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基
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要認真查找不適應科學發展的思想認識和觀念,找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各個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力爭使學校工作在現有基礎上更加體現人文精神,達到和諧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在新時期領導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它“與時俱進”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究竟怎樣的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作為開放教育的電大應該怎樣定位,路子應該怎么走?帶著這些問題,在三年多的思考、探索和實踐中,我們是這樣理解和這樣做的:
在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探索及實踐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龍崗電大始終把“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與“以人為本”互為目的,相互促進。離開了人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需要,科學發展觀既不能產生也沒有價值。基于這種理解,三年來我們做了如下工作:
堅持原則,體現公平公正。主要表現在:教職工的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外出考察、學習進修、招聘教師等方面。在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原則,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深受群眾好評。
關心教師,體現人文精神。無論是教工還是家屬生病住院,學校均組織前往看望和慰問。保安員桂敏根身患尿毒癥,學校組織教工獻愛心捐款20000多元,人均近400元。
關注聘用教師,體現一視同行。電大是一所特殊的成人高校,代課教師無疑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和排頭兵。所以我們一直高度關注新聘用教師問題:一是在方法和策略上重視他們。為使代課教師安心工作、解除他們焦慮的心情,我們將《勞動合同》改以往的一年一簽為兩年一簽。二是注重提高他們的思想業務水平,及時組織他們外出參觀學習。三是在福利待遇方面,最大限度地縮小與在編教師的距離。
當前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
思想、觀念和環節
科學發展觀的瓶頸,就目前的實踐情況看,已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問題、更不是工作程序問題和工作方法問題,而是我們的觀念問題、思想問題、機制問題和制度問題。就我校而言,當前制約發展的瓶頸,有內外兩個方面:
從外部因素看:一是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給電大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我國教育結構調整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中,電大受到了“自學考試、高校成人教育、高校網絡教育”前所未有的沖擊,電大每前進一步,面對的挑戰都是激烈的,困難是重重的。二是目前相對不足的辦學條件(場地、校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電大的持續發展。三是在人們的認識觀念上,對電大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意義等方面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偏差。
從內部因素看:一是教師隊伍存在“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思想,認為龍崗分校的招生規模已位列全市各分校之首,沒有再進一步拓展的必要。二是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工作作風、工作態度還不適應學校快速發展的要求。三是“以人為本”的機制和制度保障,有待進一步地完善和創新。
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全面推動學校各項工作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認真查找不適應科學發展的思想認識和觀念,找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各個環節,力爭使學校工作在現有基礎上更加體現人文精神,達到和諧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
和諧發展。“和諧”就是要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從教育發展目標看,就是要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堅持高校辦學的八字方針。在三年的實踐中,為有效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秉承“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八字方針,理論聯系實際,堅持電大教育與龍崗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等方面,盡量適應龍崗實際,為龍崗的經濟建設服務。
堅持電大辦學模式。電大辦學模式、辦學特點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在入學方面,不限年齡、戶籍、身份、職業,只要具備相應的學歷條件,就可報讀電大相關專業,特別適合那些既不想或不能丟下工作、又能園大學夢的在職人員和那些想通過學歷提高、提升自己、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的社會青年。所以我們要架好“平民進步的階梯”,當好“教育公平的砝碼”,做好“人生補給站”的工作。
堅持依法治校、制度創新、注重人文精神。為做到“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我們在堅持依法辦學的同時,著重強調尊重人的主體價值、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廢除了一些不合時宜時勢的規章制度的個別條款;把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理念、職責權益寫進制度,以制度來保障學校科學健康地發展。通過制度來促進創新。把學校利益、教工和學生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協調發展:擴大開放和保證質量的關系。堅持開放教育、質量是關鍵。質量是電大的生命線和社會效益,我們必須切實把提高教學質量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完善遠程開放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抓好質量保證的五大要素——教學資源、學習過程控制、學習支持服務、教學管理和系統運作。優質的教學資源是關鍵。嚴格的學習過程控制是重點。良好、周到的學習支持服務是核心。
開放教育與其他形式辦學之間的關系。在堅持開放教育主體地位的同時,適應社會需要,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辦學,大與當地有關部門、企業合作開展崗位培訓,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充分體現電大的辦學特色。
辦學與服務的關系。在不同層面上建設遠程教育資源庫,為社會成員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提供課程平臺。辦學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服務是辦學功能的拓展,兩者相互促進。
持續發展:教育的“可持續”也就是“后發優勢”的問題,目前,我校的招生規模已位于全市6所分校的前列,但不能有絲毫“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思想,要挖掘內涵,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要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為持續發展提供硬件支持。改善和提升教育教學設備,使學校的辦學資源能夠適應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現有辦學場地和改善已有教學設備的基礎上,力爭上級的支持,爭取另辟校舍,獨立辦學,解決“一園兩校”的問題,為學校拓展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要加強隊伍建設,為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一是著眼于教學和培訓,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引進和調整優化相結合,引進高素質的教師同時調整不合格教師,這幾年我們面向全區公開招聘優秀教師14名,其中具有碩士學位的11名(含2名留學碩士)。優化了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要科學管理、突出內涵、提升教學質量,為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電大的學歷屬國民教育系列,國家承認學歷。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這幾年在抓招生的同時,一方面狠抓教學管理,成立督學組,加強對教學過程各環節的監控,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我們狠抓考風考紀,維護考試的公平性和嚴肅性,提高電大學歷的含金量,讓電大的學歷取信于民。
[1]張耀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開放教育教學改革[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
[2]王倩,王書領.教學改革課題組新環境下電大開放教育長遠發展的策略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0
[3]李英霞,焦建軍.基于開放教育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實踐[J].前沿,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