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平 溫中斌

種苗是森林重慶和現代林業建設的物質基礎,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管理是提升造林質量與林業發展水平的最關鍵的環節。如何做好種苗這篇重頭“文章”?重慶市梁平縣林業局有一套自創的“良方”。
嚴格執法 斬獲“頭籌”
進入梁平縣境,只見道旁青山蓊蔥郁勃,四周田野翠色欲滴,城鎮鮮花怒放、綠樹成蔭,城郊丘陵披綠,山野爛漫……這里的每一抹晨曦、每一滴雨露都透著絲絲芬芳,讓人感受到了初春和煦的美好,真是一座美麗的綠城!
2010年底,全國林木種苗工作會在合肥召開,會上傳來喜報,重慶梁平縣林木種苗站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林木種苗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梁平縣如何能在全國眾多林木種苗站中脫穎而出并拔得“頭籌”?據了解,這與梁平縣林業局長期堅持嚴格執法息息相關??h林業局林木種苗站以《種子法》和《重慶市林木種苗管理五項制度》為依據,以“兩證”辦理為抓手,突出重點,主動出擊,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林木種苗站、森林公安局、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聯合開展林木種苗執法工作,把好苗木市場準入關,為該縣森林工程建設榮獲重慶市一等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統計,2008年以來,縣林木種苗站共處理林木種苗行政案件6件,有力地維護了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秩序;為苗木基地辦理、發放《林木種苗生產許可證》、《林木種苗經營許可證》83份,辦證率達95%以上;嚴格執行“一簽兩證”制度,辦證率達100%,抽查合格率100%,復查復檢率100%;對森林工程等工程用苗在縣財政、審計、發改委、監察及林業局的監督下實行了100%的政府采購,公開招標,對使用額度達95%以上的梁平壽竹苗木實行了13元/株的最高限價,杜絕了“人情苗”、“關系苗”、“高價苗”;種苗質量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堅持“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的質量責任追究制度;使用數量不多的中華紅葉楊、油茶穗條等外調苗都符合“市外供苗必須持有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質量合格證、產地檢疫證、林木良種證明材料”的種苗管理規定。
推廣技術 創新科技
無需置疑,科學技術的先進與否,直接決定了一個區域林業成果的高低成敗,對林業來說是如此,對林木種苗業來說更是如此。近年來,梁平縣林木種苗站始終牢記“科技興林”的使命,注重實用技術培訓與普及,為梁平縣竹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據悉,梁平縣起步發展竹產業的2006年冬季,林木種苗站負責人即帶領單位科技人員跑遍了境內的竹林和村落,實地進行考察,找到了制約梁平竹業發展的三大癥結,一是實用技術匱乏,二是示范基地欠缺,三是竹農技術意識不強。
2007年以來,梁平縣林木種苗站共實施國家、市縣技術研發與推廣項目15項,取得 “壽竹埋鞭育苗試驗研究及產業化應用”、“壽竹豐產培育技術與應用”、“白夾竹低效林改造技術”、“新造壽竹豐產栽培技術”等4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成果,解決了制約梁平縣林業特別是竹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推廣竹子埋鞭育苗技術0.5萬畝、壽竹豐產栽培技術20萬畝、白夾竹低效林改造技術10萬畝,滿足了梁平縣新造20萬畝竹林對良種壯苗的巨大需求,帶動全縣2萬戶竹農依托竹資源實現萬元增收目標;引進竹子品種300種,選育出刺黑竹、斑苦竹等20種適合梁平縣及周邊區縣栽培的優良竹種,為梁平縣乃至重慶市竹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良種資源。
與此同時,該縣還建立了國家壽竹標準化栽培、筍竹培育、油茶豐產栽培等國家、市級科技示范基地5個,面積2萬畝,刺黑竹標準化栽培等縣級示范基地3個,面積達0.3萬畝,為梁平縣現代林業發展打造了亮點。
因成績突出,2009年,梁平縣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重慶市三個林業科技示范縣之一,種苗站被國家林業局表彰為全國科技服務林改先進集體,2010年被國家林業局表彰為全國林木種苗先進單位,獲得2010年梁平縣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培訓技術 推動產業
一分收獲,一份耕耘。
記者了解到,為了做好種苗“文章”,為森林重慶建設提供優質種苗,自2007年以來,縣林木種苗站在全縣34個鄉鎮(街道)的竹資源基地展開造林、撫育、低改、豐產培育等環節,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站內8名科技人員長期深入山頭地塊對竹農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與服務。
在培訓工作中,技術人員采取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理論講解與現場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先后舉辦縣鄉村三級技術培訓會30場次,直接培訓農民2萬人次以上;舉辦電視講座10余場,間接培訓農民20萬人次以上;編印梁平縣竹資源培育主要竹種栽培(改造)技術、梁平縣主要竹類植物志等5種實用技術書籍,共5萬余字,印發10萬份(冊)。
為了更好地保護開發我國豐富的竹類種質資源,帶動廣大農民致富增收,縣林木種苗站還巧妙地借助竹產業的發展平臺,利用竹產業的優惠政策和良好氛圍,在梁平縣雙桂湖畔返租500畝土地,搶救、收集、保護竹種,選育竹類良種壯苗,示范快速育苗、高效培育的技術和方法,建設我國西南一流水平的中國·重慶竹博園。目前基地共建設展示長廊、四合院3500平方米,收集竹類種質資源300種,搶救黑水竹、綠稈花黔竹、實心狹葉方竹等我國瀕危竹種10種,選育優良竹種20種,每年繁育良種壯苗50多萬株,為當地500多戶農戶帶來勞務收入100多萬元,成為了梁平縣森林工程和農戶萬元增收工程核心示范基地。同時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種子法》,并制作橫幅、展版、宣傳畫、技術要點等宣傳資料,極大地提高了林木種苗生產者與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形成了依法制種、用種的良好法制氛圍。
記者了解到,目前,經過該站多年來的悉心指導和技術培訓,全縣共培養出竹業科技能手100余名、科技示范戶1000余戶,達到了全縣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名竹業行家的既定目標。梁平縣在短短四年間新造25萬畝竹林,改造低效竹林20萬畝,一躍成為重慶市竹資源第一大縣,并建成了“中國壽竹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