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欣
【摘要】近年來,全國總工會及地方各級工會相繼頒布了一系列財務規章制度,對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從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我國工會財務管理工作依然存著一定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希望能為推進我國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對策建議
推進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加強工會財務的制度化、規范化及科學化,有利于增強工會活力、強化工會經濟基礎、提高工會整體實力。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既是貫徹落實《工會法》中關于工會經費管理方面的具體要求,也是促進工會事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正確把握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積極推進財務規范化建設,不僅是各級工會職能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促進我國工會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 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對財務規范化建設認識不足
目前,我國部份工會在把維護工人權益作為主要職責的同時,對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缺少應有的重視。部分工會領導認為工會的財務工作僅需做到賬目清楚即可,財務規范化建設由于需耗費額外的人力、物力,且工作開展的難度較大、實施中困難重重,因此可有可無,導致財務規范化建設淪為“一紙空文”。
此外,企業對工會經費繳納工作的認識不足。很多企業認為只需給本單位工會劃撥一定的經費來開展活動就行,若按《工會法》的規定計撥工會經費則會增加企業負擔,因而在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中,工會經費的計撥和活動開展均較少,無法滿足工會發展的需要。
2.獨立開戶較難
目前,我國工會普遍面臨著獨立開戶較難的問題,一方面,因為部分企業主不愿將資金交給工會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某些企業的員工人數較少、工資總額低。因而,工會經費計撥額較少、工會收入較少、工會賬戶的使用率較低,不符合銀行對開立賬戶的相關規定,導致開戶被拒或在清理中被取消。
3.財務工作基礎薄弱
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工會尤其是基層工作的財務工作普遍較為薄弱。首先,工會尤其是基層工會缺少專職財務人員,大多是一些兼職人員,這些兼職人員水平不一且對工會業務不熟悉,這從根本上導致了財務工作的不規范。其次,因條件限制,擁有專職財務人員的工會中,一人兼任會計和出納的現象時常發生,或直接由工會主席兼任會計和出納,缺乏應有的崗位牽制。另外,在費用報銷過程中,缺乏嚴格控制。
4.工會經費的管理及使用有待進一步規范
一是工會收入不規范,有些單位的工會費用沒有收取或收繳不足,非公有企業中能夠足額、及時撥繳工會經費的企業
微乎其微;有些單位將一些不應歸屬于工會收入的費用,歸入工會收入。二是部份工會對預算管理缺乏應有的重視,把預算與決算相分離,未按照預算管理的要求對工會經費進行管理,導致經費的撥繳“無定數”;三是未貫徹落實財務民主管理,某些工會沒有向會員或職工公開賬目;某些工會并未接受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監督、檢查。
除了管理,工會經費的使用也有欠規范。實踐中,部份基層工會將經費主要用于向職工發放福利,很少甚至幾乎不開展工會活動,導致工會的主要職能沒有得到發揮。
二 推進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1.提升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意識
第一,基層工會應加強對財務規范化建設的意義及作用的宣傳,使企業上下充分明白工會財務規范化對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強化財務部門在各級工會組織中的作用。通過大量深入的宣傳教育,在提升財務人員對規范化建設認識的同時,應積極爭取得到單位管理層的重視與支持和相關部門的理解與配合,為財務規范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第二,轉變目前單純的工會經費保障觀念,將工會經費的收支與管理并重。通過加強工會經費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深入理解財務規范化管理的內涵,從預算編制、經費收繳到會計檔案資料管理,均通過統一的工作程序來規范各級工會的管理行為,有效地開展工作,務求切實提高工會財務管理能力。
第三,堅持思想創新。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切實轉變理念。要堅持依法理財的觀念,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開展高水平的管理工作,對全體財務人員加強規范化教育和培訓,從而切實端正員工思想、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而把財務規范化建設作為各級財務部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修訂管理辦法、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2.規范工會財務工作流程
規范工會財務工作流程就是把財務活動按其規律實現制度化、標準化及程序化,從而強化單位的財務監控及財務保障、提升工會財務工作管理水平。(1)在人員配備上,應對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進行嚴格把關,保證所有人員均具有相應資質、接受過正規財務培訓,原則性強,并對工會業務有一定的了解。(2)在崗位設置上,應明確職責分工,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個人,使每個人達到清楚工作流程、業務處理規范,提高辦事效率,切實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3)在業務流程設計上,應按照財務工作的業務流程及財務制度的規定,制定相應的財務工作規范,明確規定各項工作在每個階段應開展的具體內容及應達到的工作標準。(4)在組織溝通上,應明確領導關系,保障上下級之間的業務關系順暢,通過建立有效的信息資料傳遞途徑及方法,使各項工作的進程在工會中能夠及時傳遞,從而使經費劃撥、會計核算及問題處理迅速準確。(5)在檔案管理上,各級工會應加大經費投入,改善檔案管理環境。省、市級財務部門應擁有專門的檔案庫房和柜架,對檔案進行統一管理,做到有序存放、防止毀損及散失。(6)在內部控制上,一應明確審批、報銷流程,嚴格規定各項業務的審批和報銷權限;二應分離不相容職務,使各崗位之間能夠相互牽制與監督;三應加強財產物資管理,保證工會財產的安全與完整;四應落實財務公開制度,接受工會成員及單位職工的監督,使工會財務各項工作處于有效的內部控制之中。
3.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項嶄新任務,時間周期長、政策指導性強、工作任務量大、對財務人員要求高,因此,推進財務規范化建設,須努力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第一,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各級財務人員應始終堅持為工會服務、為職工群眾服務的思想,并與加強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緊密結合,增強責任感及使命感,提高政治修養。
第二,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任務,加之其在我國的實踐經驗較少,因此,各級工會必須對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素質保持高度重視,建立學習型團隊。
在工會財務干部隊伍的培訓方面,應通過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促進他們不斷更新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本領和技能。工會主席在學習型團隊的創建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特別注重提高他們對團隊學習的策劃及管理能力,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培訓活動,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培訓,使團隊學習變成工會財務干部的日常行為。首先,在分層次培訓中,應將“下基層輔導”與“請上來培訓”相結合。既要求市總工會的財務人員要深入企業考察,對基層工會的財務規范化工作進行實地指導;還要要求基層工會相關干部熟悉基層工會財務規范化的相關要求,對財務人員加強培訓。其次,在日常培訓中,應通過建立和完善業務培訓制度,將定期輪訓與不定期培訓相結合、專業培訓與崗位輪訓相結合、專題講解與系統學習相結合,使財務人員掌握最新的財務會計知識、學習先進工會的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
第三,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工會作為維護職工權益的重要部門,其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對工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加強工會財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要通過宣傳、培訓等方式使財務工作人員始終明白自己的責任,堅持樹立為工會服務的思想,勇于堅持原則,準確把握政策方向,正確行使權力,嚴格履行義務,嚴于律己,真抓實干,做好工會財務工作,積極推進工會財務工作的規范化建設。
4.完善監督及考核機制
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離不開有效的內部監督及考核機制。工會應建立和落實財務規范責任制,將財務規范責任目標落實到具體部門及個人,并納入崗位職責范圍進行考核,促使每一責任人自覺執行,從而使財務規范化建設提升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來。
首先,財務部門的主管人員應經常檢查財務人員的工作情況,并定期向相關領導報告經費收支及財務管理工作情況,接受上級領導的監督。部門財務人員定期向財務主管進行思想和工作情況的報告,遇到特殊問題應及時請示報告,使財務工作實時處于上級監督之中。除此之外,還應建立健全相關內部控制、完善財務公開制度,通過內控和群眾監督增強工會財務透明度,不斷提高其規范化程度。
其次,建立健全考核及獎懲機制。工會應充分利用上級領導和職工群眾的監督力量,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績效評價體系和激勵競爭機制等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將考核結果與職工獎懲結合起來,以物質及精神上的獎勵來激勵與促進職工參與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的積極性;對違規操作進行行政或經濟處罰。
工會財務管理工作是工會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是關系工會整體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任重而道遠。只要樹立堅定的信心,齊抓共管,多管齊下,一定能推進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快速發展,從而促進我國工會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偉群、方曉青.淺析加強基層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的途徑[J].中國工會財會,2011(3)
[2]廣東省總工會財務部.淺談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J].中國工會財會,2010(12)
[3]林曙紅.建立工會財務服務中心,推動財務規范化建設[J].中國工會財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