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岐
有句俗話,叫做“一夏無病三分虛”,這個“虛”包含脾虛、胃虛和氣虛。人們在夏天普遍會消瘦一些,就是因為脾胃虛弱的緣故。其實,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講,在四季中還有一個“長夏”。長夏位于夏末秋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每到夏末秋初,無論是衣物還是食物都特別愛發霉,就是因為此時正處于長夏時節,而“濕”為長夏的主氣。
夏末秋初 瓜要少吃
中醫認為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長夏濕氣本來就重,如果這個時候不小心淋雨,或是沒有及時更換被汗水浸透的衣物,就極易使脾臟為濕邪所困,從而出現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肢體困重等癥狀。這個時候你再多吃寒涼食物的話,就會加重脾胃的負擔,所以這個季節拉肚子的人也特別多。為此,這個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護好腸胃,特別是冰鎮西瓜,這時能不吃就不吃了。
西瓜本來性寒,若再在冰箱里一放,盡管其清熱解暑的效果較好,但多食對脾胃的傷害卻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會拉肚子,甚至出現頭昏乏力、身體困重等現象,就是因為濕邪困脾所致。
其實不只是西瓜,甜瓜、黃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輩的食物,都屬于寒涼食物。這個時候脾胃本就虛弱,若過食寒涼之物只會“火上澆油”,引起腹瀉也就在所難免了。
秋后暑熱 豆要多吃
綠豆 綠豆湯不僅可解暑熱之毒,還可化濕邪,助你的脾胃解圍。
紅豆 中醫認為紅豆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由于紅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經常服用還有減肥的功效。對于愛美的女士而言,多喝些紅豆湯,既可消暑化濕,還可以維持你的曼妙身材。
初秋養脾 少瓜多果
秋瓜不宜多吃,卻可以吃些秋果。
秋梨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對于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是去燥的最佳選擇。
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民間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將梨隔水蒸過,煮湯或者做成粥來吃,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來更加安全。
大棗 大棗也是秋天的佳品。大棗有“木本糧食”之稱,因為古人認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綱目》認為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對于“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坊間甚至流傳有“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的俗語。用紅棗加大米熬成粥,對保肝護肝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大棗不宜食用過多,“多食令人寒熱,凡贏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棗以不超過50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