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運營效率和安全。”在戴殊榮看來,提供從地面、機艙到航站樓的一系列先進技術和產品,助力空中交通管理現代化建設,幫助飛機/乘客實現輕松、快速地起降,減少航班延誤,是霍尼韋爾科技的作為。
戴殊榮對霍尼韋爾的上述產品的優勢總結為:“對研發的熱情改變了航空業,幫助客戶定義并開拓未來。”
“大飛機”前行
作為航空領域內的跨國企業,霍尼韋爾與當地研發生產方的合作是其發展的常態,這也是許多同類企業的通用做法。霍尼韋爾與世界最大的兩家生產商——波音和空客都有緊密的合作關系,在多款機型上都可見出自其手的技術產品。
霍尼韋爾在中國最引人注目的是作為中國大飛機C919項目的供應商,參與到該項目長期的合作當中。據戴殊榮介紹,目前,有三家霍尼韋爾的合資公司支持C919項目的工作。一家是霍尼韋爾與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提供輔助動力系統;另外一家是霍尼韋爾與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的合資企業,提供飛行控制系統;第三家是霍尼韋爾與湖南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提供剎車及機輪系統。除上述三家合資企業外,在過去幾個月內,霍尼韋爾通過簽署一系列諒解備忘錄,在合作進程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C919項目一共選擇了霍尼韋爾的四個工作包產品:電傳飛控系統、機輪剎車系統、輔助動力系統(APU)和提供精準位置數據的慣性基準系統。2012年,霍尼韋爾在與中國大飛機項目合作方面繼續前行,與中國的企業合作更加密切,也讓航空業界進一步認識了其技術研發能力和產品銷售能力。
中國的機遇
中國通用航空市場的發展也引起了霍尼韋爾的關注。中國推進低空空域開放的舉措,為空中交通管理能力的優化提供了空間。
“霍尼韋爾在中國擁有超過300名工程師,并且未來三到四年內這一數字有望翻倍。”戴殊榮表示。霍尼韋爾為哈飛運12F飛機提供Primus APEX航電系統,為AC311直升機提供發動機及航電設備。2012年3月,霍尼韋爾啟用位于上海的技術運營中心,使運營中心的技術服務工程師能夠發揮作用,提供更及時而完善的技術支持。
“除去科技及創新,堅實的伙伴合作關系尤為重要。”談到合作時,戴殊榮強調,通過鞏固和開拓合作關系,霍尼韋爾的產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最為典型的是與中國民航總局和中航工業集團的合作。霍尼韋爾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簽訂合作協議,提供管理培訓及航空領域研究。2011年5月,霍尼韋爾與中航工業共同設立了空中交通管理實驗室,用來研究中國的空中交通管理問題,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中航工業-霍尼韋爾戰略委員會是另一項標志性的合作。通過該委員會,雙方能夠探討和交流,搭建一系列更好服務中國航空工業的平臺。
“這些舉措都將推動商業航空及通用航空領域內空中交通管理,安全性管理及研發。”戴殊榮表示。
“霍尼韋爾在公務與通用航空領域已有全面的計劃,包括針對當前機隊及未來機隊的客戶和產品支持,針對中國的售后渠道合作伙伴策略,合資企業及與相關政府部門的合作備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計劃也會不斷調整,以適應日漸成熟及多變的市場環境。”提及通航市場,戴殊榮給出了這樣的說法。
同時,霍尼韋爾在人才培養上也有所行動。2009年11月,霍尼韋爾中國航空學院成立,將為本地人才提供系統性培訓,包括認證和項目管理、六西格瑪培訓。它還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CAMIC)簽署協議,在管理培訓及航空研究方面進行合作。“這樣的合作使得雙方關系更加緊密,能夠互相學習,共同提升業務水平。”戴殊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