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ginia


國慶黃金周的長假,忙壞了在路上奔波的游客們,更累壞了服務游客的駱駝們。據媒體報道,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目前有1000峰駱駝專業服務游客,每天從早晨5點半到天黑馬不停蹄,一峰駱駝一天可以駝送7個客人,但還是不能滿足景區目前每天近8000名游客選擇這個旅游項目的需要。駝戶們只能給駱駝增加飼料而不能讓駱駝休息,導致已經連續兩天出現駱駝勞累致死。針對這一情況,敦煌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日前修改了駱駝管理規定,對高峰期駱駝載客上山的次數進行了限制,并且要求駝戶保證駱駝在營運間隙的休息,違反規定者將被停號處理。
無獨有偶,這一事件恰好發生在一年一度的“世界動物日”,又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與動物們的關系。
最能喚起愛心的節日
“世界動物日”是在每年的10月4日,是為了紀念意大利修道士圣方濟各(又稱圣·弗朗西斯),以及他所倡導的“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的理念。
生態學家的最初目的是希望借此喚起世人關注瀕危生物,漸漸發展為關懷所有動物。“世界動物日”的對象是全人類,和關心動物的人士。
圣·弗朗西斯于1182年誕生于意大利阿西西地區一個富裕的布商家庭。他于1206年擯棄了所有物質財富而創建了弗朗西斯修道院。他熱愛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生靈,把動物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要求村民們在10月4日這天“向獻愛心·人類的動物們致謝”。
人們慶祝他所倡導的“世界動物日”是為了表達對動物的關愛和尊重。在“世界動物日”那天,流浪在羅馬街頭的狗會暫時免遭城市管理部門的追捕,并可享受到由屠宰商提供的免費肉骨頭。
慶祝“世界動物日”的宗旨在于宣傳飼養伴侶動物所帶來的樂趣,讓公眾意識到動物對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同時促使各個動物保護組織齊心協力,推動人們以負責任的態度飼養伴侶動物。
但是,越來越多無論珍稀抑或普通的動物的生存狀況,依然令人堪憂。據媒體報道,就在中秋前夕,深圳海關海上緝私部門截獲一艘涉嫌走私快艇,現場查獲走私的穿山甲鱗片300余公斤。300多公斤的鱗片,需要從多少只穿山甲的身上剝下,那個數字讓人戰栗。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公益廣告在電視上播放了一遍又一遍,象牙、貂絨、魚翅還是源源不斷地走進某些人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見,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光喊口號顯然不夠。在加大動物保護意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監管和懲治,才能讓不法行為得到遏制,將尊嚴留給動物,也留給人類自己。
愛護動物已成為目前世界十大環保工作之一。自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就有各國的環保團體在10月4日舉行各種活動,以紀念世界動物日和圣方濟各,宣傳愛護動物、尊重動物,正視、善待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動物。
在“世界動物日”那天,流浪在羅馬街頭的狗會暫時免遭城市管理部門的追捕,并可享受到由屠宰商提供的免費肉骨頭。
目前,“世界動物日”的發展已超越了國家、種族和宗教等界限。中國從1997年開始紀念“世界動物日”,北京各界環保志愿者自發成立了民間環保慈善機構——首都愛護動物協會,積極開展各種愛護動物的公益活動。
觸目驚心的紅色名單
進入21世紀,“世界動物日”變得越來越沉重,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邊緣。在著名環保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8年9月公布的200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稱全球有1.6萬多個生物物種有滅絕危險,其中動物在這份紅色名單中占據多數,猿、鷹、北極熊、河馬、鯊魚、珊瑚、海豚等人們非常熟悉的動物物種都存在滅絕危險。
名單顯示,全球有41415個物種面臨生存威脅。其中,有16306個物種有滅絕危險,比2006年增加了188種。近500年來,全球已有785個已知物種滅絕,另有65個物種通過圈養或人工培育存活。
據估計,人類有記錄的物種約有170萬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特別強調了動物物種的危險性,截止2008年9月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八分之一的鳥類正面臨生存危險。
隨著極地氣候的變暖,北極結冰的時間越來越晚。在過去50年里,北極冰層已經消失了40%,沒有足夠的冰,北極熊被困在了陸地上。雖然北極熊能在水里游數公里,但在游泳途中北極熊不會“打獵”,因為在水里,它們絕不是海豹的對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單”指出,如果任由現在的狀況發展下去,預計北極熊的數量將在幾十年內減少30%。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調查數據,僅僅在剛果(金)一個國家,河馬數量已經銳減了95%。在剛果(金)境內,只有887只河馬了。這里曾是最大的河馬種群的棲息地,但由于內戰,士兵、狩獵者無節制的亂捕濫殺,非洲大陸上常見的河馬也上了“紅色名單”。
任何物種都處于緊密連接的生物鏈條中,調查顯示,河馬數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了當地湖泊中的魚類減少,因為河馬糞是該湖內魚類的重要養料來源。人類的活動對動植物生存環境的破壞是直接導致生態惡化的結果,同時也極有可能引起當地的經濟危機。
“海上霸主”鯊魚因魚翅被捕殺,美味的石斑魚也在劫難逃。在海洋動物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仔細評估了共547種鯊魚和鰩魚,發現其中20%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原因則是人類的捕撈過度。由于魚翅(鯊魚的鰭)在東南亞地區備受歡迎,因此“海上霸主”鯊魚免不了被人類捕殺的命運。然而,鯊魚的生育速度遠遠趕不上被捕殺的速度。專家警告,如果這種肆意殺戮再得不到有效制止,“海中霸主”的威猛將只能通過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來回味了。一旦鯊魚這個海洋生物鏈中最高端的一環被截去,將有成百上千種海洋生物面臨滅頂之災。
珊瑚也因為全球變暖首度進入2007年的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由于受污染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世界上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珊瑚死亡。
此外,全球野生虎的數量正持續下降,“陸上霸主”老虎也面臨棲息地減少和森林耕地化的威脅。據估計,世界上大約只剩下5000只?7000只虎,其中大多數生活在印度、中國東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蘇門答臘島和印尼的森林中。
動物立法成世界主流
有人曾經說過,看一個國家如何入對待動物,就能看出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很多國家都制定了一套適合自己國情的小動物保護法。有法可依,對小動物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安生立命的大事,我們多么期盼,在中國,小動物保護法能早日出臺,小動物們的生活有所保障,避免更過類似虐貓、虐狗事件的發生。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出臺了有關反虐待動物的法案。去年,德國國會還通過了一項決議,要用憲法來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動物權利寫進憲法的國家。德國議會通過的《動物保護法》規定:每個與動物打交道的人必須仁慈地對待動物,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相應的物質條件。認領或購買小動物時,要求考察認領者的飼養基本知識和家庭條件。德國農業部下屬的有關機構有權對飼養場所和飼養者進行檢查。看是否符合規定條件等。
《動物保護法》強調,必須把人以外的動物列入道德關懷的范圍之內,凡是人為給動物造成痛苦的都要追究法律責任。法律規定,一般傷害動物將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最高將判處有期徒刑3年。棄犬者需繳約折合人民幣23萬元的巨額罰款,嚴重虐待犬只者最高可判兩年徒刑。德國法律賦予警察監督、糾察、取締虐待動物行為的權責。德國的寵物店不準販賣犬只,《犬只飼養法》規定對于每只狗休息、運動的空間、犬舍的建筑材料、規格、溫度、濕度、光線……均有嚴格規定。德國的動物收容所由公益團體設立,能得到政府資助。
其實,歐美許多國家在19世紀就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動物的立法。1809年,有人在英國國會提出禁止虐待動物的提案。這個提案在上院獲得通過,但在下院卻遭到一片嘲笑。但沒過太久,世界上第一個反虐待動物的法案還是在英國誕生了。最近,英國新的家畜福利法已呈送議會,根據新法的規定,年齡低于16歲的兒童,因還不夠成熟,不能承擔起照顧、保護寵物的責任,將被禁止購買寵物,家庭里的所有新增寵物都必須由成人購買;與此同時,商場為了促銷而贈送金魚的傳統做法將被禁止。對于對動物的侵權行為,新法有更加嚴格的懲罰措施,新法還加強了對動物園這些“圈養動物”的地方的管理。
在亞洲,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都在上個世紀完成了動物福利立法。雖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社會發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動物福利法都有類似的主旨。新加坡1965年制定的《畜鳥法》是為了“防止對畜或鳥類的虐待,為改善畜、鳥的一般福利以及與之有關的目的”。菲律賓1998年出臺的《動物保護法》的主旨是,為了“通過督導及管制一切作為商業對象或家庭寵物之目的而繁殖、保留、養護、治療或訓練動物之場所,以對菲律賓所有動物的福利進行保護及促進”。香港的《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旨在“禁止與懲罰殘酷對待動物”。臺灣《動物保護法》則是為了“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
打開互聯網,我們可以從世界每一個角落看見不同程度的讓我們觸目驚心的圖片:成千上萬溺死在被石油污染的海水里的海鳥、被盜獵者割去長牙的大象、垂死掙扎的犀牛、被常年累月榨取膽汁的黑熊。全球偷獵者的獵殺行動仍無法禁止,導致野生動物的數量減少的速度加倍,生物世界頂端的人類,無節制地濫用著生殺大權。可是,當面對著一場接一場的生靈涂炭,作為人類的我們,要如何正視自己的良心,正視那些在饑荒、征伐和殺戮中逝去的無辜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