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根
摘要:本文探討了廣播新聞在新媒體沖擊下走出困境的途徑,提出:應以創新節目采制、創新節目編排、創新欄目形式、創新欄目品牌等手段謀求擺脫困境。
關鍵詞:廣播新聞 困境 對策
面對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崛起,廣播新聞再次陷入困境,受眾面變窄,影響力弱化,收聽率下降。廣播線性傳播、聲音稍縱即逝、沒有視覺畫面等弱點,在新媒體畫面、聲音、文字同時俱備的比襯之下,原有的影響力正在被多方取代。廣播新聞也從原來擁有最廣泛受眾的優勢地位,跌落到現在只擁有部分聽眾,只占據某幾個時段的相對弱勢地位。
廣播新聞的困境是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帶來的必然結果。謀求廣播新聞困境的解脫之道,應是廣播人的當務之急。
一、以創新節目采制謀求擺脫困境
謀求廣播新聞脫困對策,首先要從廣播新聞的基礎工作做起。廣播新聞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是記者每天都要進行的廣播新聞采制。創新新聞采制,無外乎做好各種“聲音”的文章,使廣播新聞聽起來更加入耳入腦,更加新鮮活潑。
廣播新聞所涉聲音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元素:一是播音語言聲,二是采訪對象語音聲,三是現場效果聲,四是音樂(歌曲)聲,五是制作的音效聲。創新廣播新聞采制,主要是創新用好這五種聲音的方式。
與過去廣播新聞主要靠播音員播報新聞稿件不同,現在的廣播新聞不僅重視運用由多種聲音元素組合的“錄音報道”,而且十分注重對音樂(包括歌曲)和自制音效的靈活運用。在廣播新聞節目中夾雜各種音樂和音效,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過去音樂和音效,多是被當作廣播新聞節目的開始曲、片花或節目的間歇音響來使用,是“長”在廣播新聞事實之外的附屬品,不能代表新聞事實本身。但是,這種在廣播新聞節目中運用音樂和音效的做法,卻已收到極好的收聽效果,已為廣播新聞工作者和廣大聽眾普遍接受,并堂而皇之地伴隨著整檔新聞節目的播出進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創新。
廣播新聞沒有畫面,難以構成視覺沖擊,這固然是一大遺憾。但視覺畫面也有難以避免的天生缺陷,就是過于直白,一覽無余,缺乏想象空間。而廣播語言——不論是播音語言還是記者講述,恰恰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為聽眾創造一個想象的時空,從而引起受眾的共鳴,為受眾所接受。因此,廣播新聞采制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深入挖掘廣播語言可以繪聲繪色的優勢,做足廣播語言長于描繪新聞場景的文章,努力創造廣播新聞新的特色和新的面貌。紹興人民廣播電臺曾在2009年、2010年的“兩會”報道中嘗試推出《小費跑兩會》專欄節目,要求記者從描繪“兩會”現場氣氛和情景入手,做活做深“兩會”報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大大提高了節目收聽率,而且做出了“兩會”報道的新特色,擴大了廣播新聞的影響力。
二、以創新節目編排謀求擺脫困境
謀求擺脫廣播新聞困境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努力在節目編排上揚長避短。
廣播新聞的長處一是及時性,傳播速度極快;二是伴隨性,收聽廣播只需占用聽眾的聽覺器官;三是采制成本低,所需投入比電視媒體要小得多;四是傳輸設備簡易,有時只用一部手機即可進行采訪報道;五是通俗易懂,普及率高。上述這些優勢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廣播節目的編排方能發揮或體現,而目前許多廣播電臺采用的格式化編排方法,是發揮廣播優勢的有效途徑。格式化編排讓廣播新聞節目每隔半小時或1小時全天候、滾動式播出,它可以極大地發揮廣播時效性強的優勢,使得時時發生的新聞都能及時播出。遇到重大突發性新聞時,還可以中斷其他節目,隨時插播。
廣播新聞的傳播效果如何,最終要看聽眾的有效到達率。由于聽眾構成、心理需求以及所從事的工作或活動不同,廣播新聞收聽群體在不同時段也會有所變化。因此,廣播新聞節目編排必須了解這種變化,盡量在不同時段安排不同類型的新聞節目。廣播新聞可以不受設備、場地等條件限制,比較自由地創制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節目內容,這也是廣播新聞的優勢所在。通過各具特色的節目內容或小欄目來適應聽眾,滿足不同聽眾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聽眾。比如,紹興人民廣播電臺在中午時段設置的《新聞速遞》欄目,以記者現場連線報道的方式,第一時間報道即時新聞,包括時政新聞、都市熱點新聞和其他突發性新聞事件;臨近傍晚,設置了半個小時的《阿忠來講講》欄目,主持人采用“說新聞”的方式,全方位、大容量報道紹興本地及國內外發生的各種新聞,受到聽眾歡迎,收聽率直線上升,成為紹興本地媒體中頗具人氣的新聞節目之一。創新廣播新聞節目編排,不僅包括播出時間、播出密度,還包括不同類型和風格新聞節目的整體編排和每一個新聞節目的內在編排。
三、以創新欄目形式謀求擺脫困境
廣播新聞欄目可塑性強,創新空間大,只要找準定位,認真思考,勤于耕耘,就一定能夠創新形式,提高廣播新聞收聽率和影響力。2007年“兩會”期間,紹興臺創辦了新穎的廣播新聞欄目《“兩會”博客》,采取在網上開辟專欄,吸引網友參與“兩會”議題討論,邀請網友評述“兩會”議題,鼓勵網友與市長進行網上溝通等方法,首先在網站上得到廣泛響應。接著,紹興臺用網上專欄所得新聞素材制作新穎的節目,受到業內同人和聽眾朋友一致好評。由于網友多采用網絡語言,遣詞造句別具一格,討論問題直奔主題,《“兩會”博客》對網友語言大膽引用,稍作修飾,很快形成欄目的獨特風格。
“廣播新聞欄目形式創新,不但包括廣播新聞的語言風格創新,還應包括廣播新聞的語態創新。所謂語言風格創新,就是盡量少寫少說那種死板、教條的語言,少些官腔官調,多寫多說來自民間的,帶有強烈時代氣息的新鮮活潑的現代大眾語言。所謂語態創新,就是設法改變整檔廣播新聞節目的寫作語言態勢和播報語言態勢”。比如,變居高臨下態勢為平視平實態勢;變正兒八經態勢為幽默風趣態勢;變教育教訓態勢為親切平和態勢;甚至變平視平實態勢為自我解嘲態勢(這樣可以大幅度拉近與聽眾的距離)等等。依當今廣播節目(包括廣播新聞欄目和其他廣播欄目)的改革態勢看,幽默已成為衡量廣播節目改革、改版和創新是否成功的標志之一,這其實也是一種欄目形式的創新。
四、以創新欄目品牌謀求擺脫困境
擺脫廣播新聞困境的另一個重要手段是打造欄目品牌,培育目標聽眾。
創新欄目品牌首先要注重打造明星化主持人。廣播新聞主持人的主要魅力體現在語言聲音。聽眾一般能夠通過辨別主持人語言聲音的細微變化,來揣摩該主持人性格特征、感情傾向和思想內涵。但是,長期以來廣播界存在一個誤區,即認為:打造明星化主持人僅僅是主持人本人的事情,塑造主持人語言聲音的魅力只能依靠主持人固有的天賦條件和他們自身的努力,打造明星化主持人與其他廣播新聞從業人員沒有什么關系。其實不然。打造廣播新聞明星化主持人不僅要靠主持人自身的天賦條件和刻苦努力,更重要的是要靠欄目內容的支撐,靠記者提供新聞的內在價值,靠編輯提供稿件的文字魅力,靠欄目本身是否針對特定聽眾、欄目編排是否科學合理等等。
當今時代,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之下,創新培育廣播新聞欄目品牌,還要靠強化自我宣傳和自我包裝。今天的廣播欄目已經離不開“活動造勢”。“活動造勢”是直接面向社會的自我宣傳、自我包裝。比如,紹興電臺《738早新聞》欄目,就曾通過開展“關注烈日下社區清掃員”“冬日暖陽·關注弱勢群體”“支持殘疾人創業”等持續不斷的社會活動,在廣大聽眾中間造成很大影響。另外,還可以利用廣播節目全天不間斷播出的優勢,在各個時段、各檔節目中播出欄目自我宣傳片花,以此來延伸廣播新聞欄目的影響力。
改進欄目包裝也是創新培育廣播新聞欄目品牌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廣播新聞欄目的片頭設計、片花設計、子欄目設計以及對音樂、音效的巧妙運用,使聽眾獲得獨具特色的聽覺形象,從而記住你的欄目名稱,確認你的欄目定位,認同你的欄目風格。
擺脫廣播新聞的困境,要靠廣播人堅韌不拔,從宏觀著眼,從微觀著手,一步一步地化解各種困境,一個一個地解決各種問題。廣播雖有百年,但作為一種大眾傳媒,依然具有快捷、方便和廉價的優勢,依然能夠迅速贏得最廣大的聽眾,廣播新聞改革創新的空間也依然很大。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廣播電視總臺)
(本文編輯:劉園丁)