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立秋過后,國內多地又迎來了新一輪的高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高溫悶熱特別容易誘發心肌梗死和中風,調查顯示,每年溫度在32℃以上時,常會出現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高峰,“秋老虎”肆虐的日子也成為心腦血管病患者的“多事之秋”。
中醫理論認為,濕熱內蘊是冠心病發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熱毒之邪是心血管疾病的大患。所謂 “毒”,泛指在正常生命過程中人體內不存在的物質,或原本適應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超過了人體的需求而對人體形成危害。濕熱通過口鼻及皮膚入侵,積累日久就產生熱毒。熱毒極易引起人體多種炎癥細胞活化,激發血管壁炎癥反應,使得血管壁變厚,血管變狹窄,已經形成的動脈硬化斑塊,在炎癥的作用下容易發生破裂,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體內多存在2個,甚至3個熱斑塊,斑塊內平均溫度比周圍高2℃左右。
高溫熱毒導致人體皮膚血管擴張,皮下血液循環的血流量是正常時血流量的3~4倍,這種超常的血液循環,不僅可致血壓升高,而且造成心臟及大腦相對缺血,這將加重心腦血管硬化患者心臟和大腦的負擔。另外,高溫濕熱時人的心情往往比較煩躁,情緒不穩定,容易引起血壓波動,繼而誘發心肌梗死和中風。
“秋老虎”來了,中老年人不能放松警惕,要注意加強對心血管病的防范,從外因及內因兩方面進行預防。
外因方面,要注意居室的陰涼、通風,如果開空調,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后關機。室溫最好定在25~27℃,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
內因方面,要及時飲水,最好用淡鹽的綠豆湯或粥及含低鈉、鉀的飲料,分多次適量飲用,保證充足的血容量;飲食要清淡、少油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對于心血管患者及有高危因素者,應該服用一些標本兼治預防冠心病發作的藥物,如麝香保心丸,該藥不僅能夠迅速緩解胸悶、心絞痛癥狀,還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在高溫來臨時,連續服用2~3個月(1次2粒,3次/日),能夠保護保護血管內皮,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管壁炎癥,對抗熱毒對血管的損傷,從而減少胸悶、心絞痛的發作,降低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臟事件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