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祥
一 鎮級市的科學內涵與湖北鎮級市概念的提出
鎮級市是由經濟發達的鎮建成的類似小城市的特大鎮。其行政區劃仍屬建制鎮,仍歸所在的縣市管轄。鎮級市的本質就是縣轄“市”,核心是以一個城市的標準來建設和管理一個鎮,鎮級市是一個提高城鎮化水平的新概念,是一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探索,是一個將經濟發達鎮建設成為“小城市”的新嘗試。所以鎮級市并不屬于建制市這一范疇,更多意義的屬于經濟意義下的市。
由于鎮級市對推動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進程作用很大,在我國不少地區發展得很快,而且也頗有成效,2010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鄂發[2010]25號)和2011年湖北省村鎮建設工作會上均提出在湖北省開展鎮級市試點工作,鎮級市建設開始逐漸進入湖北戰略發展的視野。
二 加快發展鎮級市對湖北經濟發展的現實意義
1.加快構建鎮級市是發展鎮域經濟,從而帶動縣域經濟的有力舉措
湖北縣域經濟不強,已連續七年沒有進入全國百強縣市。從2011年8月公布的第十一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名單的分布情況來看,東部沿海的江蘇有29個、山東有26個、浙江有24個,繼續領先于中西部地區,在中部地區河南有6個,湖南有4個,江西有2個,山西有1個,安徽有1個。由此可知,湖北縣域經濟不僅遠遠落后于我國沿海的發達省份,而且在中部地區也缺乏有效競爭力。縣域經濟缺乏競爭力嚴重制約著湖北經濟的發展,“鎮強則縣興,鎮弱則縣衰”,縣域經濟不強的根本原因在于鎮域經濟不強,鎮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支撐。因此,只有加快鎮級市的建設,才有利于激活鎮域經濟發展的引擎,才能促進鎮域經濟的發展,既而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活力,這對于提升湖北縣域經濟的素質和水平,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加快構建鎮級市是推進武漢全國中心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在武漢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發展戰略目標。武漢雖被譽為“大武漢”,但在眾多方面與國家中心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武漢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很重要的一點在于需要小城市的支持,如果沒有特色化和專業化的小城市支持,大武漢的城市功能就得不到完全釋放,連接國際、對接世界的金融、信息乃至整個城市體系就無法取得最大效應,所以開展鎮級市建設,培育出一批產業集聚、特色鮮明的小城市對于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顯的很有必要。同時,開展鎮級市建設,實現人口的就地城市化,可以解決當前武漢由于城市人口規模的急劇擴張而出現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用地緊張、房價高漲以及醫療服務昂貴等一系列棘手的“城市病”問題,降低城市化進程的風險和成本,這樣才可以進一步解放武漢的生產力,促進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3.加快構建鎮級市是服務湖北民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與平臺
湖北民營經濟規模總量不大且質量水平不高,這是湖北經濟發展的又一大問題。構建鎮級市是發展湖北民營經濟的科學選擇之一。首先,與大中城市市區相比,鎮級市作為連接城市和農村的連接點,其具備了小城市的一般功能,鎮級市又與農村精密相連,在產業積聚方面存在著與大中城市市區所不具備的條件,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有著自己的優勢。其次,與農村相比,鎮級市通過可以通過工業園區的方式聚集起分散的生產力,較大程度的降低了成產成本、技術成本、交通成本和信息成本,繼而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更有利于孕育出一批高水平、上規模的民營企業。最后,從東部沿海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經驗上看,構建鎮級市十分必要,如以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省溫州市來看,其民營經濟從起源到發展最后到騰飛都在小城鎮上。所以,加快構建鎮級市對湖北民營經濟的培育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三 湖北鎮級市建設的有利條件
第一,湖北是勞務輸出大省,而當前大量先進的技術、有經驗的勞動力的返鄉,激活了城鎮的勞動力市場,有效促進城鎮產業結構的變化。在外出打工期間,工人們往往積累了一定的經濟資本和人力資本,其中的一部分人會選擇創業,但在大中城市的創業成本過高,不利于創業的成功,而鎮級市的構建,卻為返鄉工人提高一個創業門檻低、競爭力小、市場潛力大的平臺和載體。
第二,隨著國際國內產業分工的深刻調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步伐加快,湖北產業基礎好,資源豐富,交通便捷,要素成本低,已成為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熱土。湖北鎮級市的建設,可以充分吸收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促使本地企業與外地企業展開合理有序的競爭與合作,形成一個良好的經濟互動,發掘出更多潛在的市場。
第三,現階段湖北農村勞動力剩余,這為開展鎮級市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支持,而且可以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大大降低勞動力轉移的成本。不僅如此,農民在務工的同時還可以顧及農活和打理家庭,避免“留守兒童和老人”問題的產生,這還維護了農村的穩定,促進農業生產。農村、農業發展了又可以反哺城市、工業,為鎮級市的發展創造條件和基礎。
四 湖北構建鎮級市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鎮級市擴權與監督的關系
通過鎮級市建設使原先一批經濟強鎮變成了“市”,鎮政府的權力得到極大地擴充,使得鎮政府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決策、執行權,如果運用恰當,便能夠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從而更好地發揮出政府應有的職能。但另一方面,無數事實證明,在沒有監督和監督不力的情況下,權力往往會被濫用。當鎮級市獲得了更多的權力,而監督跟不上時,腐敗就容易滋生,最終會使人民的利益受損,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在擴權的時候應該加強監督,處理好擴權與監督的關系。
2.鎮級市擴權與精兵簡政的關系
從1998年以來我國一直在鄉鎮中堅持實施“撤并鄉鎮、精簡機構、分流人員”的改革政策,當前又在積極探索“大部制”改革,精兵簡政是一種大趨勢。建設鎮級市,就是要解決當前部分經濟強鎮“權小無力”,“小馬拉大車”的問題,而擴權必定會增加鎮政府的職能,但這些增加的職能又要讓那些部門機構,由哪些工作人員去完成呢?擴權與精兵簡政對于構建鎮級市而言,又是一項艱巨的考驗。所以,必須在擴權與精兵簡政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妥善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