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呈思
作為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復關”及“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龍永圖曾將自己代表中國“入世”十多年的談判過程,形容是“代表一個相對比較貧窮落后的國家,和一批財大氣粗的發達國家代表進行談判”。這種談判的格局和氛圍常常使他覺得,必須有強大的國家作為后盾,必須有非常強烈的國家意識,才能把這樣一個談判支撐下來。
十一年后,他的“后盾”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當年強勁的談判對手則剛剛經歷了一場痛苦的調整,如今不得不祭出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以抵擋潮涌而至的“中國制造”。龍永圖指責“貿易保護主義就像球賽的惡意犯規”,這樣的指責比若干年前談判桌對面的聲音更加理直氣壯。
近年來,龍永圖在公開場合的講演內容更關注國內的經濟問題,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中小微企業的國民待遇等,其言論切中時弊,時而犀利,而其人亦不茍言笑,理性思辨的風格令聽眾印象深刻。
對于當下眾說紛紜的宏觀走勢,龍永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部環境正在復蘇,“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能夠逆轉”。而中國經濟中長期平穩發展的關鍵,在于公平地對待所有的企業,在賦予平等國民待遇的制度下打造成千上萬的中小微型企業,使得中國的經濟成為血肉豐滿的真正強大的實體。
以下為龍永圖先生接受本刊的獨家專訪。
對中國經濟不應有任何悲觀情緒
《支點》:8月份的中國進出口數據與市場預測相比,進口與出口實際增幅均大幅低于預期。您怎樣看中國今年面臨的外貿形勢?
龍永圖:當前中國的經濟已經反彈,并且世界的經濟主體也已經開始出現反彈。美國作為全球經濟最大的推動力,其經濟復蘇已經開始,8月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就業人口在小幅度增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美國經濟的復蘇總體趨勢是確定的,按常規,只需三個月到半年時間,美國經濟復蘇給中國外貿帶來的積極影響將得以顯現。
此外,最近歐盟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歐元區和歐元的前景已經開始明朗,歐元區破裂和歐元崩潰的前景幾乎是不存在的。歐洲經濟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歐洲經濟復蘇的前景是依然存在的。
所以,雖然當前中國出口下滑,但中國今年進出口的總額將是上升的。外貿出口連續多年保持超過20%的增長,讓中國外貿出口基數顯得特別大。去年外貿出口超過3萬億美元,如果今年能實現10%的增長,幾年之后外貿出口額可達4萬億美元。中國的企業家、制造業和出口商,一定要堅持,一定要堅守市場。市場一旦丟掉,要恢復市場就非常困難,度過這樣一個艱難的時期,我相信中國的出口還可以回到兩位數的增長。因此,對全球經濟的增長應該持有一種謹慎樂觀的態度。
《支點》:中國經濟上半年遭遇到增長阻力,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有否發生變化?
龍永圖:目前我們確實碰到了一些困難,但這些困難是暫時的、局部的、可以逆轉的,在工業化、城市化、改革深化和全球化四大力量推動下,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趨勢是好的。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應有任何悲觀的情緒。
當前中國經濟出現下滑的原因是:一、長期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出口遇到了重大困難;二、東部沿海等地區正在進行深刻的結構調整,正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和產業,這些增長點和產業的出現、培育、發展和成熟需要時間;三、房地產調控對相關行業產生了重大壓力。
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大基本力量依然存在:一是工業化的力量,英美國家工業化進行了200年,中國才30年;第二個力量來源于城鎮化,我們現在的城鎮化水平剛達到美國1910年的水平、日本1960年的水平,城鎮化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力量;第三個力量是改革,中國正在醞釀一場繼續市場化、以經濟轉型為目的的重大改革,這將極大地推動經濟繼續發展;第四個力量是全球化,西方經濟雖然受到重挫,但是美國仍然引領經濟發展趨勢,大格局沒有變,繼續利用全球市場資源發展中國經濟的機會并沒有丟掉。
發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100年不動搖的大戰略
《支點》:十年前就開始關注您發表的演講,您曾多次提到中國應該一如既往地重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那么,您現在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龍永圖:我覺得我們現在還是需要堅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這是基于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的。今后每年轉移進城的農民要達上千萬,而大部分都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所以他們從事的產業更多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目前,就業問題、城鄉發展的問題是我們政策指向的重中之重,所以還是要著重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脫離了這個實際,我們的城鎮化將難以取得進展,最終使得我們在全球國際分工中,勞動力成本低的這樣一個優勢就會丟掉,而目前我們的高端精英產業又沒有發展起來,那么我們在全球分工中的優勢就會被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這些國家所取代。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出現“竹籃打水兩頭空”的局面。這對中國來說是一種不利的全球競爭態勢。
所以,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發展傳統產業包括勞動密集型產業基本是一個50年不變、100年不動搖的大戰略。另外,傳統產業也不全都是低端產業,它也可以變成高端的產業,只要我們有不斷創新的動力,傳統產業也能搞成好的產業,而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傳統的都是污染的、浪費資源的產業。這是一種過時的觀念。
《支點》:中國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有三年時間,各級各地政府均出臺了相關的產業振興政策,也投了大量的資金。您如何看待當前的產業轉型升級效果?中國傳統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應是怎樣?
龍永圖:怎樣提高傳統產業,怎樣在其基礎上增加品牌價值、附加值和經濟效益,這是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所以在發展新興產業方面,也不要全國一窩蜂、一刀切式的發展,比如說現在全國各個地方都在發展太陽能產業、生物醫藥產業,這種一哄而上的結果,肯定會有一部分企業面臨失敗。還是要根據地區的特點和基礎來發展,有基礎就發展,沒有基礎不要一窩蜂涌上。而且從地區上來講,中西部還是要著重發展傳統產業,針對傳統產業本身來進行結構調整。
平等的國民待遇是WTO的大規則
《支點》:您原來曾經說過,只要我們在規則開放問題上不斷賦予新的內容,那么我們的入世紅利就會不斷產生效益并推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那么從貿易的角度看,您認為我們這些年在規則和開放的問題上賦予了哪些新的內容呢?或在今后還應該在哪些方面推動規則的不斷完善?
龍永圖:我在中國入世十周年的一次講話中講到,中國入世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最大的不足就是在實行企業的國民待遇方面還沒有真正的實踐到位,也就是說我們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領域還存在不公平的地方,這就對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企業主體的平等體制,就是自由的投資,自由的消費,這是一個小規則的問題。而國民待遇是個大規則問題,是統管全局的大規則。所以首先要在大規則層面上做好,才能解決小規則的問題。世界貿易規則體系的兩大支柱: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如果這兩大規則不能很好實現的話,就很難說這個國家是遵守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體系。
《支點》:國民待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龍永圖:最重要的是公平地對待所有的企業,不管它是中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不管它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不管它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所有的企業都應該享受平等的待遇,公平競爭,這個就是市場經濟的精髓,也是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精髓。
中國過去一二十年大力支持國有企業,也是有它的歷史背景的,因為當時整個中國的國力不強,為了盡快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從國有大企業做起,把中國的經濟總量做大,把中國的綜合國力做大。但是如果我們繼續這樣的政策,中國的經濟將不可持續。如果我們中國只有幾百家大型的國有企業支撐,中國經濟就像一個只有骨架的龐然大物,而不是有血有肉的巨人,只有骨架的龐然大物在任何外力的突然沖擊之下,可能在一夜之間轟然倒下,中國的經濟就面臨著怎么打造成千上萬的中小微型企業,使得中國的經濟真正是血肉豐滿的強大的實體。
中日韓三國應有政治智慧
《支點》:目前中日韓地區有著領土上的一些問題,那么您認為這種情況下,中日韓自貿區還有多遠的路要走?需要克服哪些問題?
龍永圖:中日韓因為歷史遺留的一些問題,在關系上出現了比較緊張的局面。我認為這些都是暫時的,可以解決的,因為這些問題也不是今天才發生的,只要能夠保持我們過去幾十年來處理這些問題的一貫的國際立場,不要受政治因素的干擾,不要受狹隘民族主義因素的干擾,我想中日韓三國是有政治智慧、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
其實,這些問題過去也一直存在,但是中日韓三國的關系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一直穩固地在發展,所以現在我們確實要排除一些不確定因素,使得中日韓三國的關系恢復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繼續談三國自由貿易區的發展以及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