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政府官員表示,現在地方政府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吸引民間投資,但對于民間資本最看重的投資回報和投資環境而言,很多項目很難對民資形成真正的吸引力。
PART1 大規模刺激計劃出臺
盡管中央政府一再否認將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但樓市不振和經濟放緩的現實已令不少地方政府紛紛拋出天量投資計劃。繼長沙8000億、重慶1萬億、天津1.5萬億元等各地投資計劃出臺之后,9月24日,四川省召開重大項目投資會,共推出2242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達3.67萬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7、8兩個月,公布的地方投資計劃已超過十萬億元。國家發改委9月5日、6日也集中公布了高達上萬億的項目批復文件。
不過,針對近期發改委推出的一萬億地鐵和高鐵項目,高盛高華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宋宇認為市場對這一項目存在誤讀。“由于投資審批透明度較低,一些項目的信息并不公示,而何時公布以及公布多少項目取決于多種因素。”
在第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將適時動用1萬億財政收支余額以及1000多億元的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推動經濟穩定增長。此舉被普遍解讀為中央層面將通過實施財政擴張政策維持經濟增長,如果新一輪的刺激政策出臺,財政政策將唱主角。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認為,中國不宜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而應展開新一輪財政政策支持經濟發展,未來的投資應該依靠財政支出。而在2008年拋出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中央財政分三年出資1.18萬億,其余都依靠銀行貸款。
不過一系列的擔憂也隨之而至。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已經推出,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增大,如果再采取龐大的刺激政策,中國經濟滯脹風險將顯現。
標普近期發報告稱,中國政府有支撐大規模刺激計劃的能力,但若實行新一輪大投資,不僅會重新加劇通脹,而且無助于中國經濟的再平衡。
不過,許多分析師和經濟學家都認為,地方政府其實夸大了投資規模,他們競相宣布更大的投資數字,是為了吸引外資和中央政府投資。更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深陷債務泥潭,繼續加大投資將會加深上一輪刺激方案帶來的傷害。
一位政府官員表示,現在地方政府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吸引民間投資,但對于民間資本最看重的投資回報和投資環境,很多項目很難對民資形成真正的吸引力。
PART4 觀察者
錢從哪兒來
2012年和2013年將是中國地方債務到期的高峰,兩年到期額度合計超過3萬億元。7月6日,全國人大公開直接叫停地方政府自主發債,地方政府一條重要的融資渠道關閘。與此同時,銀行系統還在為2008年大規模刺激計劃引致的2萬億至3萬億元地方政府壞賬而發愁。
錢到哪兒去
此次的地方政策都結合了自身特點。例如中西部地區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則更側重于用投資拉動。
產能過剩
政府長期實施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戰略,導致很多產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而各地方之間形成惡性投資競爭,將加劇產能擴張。
民間投資
目前我國民間投資占整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到62%,增長速度高于國有投資,成為投資增長的新動力。而在地方拉動投資的過程中,民間資本如何“接棒”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