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瀅 趙洪進
【摘要】2010年起保監會頒布了一系列監管新政,對銀保渠道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和主要風險點進行了嚴格規范,銀保市場的發展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上海是全國的金融中心,通過對上海市銀保市場發展情況的調查分析,找出當前銀保市場發展的問題,探尋監管新政下銀保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銀保監管發展
銀保作為一種新型的保險概念,在金融合作中,體現出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強強聯手,互聯互動。與傳統的保險銷售方式相比,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實現客戶、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三贏”。我國銀保業務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迅速,從1995年引進以來,2002年超過團險,成為中國第二大銷售渠道。銀保合作雖然互惠互利,但是合作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特別是2008年后,保費“井噴”式增長、經營粗放、銷售誤導與退保風險以及業務結構不合理等市場現象凸顯,2010年11月1日,中國銀監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銀監發[2010]90號)。2011年3月,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進一步細化了監管要求,聯合下發了《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
一、監管新政給上海銀保市場帶來一系列重大影響
2010年起保監會頒布了一系列監管新政,對銀保渠道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和主要風險點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和規范,給銀保市場未來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變化和影響。上海作為全國的金融中心,截至2011年12月底共有45家壽險公司,監管新政頒布以來,上海銀保市場的發展放緩、挑戰重重。
(一)改變了銀保經營的三大基礎
首先是網點合作模式發生改變。90號文對網點“1對3”合作模式未做出明確強調,僅要求銀保合作雙方要審慎選擇合作對象,合理確定合作對象數量,網點合作期限不短于1年;其次,業務銷售模式發生改變。監管新政不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的工作由銀行銷售人員直接完成。第三,產品選擇策略發生改變。90號文中提出投連險只能在理財室進行銷售。基于此,今后銀保產品必須分區域銷售,開辟理財服務區、理財專柜、財富中心、私人銀行等專門銷售區域。
(二)嚴格規范了銀保經營的關鍵環節和主要風險點
監管新政對銀保經營的關鍵環節和主要風險點進行了嚴格規范,包括:銀保合作協議的簽訂與管理、銀保業務準入門檻與機構與人員資格管理、代理費用管理、溝通渠道管理、銷售行為管控以及產品管理等各方面。
(三)對上海銀保市場的影響
1.市場整體出現下滑。自2010年11月開始,銀保市場整體出現下滑。2011年受銀保業務銷售模式發生轉變、銀行加息、流動性緊縮等因素影響,整個行業出現較大幅度下挫。2011年截止11月,上海壽險銀保市場總保費收入為245.3億,占據了上海壽險市場的半壁江山,占比為52%。其中,中資總保費收入為217.9億,占比為88.8%,外資總保費收入為27.5億,占比為11.2%。
上海銀保市場中年度總保費排名前十的公司為如圖1所示,前十大保險公司占據了83.7%的市場份額。2011年11月當月,上海銀保業績同比下降35.5%,前十大公司中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有天安212.3%,陽光人壽133.8%,生命7.3%;按年度累計保費收入來看,壽險公司整體同比下降27%,前十大公司中實現增長的公司有陽光、天安、生命和國壽,同比增長分別為545.5%,110.3%,70.7%和19.9%。
圖1上海銀保市場總保費排名前十公司情況(2011年11月)
數據來源:上海市同業公會
2.保險代理渠道擴大。保監會近期發布《保險公司委托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依法設立的銀行、證券公司等非保險類金融機構可申請保險兼業代理資格,代銷保險業務。
3.渠道競爭更趨激烈。險企出產品,銀行借柜臺,這樣的合作模式,成為銀行和保險公司近年來一大增收渠道。這就是所謂的“駐點銷售”模式。2010年出臺的90號文明確要求“銀行每個網點原則上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合作,如超過3家,應堅持審慎經營,并向當地銀監會派出機構報告。”從“1對多”到“1對3”,銀保合作方式的調整,最直接的影響一是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下滑,二是銀行中間代理收入下滑。在非駐點經營銷售模式下,銀保渠道競爭更趨激烈,銀保團隊銷售壓力增大,如果不能從擁有優質網點的大品牌銀行殺出重圍,那么總保費收入將會一落千丈。
二、上海銀保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思考
(一)宏觀經濟形勢向好
2011年1~4季度,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19195.6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其中金融業地區總值2240.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但保費收入只排全球第六,說明發展潛力巨大。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規劃對保險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持保險業快速發展。
(二)金融監管寬松化
中國金融業的經營現狀,迫使金融業改變舊的經營模式;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決定了金融業綜合經營的必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金融分業經營監管正在逐步寬松化,銀行和保險正以資本融合的方式深化合作,為銀保業務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而隨著銀行和保險公司資本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銀保合作中銀行占據強勢地位的局面將逐步發生改變,保險公司在銀行渠道銷售保險的成本也將隨著降低,有利于銀保利潤率的提升和銀保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三)監管力度加大是一把雙刃劍
對于結構調整有基礎、風險控制一直較為嚴格的主體來說,嚴格的監管將有助于業務的進一步合規發展,但對于結構調整困難、風險控制不到位的主體來說,嚴格的監管將對業務發展形成很大的制約。監管力度加大將會促進銀保市場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優化重組市場資源以及樹立服務品牌,占領市場份額,同時從嚴從緊的監管力度也將有助于銀保市場的合規、可持續發展。
(四)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
保監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上海保險市場保險深度和密度均有顯著提高。2010年,上海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分別為5.20%和4530元(按上海全市生產總值1.7萬億元和常住人口1950萬人估算),較2005年的3.64%、2452元分別上升了1.56個百分點、增加了2078元。5年間,上海保費規模除2008年排名全國第三外,其他年份均排名第四。“十一五”期間,上海保險分公司資產規模從1385億元增加到2397億元,機構主體從70家保險機構、157家保險中介機構增加到了115家、302家。
表1 “十一五”期間上海地區保險業基本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保險報
(五)銀保發展潛力巨大
伴隨劉易斯拐點的到來和人口紅利的逐步消退,未來保險營銷員增員難的問題將日益突出,而成為個險業務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隨著個險利潤率的下降,保險公司將加大開拓其他銷售渠道的力度,銀保渠道則成為首選。盡管銀保新規的出臺對銀保保費增長,特別是銀保期繳業務的增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該文件出臺的主要原因在于規范銀保銷售當中存在的消費者誤導現象,促進銀保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從長遠來看是有利的。目前銀保新單期繳占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反映出銀保業務的繳費結構正在逐步優化,銀保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周旸.中國銀行保險業務現狀與探索[J].西南金融,2009(9):54-56.
[2]柯翌娜.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SWOT分析與戰略選擇[J].生產力研究,2010(3):79-81.
[3]劉天宇.我國銀行保險發展問題探析[J].保險研究,2009(5):29-33.
[4]上海統計網.http://www.stats-sh.gov.cn/data/toMData.xhtml?u=/monthdata /2011.html.
作者簡介:潘瀅(1986-),女,江蘇人,上海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趙洪進(1964-),男,河北人,上海理工大學,教授,碩導,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