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勇

生活場景一:上班前
現在:起床后,除了梳妝打扮外,你還想借此了解一下實時的交通路況/新聞/電視劇,但梳妝臺、洗漱間與客廳卻因為受到硬件的限制而被功能化了,你只能在電視機前面了解到相關信息。
未來:當用戶發出這個需求與命令時,在整個空間里面,只要有合適的顯示終端,實時的交流路況信息將會無縫隙地在各種顯示終端中展示出來……
生活場景二:工作中
現在:你經常性地因為不在工位上而錯失重要電話。
未來:你只要隨身佩戴一個接聽/顯示終端,就不會再受到不方便接聽固定電話的困擾。你各方通訊號碼/方式與這個接聽/顯示終端進行捆綁式對接后,無論你的電話是來自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網絡電視,都可以無縫隙地被這個接聽終端所接收。
生活場景三:下班后
現在:你常常會在無底線的道路擁堵時無所事事。
未來: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各種控制終端,登錄到相應的后臺控制系統中,進而對你家中的各種家用電器進行相應的控制。比如說可以提前把空調打開/讓電飯煲提前煲飯/把正在直播的體育賽事錄下來等。
生活場景四:休息時
現在:你經常會在周末做美夢時被物業、自來水、電力公司人員驚醒,而上述人員只是為了上你家抄表。
未來:電表、水表、天然氣等抄表這些“規定動作”,今后就可以直接從相應管理部門的前端發出相應指定到每個用戶終端,這些 “規定動作”就完成了諸位現在可以閉上眼睛,暢想一下,上述未來生活場景也就是三網融合真正實現后,將會給你我他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各方面帶來的驚人變化。
傳輸通道的多樣性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明確了推進三網融合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產業發展。要充分利用三網融合的有利條件,創新產業形態,推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寬帶上網等業務的應用,促進文化產業、信息產業和其他現代服務業發展。一旦網絡層面進行了真正的融合,那么上述場景即將得以全面實現。
在現有的三網融合試點階段,兩大主角是工信部及廣電總局,而在現階段,兩大部委正在為著三網融合試點進行不同層面的搏弈。隨著相應傳輸技術的不斷提升及其應用,非廣電系、非電信系統的獨立第三方已通過自身的網絡將上述部分場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實現。據悉,這個獨立第三方已在全國十余個省市進行了不同層面、不同業務模式的試商用布局。
為此,作為目前三網融合兩大主體的廣電系統與電信系統應該清醒意識到,在新興的技術與傳輸通道已初具規模背景下,雙方要形成競合關系。
未來,無論是有線網、互聯網還是電信網,真的沒有必要也不能再那么霸氣地認為各自網絡在技術、覆蓋、商用等層面所存在的相應優勢。
畢竟,上述部分生活場景已由實驗室走向了試商用,而那種業務應用及業務場景所有的傳輸通道并不是現在廣電系與電信系統各自認為很強勢的有線網、電信網、互聯網,而完全走的另外一條傳輸通道。
只不過在現有的政策、管理規范下,他們最終是需要與這樣有資質的合作方進行合作。但設想一下,如果這些政策及權力也同樣賦予了新興傳輸通道,那么目前三大網絡還會有哪些競爭優勢呢?
變革中的傳輸通道
未來的五年內,一旦三網融合得以真正的全面推廣與實現,那么,作為現實社會中最小主體的你我他將成為不同經濟主體(如食品類、數碼類、家電類、娛樂類等)所追逐的目標。
在精神文化與娛樂消費領域,則可以享受到來自廣播類、電視類、互聯網類、新媒體類等多種傳播媒體介質所帶來的各種文化娛樂產品。
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廣電、通信、消費等各行業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通信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在諸多消費類電子終端領域數字化的同時,寬帶通信與互聯網在歷經十年左右的市場普及與認知后,已經極大地提升了數字通道的帶寬,進而促進了數字媒體內容的發展。
CNNIC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4.2億網民中,手機網民達到了2.77億(部分也同時用電腦上網),在所有網民中的普及率達到了65.9%,中國新增網民62%來自手機,半年新增了4334萬手機網民。
廣電行業的數字化改造:中國有線電視行業已經歷了七年左右的數字化改造。目前,1.6億有線電視用戶當中已有1/3以上成為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在數字化改造過程里,全國有線從業人士也深深地意識到:如僅僅把有線行業的廣播式傳輸手段作為其優勢去與電信行業競爭的話,如何開展雙向、互動業務仍是其短板。為此,全國有線行業在數字化進程中也開始了雙向網改造。除此之外,地面、CMMB手持電視等不同傳輸通道的數字化進程也在數年前開始了變革。
消費電子行業的數字化變革:從1994年數字家庭概念的提出到今天數字家庭市場的發展,數字化已逐步進入你我他的生活之中。在諸多消費類電子領域,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個人電腦、手機、數字電視、DVD、MP3、DV/DC等數字產品逐步進入家庭生活。
電力行業的跨界進程:近幾年,隨著智能家居、智能電網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遍布世界每個角落的電力線正在由繭變蝶。
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在各類經濟主體追逐我們時,我們也會對傳輸通道、互動形式、視頻內容“越來越挑剔、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競爭背景下,如何及時有效地捕捉到用戶的真正需求?推出什么樣的服務、業務才是作為不同傳輸通道擁有者考慮的重中之重。
身邊的傳輸通道
未來無論哪個傳輸通道,都將發力點選在了為用戶打造貼心、便利的娛樂文化消費環境上。
三網融合背景下最容易實現的就是娛樂領域,而其中最主要的環節就是通過各自平臺滿足當下年輕群體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全新需求。近幾年,各大衛視與中國電信合力打造的各類選秀活動及贏利模式則是可以借鑒的典范。
種種成功案例僅僅是業內外人士在3G時代所開發出來的商業模式,除此之外,看看你周圍的人群是否有如下場景——
當成千上萬的“偷菜迷們”遇到3G時,無論是在上班的途中,還是赴約的時候,抑或是和朋友們唱K中,他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機上網,心里還在惦記著誰家的蔬菜、果實已經成熟了……
當越來越多的電影大片遇到3G時,自然就會誕生《最熟悉的陌生人》、《門》等各類短小精悍的手機電影。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個新媒體也必將成為一條“信息公路”。
當遍布全球的音樂愛好者們遇到3G時,中國音樂尤其是流行音樂則依托于這個全新的平臺尋找到了新的贏利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于有了移動互聯網,傳統唱片市場由于受到盜版猖獗的影響而無法盈利的現象將得到很大的改善。方便快捷、隨時隨地、無任何硬件設備……都是數字音樂帶來的改變。
無論是個人電腦時代的“開心農場”、麻子面館游戲,還是電影大片等應用,在3G網絡上的這些早已不夠用了。
珠聯璧合、相輔相成、唇亡齒寒……上述這些詞用于形容娛樂產業(如動漫、游戲、影視、音樂等)與傳輸渠道、媒介等關系并不為過——
前者是能源源不斷制造出“喜怒哀樂”的機器;后者則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媒介形式,更重要的一點在于這將是一個不斷創新、越來越人性化的傳播通道。
作為傳輸通道,無論新人還是老者,誰能真正的抓住用戶的需求、真正的理解“用戶至上”理論,誰就能讓廣大用戶心甘情愿地為你的ARPU值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