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意

人民網的高估值令人想起新華社下屬的中華網,曾一度狂飆至220美元,但2011年摘牌時,價格僅為0.43美元。
人民網上市前后備受關注也飽受質疑,但這家由《人民日報》控股且有著“中國官網上市第一股”之稱的公司上市后“出人意料”地受到追捧,上市首日大漲73.6%,次日漲停,目前市值已過百億,股價表現超出此前所有券商的預期。
市值為紐約時報兩倍
早在掛牌交易前,人民網就大受機構青睞,網下有115家機構踴躍申購,是今年以來51家新股發行時機構申購數最多的一家。盡管以20元的發行價計算,人民網46.13倍的發行市盈率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4月27日上市首日再次受到熱捧,盤中兩度臨時停牌,收盤時漲幅高達73.6%。
“五一”長假后的5月2日,人民網繼續高開高走,開盤半小時便封于漲停。上市兩日累計漲幅就達到91%,市值達到106億元。5月3日該股創下41.98元的高價后有所回落,最終收盤于39.47元,市值仍高達109億元。
這一市值在同行中處于什么水平呢?按最新外匯牌價計算,新浪市值232億元,搜狐市值121億元,紐約時報市值58億元,鳳凰新媒體市值30億元。
這意味著,剛剛上市三天的人民網市值接近搜狐市值,是紐約時報市值的1.9倍,是鳳凰新媒體市值的3.6倍。但其年收入只是搜狐年收入的10%,與紐約時報比更是相差甚遠。
什么力量在推高人民網股價?從上前兩日上交所公開的交易信息看,買賣前五席均不見機構身影。上市首日買入前五席位均來自營業部,著名游資席位銀河證券廈門美湖路營業部高居買入席位之首,買入金額為6266萬元,做多意愿強烈,國泰君安順德東樂路營業部跟隨其后,買入金額3273萬元。前五席合計買入1.6億元。
第二天,短線資金炒作熱情依舊高漲,光大證券深圳金田路占據買入榜第一位,接棒繼續做多。而首日出手買入的銀河證券廈門美湖路繼續買入做多。但此前一天大額買入的國泰君安順德東樂路營業部當天賣出3677萬元,居賣出席位榜首。
5月3日形勢發生了變化,當日買賣前五席仍為營業部,但賣出金額遠多于買金額,交易數據顯示,前五席合計買入5746萬元,但賣出榜前五席合計賣出金額多達1.7億元。這表明,此前兩天做多的游資開始獲利出逃。
雖然目前人民網股價有所回調,但超過39元的價格已超過所有券商預期,包括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證券國內實力券商紛紛預測人民網合理區間在20元發行價上下,海通證券在全部券商中給予的估值最高,為27.40元,但目前股價比這個最高估值還要高出一半。
為什么這么牛
無論在招股書中,還是在面對公眾質疑時,人民網都稱已進行市場化改造,并樂意將自己與新浪、搜狐這樣的商業性互聯網相比較。
人民網2010年的營業收入約為新浪營業收入的12%,其中廣告業務收入不到新浪廣告收入的9%,移動增值業務約為新浪移動增值業務收入的6%。人民網和環球網總獨立訪問者數量為新浪的12%。
2005年2月,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社和中聞投資共同出資建立了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中信證券(子公司金石投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石化等公司先后入資后,人民網的股東增加到15名。其中,僅金石投資(主承銷商中信證券旗下的直投公司)為社會法人股,其余14名股東所持股權均為國有股。其定位是以新聞為核心的綜合信息服務運營商,主營業務包括互聯網廣告業務、信息業務、移動增值業務和技術服務。
有資深傳媒人士指出,人民網成功上市,不僅具有強烈的文化傳媒體制改革示范意義,還有著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首先,它背靠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中國最為高端的黨報和國有媒體,內容權威、受眾高端。其次,2008年至今它最大的客戶都是財政部,第二大客戶是中國移動上海公司,行政資源之強大,令商業媒體難望項背。其三,它自身還擁有獨立的新聞采編權,信息來源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不言而喻;而內容為王的傳媒屬性,也決定了這些優勢將為其未來的業務增長提供強大的動力;與此同時,目前絕大多數商業網站都還沒有新聞采編與原創的權利。
其四,它是中國第一家整體上市的新聞媒體,120多人組成的采編隊伍全都裝進了上市公司;而縱觀整個傳媒板塊,成功地把編采等內容部門裝進上市公司的,根本沒有先例;在此之前,依靠資本市場來運營發展黨報,也幾乎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由此可見,文化體制改革排頭兵,國有文化企業的重點扶持對象,人民網享受的政策優惠目前甚至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無與倫比。同時,文化產業正被中央政府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方向推動。
與此同時,作為官媒第一股,人民網身后還跟著一長串兄弟姊妹,新華網、千龍網、北方網、東方網、大眾網、浙江在線、華聲在線等10家官媒網站,也將緊隨其后,陸續登陸A股。如此一來,人民網身上背負的另一重政治任務,就是只許成功不能失敗,不然,后面那一長串兄弟姊妹還能有什么上市熱情與盼頭?凡此種種,都是當初中國石油回歸A股時所不具備的。
最大的缺陷是治理結構
背靠政府大樹,身份特殊,這無疑是人民網有生以來的最大優勢。但跟其它國企一樣,這也決定了其治理結構的天然缺陷。國有體制慣有的官僚、僵化、腐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等弊端,它一樣也不會落下。
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人民日報社,直接持有人民網66.01%的股份;加上通過環球時報、京華時報和中國汽車報等“子公司”的間接持股,總持股量達到79.54%。由此,人民日報社僵化的體制內模式將天然地延續到人民網,人民網的董事會在完整地反應全體股東的治理理念、完整回應全體股東具有共同傾向的利益訴求等方面,都存在著天然的重大缺陷。甚至在日常運營管理層面,也不能如同成熟的商業網站那樣對市場的脈動保持高度的敏銳,并迅速做出積極有效的反應。
也有媒體將人民網跟同樣是國資血統的新華社下屬的中華網進行了類比。作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互聯網企業,中華網的股價最高一度飆升到了220美元,市值超過50億美元。此后,中華網大股東大舉進軍游戲、軟件開發等新領域并執迷于并購。后來,缺乏清晰盈利模式和核心競爭力的中華網,被新浪、搜狐等后起之秀紛紛趕超,并于2011年末黯然摘牌,最后一筆交易價格僅為0.4374美元,僅及最高峰期的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