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沒有人知道精藝股份(002295)正在做些什么,即使是分析師也對這家公司也充滿了困惑——在2009年上市時,精藝股份募集4.38億元資金,但在投入三個項目后,其中兩個項目公司都宣稱至今“未達預期”。同時,精藝股份的上市幾乎成為中小投資者夢魘的開始:在上市2年后的2011年,公司報出的凈利潤甚至不及上市前一年(2008年)的40%。若再往前推算,更是不足2006年凈利潤的三分之一。
“見過毀滅價值的,沒見過這樣毀滅價值的。”有精藝股份的投資者致電本刊稱,公司大筆“圈錢”后,至今仍推諉稱項目不達預期,而上市完成后業績立馬“變臉”,這其中就存在一個疑問:究竟是精藝股份本身盈利能力就過差,還是證監會當初在審核公司上市時,就沒發現公司是一個“差生”?
更有投資者指稱,不排除精藝股份當初就是造假上市,否則怎么可能圈錢過后就立刻業績變臉,如果盈利能力確實優良,巨額募資投入后,又為何毫無價值回報?
在如此糟糕的經營局面下,精藝股份的管理層更熱衷的是如何“加薪”,乃至于上市兩年間薪酬增加好幾倍的情況出現,并且,這種漠視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態度,似乎沒有人可以改變。
業績持續下滑
2月28日,精藝股份披露了2011年年報。雖然公司在三季報中已預計全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但當這份年報相關數據出爐時,多少還是令人觸目驚心——從營業總收入、凈利潤到每股收益等所有指標均出現大幅下滑。其中,實現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5.49億元、118.48萬元和2149.46萬元,分別同比下滑1.31%、98.70%和67.82%;每股收益為0.10元。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公司還獲得了1825.92萬元的政府補助,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才區區804.1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86.58%。
對于業績下滑原因的解釋,公司稱主要在于銅加工業務主要原材料電解銅價格大幅下挫,“因銅加工業務毛利率下滑、產銷量下降、財務費用大幅上升的綜合因素影響,導致經營業績同比出現大幅下滑。”
事實上,作為一家銅管加工貢獻絕大多數收入和利潤的公司,精藝股份的主業顯得十分單一,這也使得公司受到原材料價格影響十分顯著。早在公司上市二度闖關時,財務專家夏草就曾對公司提出過質疑。他指出,“近年來銅價高企,銅加工行業集中度又低,下游又非常強勢,銅加工行業轉移成本能力不強,議價能力低。近幾年伴隨著銅價高漲、銅加工費不斷的下調,扣除流動資金占用的資金成本,銅加工行業已無利可圖,再加上銅價波動幅度很大,銅加工行業經營風險高企,高新張銅巨額虧損就是一個活鮮鮮的案例。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不是龍頭行業的精藝股份顯然不是一家質地優良的好公司”。夏草同時指出,由于精藝股份在招股說明書中有意淡化高新張銅業績描述,而是與海亮股份進行比較,且凈利率、單位毛利明顯高于行業龍頭海亮股份,其懷疑精藝股份IPO有報表粉飾的嫌疑。
記者注意到,精藝股份原來引以為傲的業內較高的毛利率如今也已不復存在。2011年公司精密銅管的毛利率為2.96%,而在公司上市前的2006-2008年精密銅管的毛利率分別為6.55%、5.99%和5.55%;2011年銅管深加工毛利率9.51%,2006-2008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4.51%、15.88%和11.90%。不僅精藝股份近年來毛利率逐步呈現走低態勢,而且也已低于同行業的海亮股份(半年報顯示海亮股份銅管毛利率為4.39%)。從這一層面不難看出,夏草當初所質疑的“報表粉飾的嫌疑”,公司已開始逐步露出馬腳。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有業內人士稱“短期仍不樂觀”。華安證券認為,從國內外的大宗金屬期貨市場的價格走勢和庫存表現來看,當前銅價格仍然處于震蕩疲軟的趨勢中,預計銅價格短期內難有突破性表現。華安證券預計公司銅加工業務仍未能走出過去低迷環境,一季度經營局面將困難重重。可以佐證的是,精藝股份已在年報中預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將同比下降50%以上。
募投項目低于預期
2009年上市時精藝股份實際募集資金4.38億元,募集資金投入節能高效精密銅管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銅管深加工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金屬加工裝備研發、制造能力提升技術改造項目。根據當時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從第二年起各項目進入投產期。但截至2011年底,除金屬加工裝備項目外,其他兩個項目都未達預期,精密銅管生產線更是尚未完工。
公司解釋稱,由于精密銅管生產線項目調整后實施地點處在新建開發區,其項目外部供電設施建設因政府征地原因至2011年11月底方建設完畢,導致項目生產線整機調試階段因電力供應原因向后推遲,經調試后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的時間預計為2012年6-9月。
銅管深加工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雖然在2010年10月開始投產,2011年度實現效益785.65萬元,但未達到預計收益。這主要是由于2011年度下半年隨制造業活動收縮產品銷售量下降、以及材料人工成本和動力費用的增加影響了產品銷售毛利所致。
此外,“金屬加工裝備研發、制造能力提升技術改造項目”也存在一些隱患。項目購置的設備包含了“數控加工中心”,由于該設備屬于出口國出口管制類產品,截至2011年底出口商尚未取得出口國頒發出口許可證,設備交付時間暫無法確定。雖然公司稱,“在該設備交付使用前將通過委托外部加工廠加工的方式完成相關的工序,該設備的延遲交付不會對本項目的實施造成重大影響。”但事件未來如何發展,是否會今后對公司造成實質性影響,目前還能難斷定。
高管逆市加薪
雖然精藝股份經營面臨著重重困境,但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記者看到,公司董事除劉文萍一人外,其他董事的年報酬都在30萬元以上,董事長馮境銘和董事朱旭更是分別高達61.35萬元和95萬元,并且較上年分別增長5.7%和8.5%。此外,其他一些高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薪。值得一提的是,馮境銘和朱旭2008年的薪酬才分別為18萬元和15.54萬元,上市兩年的時間已增長了好幾倍。
精藝股份董秘吳焱對記者表示,“馮董事長和朱旭董事的薪酬上升,主要是由于其根據與董事會達成的績效考評協議、承擔了除董事義務以外其他的工作職責和目標。”他說,“我們對于董監高薪酬所希望能夠達到的目標是,能夠符合公司業績提升的需要、符合公司規模與業績的原則、同時與外部薪酬水平相符、體現責任權利對等的原則、與公司持續發展的目標相符。不過,該項工作的目標目前我們尚未達到。”
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表示,高管薪酬應該與上市公司的效益掛鉤。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高管薪酬才能增長;上市公司業績下降,高管薪酬也必須下降。
“窮了股東,富了高管。”一位李姓投資者對此抱怨道,“精藝股份上市也許根本就是一個錯誤!公司業績下滑嚴重、募投項目延期,未來前景不妙;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高管還大幅薪酬,不知道公司究竟拿什么來回報投資者?!”
本刊將對精藝股份被指造假上市的問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